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郢州攻略戰(zhàn)
- 江山戟指
- 七辛海棠.CS
- 2669字
- 2019-12-16 16:42:28
李四石,這個曾經(jīng)的山賊,有些粗豪莽撞,有些愛慕虛榮和錢財,但論起忠義和善戰(zhàn),比那些大宋的文武官員還要強些。
起碼在這兩個月的相處中,李四石還沒有讓呂奉先失望過。
黑暗中,他看到幾個宋軍士兵合力將一根重達三百多斤的巨大木頭搬上了城墻。
這木頭如此巨大沉重,應該是從房子里拆下來的屋梁或者柱子。
幾個宋軍士兵將粗粗的麻纜繩套在巨木上,然后帶著農民式的憨厚笑容,將巨大的木頭推下城墻。
城墻下響起一陣劇烈的風聲,還有元軍的哀嚎慘叫。
麻纜繩的一頭掛在城墻的鉚樁上,只見纜繩繃得緊緊的,在吱吱的響聲中左右搖晃。
而在城墻的外壁上,那根巨大的木頭帶著一股凌厲的惡風,攜千斤之力左右搖擺。
巨木所到之處,不論是正在攀爬的元軍士兵,還是幾座靠近城墻的梯子,悉數(shù)被巨木拍的稀爛。
運氣好點的元軍士兵被巨木拍飛,在空中口吐鮮血。
運氣不好的元軍直接被巨木砸死,尸體從城墻上滑落,肝腦涂地。
類似的情景在城墻的各個地方同時上演著。
昏暗的光線中,各種木頭、巨石,甚至是府邸門口的石獅子,紛紛被宋軍推下來,掛在繩子上左右搖晃。
滾石所到之處,元軍哀鴻遍野。
呂仕道暗暗心驚:李四石這一陰損的招數(shù),就算自己也沒法破解。
如果自己和元軍易地而處,只能趁早跳下城墻,免得被那千斤之力當場砸死。
巨石在城墻上晃了幾晃,便已將城墻上的元軍清理干凈。
巨石、巨木的搖晃速度慢了下來,幾名宋軍士兵一邊歡呼大笑,一邊合力將巨木拉了起來,擱在城垛口上隨時準備再次推下去。
雖然看不見遠方的情形,但元軍將領的郁悶之情可想而知。
蒙古人沮喪的退了回去。
他們來得快退的也快,只留下城墻邊上數(shù)百具血肉模糊的尸體。
呂仕道走近一座滾石的邊上,只見巨大的石塊上沾滿了血跡。
這東西,簡單、易用、粗暴,在郢州這樣的石頭城里,打得住樁,耐得住砸,可以說是天造之合。
尤其是那巨木或巨石砸在堅硬的城墻上,一路彈跳飛躍,更增加了滾石的威力。
元軍似乎也暫時死心了,呂仕道連續(xù)丟了幾個火把出去,只見扶死攜傷的元軍已經(jīng)退回了營地。
看來,今晚可以安全度過了。
呂仕道讓將校們不要放松警惕,讓士兵們輪著休息即可。
而他自己,也穿著甲胄,靠在城墻邊閉目休息。
時間一點點過去了。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一名都指揮使推醒呂仕道:“大人,大人!韃子又攻上來了!”
呂仕道一驚,他翻身站起來,風風火火的走上城樓。
微亮的曙光下,無數(shù)蒙古人撒腿朝郢州城跑來。
這些蒙古人還沒跑近,就是一排鋪天蓋地的羽箭射下來,壓得宋軍舉著盾牌或木板,無法冒頭。
很快,一陣叮叮當當?shù)穆曇繇懫穑晒湃嗽俅伟褤香^拋上來,牢牢卡住城墻垛口。
撓鉤是個三叉形的船錨形狀,后面連著繩子。
撓鉤的前段卡在城墻垛口之后,加上攀爬者的重量,便很難推開了。
若要斬斷撓鉤后面的繩子,需要將身體探出城墻垛口,然后揮刀用力劈砍。
這個過程非常危險,宋軍士兵一冒頭,就有無數(shù)的羽箭射過來。
喧囂之中,宋軍士兵再次把滾石推了下去。
氣勢洶洶的滾石來回一蕩,正在攀爬的元軍就稀里嘩啦的摔飛出去。
呂仕道皺眉看著那晃來晃去的滾石,元軍絕對不是傻瓜,不可能再次上來承受無謂的傷亡。
果然,正在晃動的滾石忽然凝滯了。
呂仕道拿起一面盾牌,站在城墻垛口邊一看,只見那些蒙古人用繩索和撓鉤套住了滾石,生生將那些滾石給拽住,讓其不能左右搖晃。
更有膽大的元軍,嘴里咬著彎刀,順著滾石的粗纜繩往上爬。
元軍人多,可以十幾個人合力拽住滾石,宋軍在城墻上反倒施展不開。
呂仕道毫不猶豫的拔出佩劍,一劍砍在滾石的繩索上。
幾百斤的滾石轟然墜落,砸的城墻下的元軍血肉橫飛。
但鉚樁上,只剩下半截繩子在那里晃悠,滾石已經(jīng)無法使用了。
悍不畏死的元軍嚎叫著,他們踩過同伴的尸體,奮力朝城墻上爬了過來。
面沉似水的呂仕道反手拿起方天畫戟,他大喊了一聲“殺”,然后高高掄起畫戟,將一名剛露頭的蒙古人腦袋劈掉了半邊。
失去頭顱的蒙古人身子一軟,直挺挺向城下摔去。
城墻上的宋軍士兵紛紛舉起武器,刺向那些剛冒頭的元軍。
近千名元軍射手在城墻下大聲叫喊呼喝,雨點一般的箭矢朝宋軍射來。
宋軍被弓箭壓制的無法冒頭,他們拿著刀槍,在城墻上和元軍展開殊死搏殺。
元軍若是從下面爬上來,迎接他們的就是鋒利的刀劍。
剛剛爬上城墻的元軍只能拼命躲閃,或者放開繩子,用雙手抓住宋軍的武器。
只有運氣特別好、特別驍勇的元軍,才有機會跳上城墻,在兵道上與宋軍混戰(zhàn)廝殺。
而元軍不愧是世間最精銳的勁旅,一旦有兩三個元軍在城墻上站穩(wěn)了腳跟,人數(shù)較多的宋軍也無法立刻殺死他們。
斷斷續(xù)續(xù)的,爬上城墻的元軍已經(jīng)多達兩百人,他們分別守在六七個城墻突破口上,掩護后續(xù)的元軍順利登城。
仗打到這個地步,郢州城已經(jīng)算是快要淪陷了。
一名都指揮滿臉是血的跑到呂仕道身邊:“將軍,守不住了,咱們騎著馬突圍吧?”
“突圍?”呂仕道冷笑道:“外面全是韃子騎兵,你想突圍到哪里去?你能跑出多遠?”
都指揮張口結舌。
呂仕道擦了擦臉上的血水,他向周圍的士兵大聲喊道:“這是我大漢的土地,是我們江陵百姓的土地……韃子來犯我大漢領土,咱們就算拼到最后一人,也要盡守土之責!”
說著,呂仕道帶頭朝幾個聚在一起的元軍殺去。
呂仕道的方天畫戟又長又重,士兵們看到他沖過來,紛紛側身讓開道路。
而呂仕道也沒讓士兵們失望,他隨手突刺或者劈砍,那些看似勇猛的元軍便一個個死于非命。
就算那些元軍躲在盾牌后面,在方天畫戟一擊之下,牛皮和木板做成的盾牌也是四分五裂。
呂仕道在城墻上左沖右突,愣是將好不容易攀上城墻的元軍,殺得死傷慘重。
鮮血噴涌,灑在城墻內外。
呂仕道沖向哪兒,宋軍的歡呼聲便響了起來,而元軍將領在遠處氣得直跺腳。
“放箭!”氣急敗壞的元軍將領大喊道:“射死那個宋人!”
……
……
(備注:本書中顯得元軍的戰(zhàn)力比較低。大致解釋一下。
蒙古本部的士兵其實不多,應在十萬人左右,平時以蒙古本部的士兵,帶著三倍乃至五倍的附庸軍作戰(zhàn)——包括但不僅限于探馬赤軍、北地漢軍,在寫的時候,如果沒有特殊的辨別需要,統(tǒng)一稱之為元軍。
蒙古人在巷戰(zhàn)、攻城、水戰(zhàn)等方面,存在短板。如果當?shù)厝似此赖挚梗茉谠姷倪M攻下堅持很久,例如四川的釣魚城、凌霄城,一直堅持到宋滅之后,前后抗爭達數(shù)十年之久。
因為道德負擔幾乎沒有,蒙古人在戰(zhàn)爭中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驅趕敵國子民送死攻城、拋擲尸體傳播瘟疫,屠城威懾敵方、向敵軍派出刺客等等各種戰(zhàn)術。
因為害怕屠城,未戰(zhàn)先逃、未戰(zhàn)先亂,甚至殺死當?shù)毓賳T投降的,數(shù)不勝數(shù)。
史學家的估算是屠戮了兩億多人,中國當時損失人口大約七千五百萬,僅成都府就一次被屠戮一百四十萬,后來更是有計劃的屠殺漢族四大姓。
最可恥的是,元滅宋的戰(zhàn)爭,自襄陽淪陷之后,基本上就是投降宋人、北地宋人對南宋朝廷的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