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事情都是不想去做而一直沒有完成,而不是事情本身不可完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新的一年總是想著改變點什么,也用心去做了,就是沒做到更好,也不說最好了。其實可以做的更好,但就是懶得去把事情做的更好,總以為是做的差不多就行了。熟不知,你的內心就沒想到那個層面去。
多與人交流心得,是非常重要的,多與人溝通。都這么大的人了,有些平常普普通通的事情有沒有想過有更好的辦法去完成,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考慮不到的,就應該去和有經驗的人交流溝通。這不僅能使事情更好的完成,還能增加自身的經驗。還有就是,在聽人講他們的想法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到整個身心都在集中精力吸收這些所謂的經驗。真的很漲“姿式”。等以后再談及這樣的事的時候,說出來的話會很有見地。
這上面說的是怎么來吸取別人的經驗。
凡事,只要你去想了,就會有那種把它付諸實際的沖動。不管好事還是壞事。
說一些無所謂的話,做一些繁瑣的事,還不如去把地板拖一拖。
今天和一班長討論了關于下訂單的事。
從車間工人一線員工的角度來看,有同樣兩種規格的尺寸,為什么給分開呢?
一個箱子上面放不了那么多,剩下的就分開了,樓層號不對,也分開了,客戶要求分開發貨。
應該把尺寸整的分到一塊,你是手動分的,還是用電腦系統分的?
電腦系統分的,手動分太麻煩,太費時間,一個單子幾百個尺寸,不好弄。
前面麻煩了,后面的工人就好工作了。總的來說還是節約時間的。
分好后可以更改嗎?我在其他地方也有這樣的情況,不過都是可以更改的。你這邊改過嗎?
我沒有改過,我問問這個軟件的開發商。
我只說的意見,不是針對人的話,就當是建議吧。以后下單子能不能把一些少的單子用電腦直接拷貝到機器上,這樣就減少其中的失誤。
可以,就是說有些單子,如果那樣做的話,得是出材率高的。
訂貨量少的單子,如果機器旁邊能放下架子的話,最好拷貝過來,那樣一次性全部完成,也不會存在缺塊。
可以,這樣也好。
訂貨量多的單子,能不能分開來下,總不能把單子都下到車間,這邊的班長只拿好的單子來做事,不好的單子一直拖到最后。這樣也不對。如果分開來,每天都給定量,一天就做這么多,想再多做,把前面的做好再說。
把單子分開來下,會影響到出材率的。當然,如果影響不大,還是完全可以這么做的,這樣就不會不知道做到哪了。也對整個單子有個完全的了解。
對啊,那樣就有條理性了,不然一個單子如果戰線太長的話,再加上補單,來回的缺貨,會很容易出錯的。
還有就是出材率低的,低于規定水平的,必須要有人簽字,才可以讓車間的人來完成,不然到最后算成品率的話不好交代。老板如果問起來,可不能全說在車間員工的身上。
這樣的事你放心,絕不會對車間員說事的。
那樣也不行,你讓做這種出材率低于規定的事,必須得有人簽字。原來是什么樣子,我不知道,但今后這樣的事就得有人來管。
可以。
咱們這說的都是往好的地方說,把能想到的更好的說出來,也不要求一下子改變,只要每次改變一點,總會好想來的。
恩,放心,說的對與錯,有利于工作還是不利,這還是能分辯出來的,既然有利于工作,那都應該去完成。
有什么話,只管說出來,能不能做到,先把問題說出來,最起碼離成功近一步。工作了這么多年,總有些經驗,如何更好的改進那才是王道。世界都是在變化的,何況人,如果一成不變,生活也沒有什么趣味,只有在不斷變化嘗試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路。工作如此,生活也是。
如果你想在哪方面做的更好,就多與有經驗的人交流,會得到意想不到效果。虛心請教,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越長大越覺得長輩們說話都很有哲理,他們不是隨口說的,一定要三思。
剛去關車間后面的大門,沒想到毛毛細雨變成小雨了。唉,也不知道今天晚上發出去的貨到工地有人卸車沒有,五車啊!五個司機,在這里向他們道一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