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聲入心:重塑你的聲音魅力
- 趙琳
- 758字
- 2019-11-01 10:49:37
第一節
診斷自己的聲音問題
2012年12月,北京時間12月11日凌晨,從高密東北鄉走出來的中國作家莫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榮獲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并發表了獲獎演說。和被他“遺忘在旅館”的原稿比較,莫言的即興演講語言簡潔、樸實,情感真摯動人,讓全球目睹了這位中國紳士淳樸憨直的性格。表達感謝之外,他語速稍慢地說起文學之用,發人深省——“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深邃的思想往往穿著樸素的外衣,一句話,凝練了智慧,感染了聽眾。演講的魅力正在于此,傳達的聲音、內容與演說者的氣質完美融合。
在一些公開演講的場合中,有些人一開口,就會成為全場的焦點,一瞬間就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可見,“聲如其人”,聲音跟人一樣,也是有氣質的。一言一語,由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在瞬間化合而成,就好像人的五官之外一種無形的風度,不局限于三庭五眼,它是一種不可模仿,卻可以在精神和言談得到提升后表現出來的狀態。
每個人的聲帶不同,再加上性格、閱歷和審美趣味的不同,聲帶振動的頻率、幅度也不一樣,而聲帶振動頻率、幅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老化”,也會隨著心境變化而變化,這些變化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不同階段人說話時呈現出的不同的聲音氣質。聽一個人的聲音,你會感覺出這個人或滄桑、深沉、大氣,或清新、溫婉,或熱情,或冷峻……不一而足,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調性,有自己專屬的氣質。
在手機軟件上聽書、聽其他不同的音頻,當你決定訂閱的那一刻,是進行過基于音頻內容與聲音的綜合考慮的。要成為線上講書人,聲音條件可能要求并不高,但如果是毫無神采的聲音,聽不到幾分鐘,你可能就會想關掉或者換掉。
正如梅拉比安關于人們初次相識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表明:聲音的占比遠遠超過內容,并不是內容不重要,而是我們對聲音的感知會削弱甚至屏蔽我們對內容的感知。所以,是時候優化你的聲音氣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