- 漢字書法之美
- 蔣勛
- 1426字
- 2019-11-18 15:21:38
倉頡
“旦”是日出,是太陽從地面升起。
我幻想著倉頡用四只眼睛遙望日出東方的
神情,
畫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
漢字的發明者常常追溯到倉頡。現在年輕人在網絡上搜尋“倉頡”兩個字,會找到一大堆有關“倉頡輸入法”的資訊,卻沒有幾條是與漢字發明的老祖宗倉頡有關的資料了。
《淮南子·本經訓》有關倉頡造字非常動人的句子:“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天雨粟,鬼夜哭”不容易翻成白話,或者說,我更迷戀這六個字傳達出的洪荒混沌中人類文字剛剛萌芽時天地震動、悲欣交集的心情吧!“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結繩到書契,文字出現了,人類可以用更精確的方法記錄事件,可以用更細微深入的方式述說復雜的情感。可以記錄形象,也可以記錄聲音。可以比喻,也可以假借。天地為之震動,神鬼夜哭,竟是因為人類開始懂得學習書寫記錄自己的心事了。
先秦諸子的書里,如《荀子》(解蔽篇)、《韓非子》(五蠹篇)、《呂氏春秋》(君守篇)都有提到倉頡“作書”的事,先秦典籍也大多認為倉頡是黃帝時代的史官。
或許創造文字這樣的大事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上太重要了,西漢以后書籍中出現的倉頡,逐漸被夸大尊奉為古代具有神秘力量的帝王。東漢人的《春秋緯·元命苞》里有了倉頡神話最完整的描述:“倉頡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清馬骕《繹史》所引)
這樣一位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具有視覺上超能力的神秘人物,當然不應該是普通的凡人。倉頡因此在以后的畫像里,一般都被渲染出更神秘的異樣長相——臉上有四只眼睛。
“頡有四目”,因為有四只眼睛,可以仰觀天象,看天空浩渺蒼穹千萬顆星辰與時推移的流轉。因為有四只眼睛,可以俯察地理,理清大地上山巒連綿起伏長河蜿蜒回溯的脈絡。可以一一追蹤最細微隱秘的鳥獸蟲魚龜鱉留下的足印爪痕蹤跡,可以細看一片羽毛的紋理,可以端詳凝視一張手掌、一枚指紋。
倉頡的時代也太久遠了,我們無從印證那使得“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樣子。
教科書上習慣說:“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天雨粟,鬼夜哭”
據說,倉頡造字成功的那一天,發生了怪事:白天下粟如雨,晚上鬼哭魂嚎。為什么下粟如雨呢?原來倉頡造了文字之后,人們從此可以自由地傳達心意、記載事物,所以天上下了粟米給人食用,作為慶賀。為什么鬼魂要哭嚎呢?因為妖魔鬼怪看到人類有了文字、有了智慧以后,就無法再任意地愚弄操控,只好抱頭痛哭了。因為倉頡“生而能書”,發明了“文字”這項偉大的成就,后世遂建廟供奉。在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有一座倉頡廟,東漢年間此廟已頗具規模,以后歷代皆有增修。后殿正中供奉的倉頡神像,有著四只眼睛,就是根據古書“頡有四目”的記載塑造的。(編寫)

半坡遺址出土陶片上的刻畫符號,約當公元前4800至前4200年間。這些“記號陶文”是和漢字起源有關的最早實物。
從近五十年來新出土的考古資料來看,新石器時代的許多陶器表面,都有用“毛筆”“化妝土”畫下來(或寫下來)的非常近似于初期文字的符號。有些像“S”,有些像“X”,像字母,又像數字。這些介于“書”與“畫”之間的符號,常被稱為“記號陶文”,有別于裝飾圖案,是最初的文字,也極有可能是倉頡時代(如果真有這個人)的文字吧!
二十世紀末,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黑陶罐,陶罐器表用硬物刻了一個“旦”字圖像。“旦”是日出,是太陽從地面升起。我幻想著倉頡用四只眼睛遙望日出東方的神情,畫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