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格王宮壁畫·科迦寺壁畫(典藏中國·中國古代壁畫精粹)
- 何鴻 王謙 謝斌
- 626字
- 2019-11-26 15:18:07

古格王宮壇城殿外景
古格文明是古代雅礱王朝文化和古代阿里地區象雄文明的融合。古格王宮遺址位于阿里地區札達縣托林鎮,這里是古老的象雄文明的發源地。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覆滅,部分王室后裔逃往阿里地區,分別建立了古格、普蘭和拉達克三個相鄰的小邦國,古稱“阿里三圍”。著名的古格王國由德祖袞在公元10世紀前后建立。
雖然古格王國遺址有宮殿區和寺廟區,但由于歷代古格國王都大興佛教,因此古格王宮遺址更像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建筑群,除了功能之外,王宮和寺院之間完全模糊了界限。古格王宮主要由紅殿、白殿、曼荼羅殿等寺廟建筑組成,其中紅殿和白殿規模最大,各遺存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畫。壁畫題材有各類佛、菩薩、度母、護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贊普世系圖、古格王及臣后禮佛圖、釋迦牟尼傳記圖等,在表現宗教內容的同時,還較為全面地記錄了古格王國的社會情況。廟內天花板上的圖案多達500余種,大部分為裝飾圖案,少量為飛天、瑞獸題材。這些圖案色彩濃艷,線條流暢,借鑒了印度、尼泊爾藝術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古格王國獨特的藝術氣質和時代風格。
王宮的建筑體量要大于寺廟建筑,宮殿區的紅殿壁畫,氣勢恢宏,營造出了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置身在紅殿中,你會覺得遙不可及的古老佛國忽然躍入眼前。
古格王宮壁畫遺存既反映了西藏地區早期繪畫風格演變的脈絡,又體現了西部藏傳佛教藝術承前啟后的過程。其線條、造像、色彩均堪稱完美,或豐滿,或婀娜的女神和天人形象,體現了那個時期藏族藝術家把握造型的高超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