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的路繼續向下延伸。深入地下三十多米的時候,一座巨大的青銅城(宮)墻屹立在眾人面前。古風一眾人驚奇于建筑的宏偉。
很明顯,這是一座典型商式青銅城。而且是一座王城,青銅城程長方行,長約四十米,寬約二十米,面積約八百個平方。
古風一眾人在驚訝中打量著這座王城。這樣大的工程,就是集全商(朝)財力,也是困難的,更何況孤竹這一域偏遠之地了。建設這么大的體積的青銅器,技術也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大也太叫人驚奇了。
知道一點歷史大家都知道,司母戊大方鼎(經專家研究也叫后母戊),口長110cm ,高133cm ,口寬79cm。就用料1000公斤,后母戊鼎應該就是青銅城(宮)墻的縮小版,就用料1000公斤。
(那么這么大的青銅城用料多少請各位讀者自己算。)
古風一眾人呆呆的望著宏偉建筑,青銅王城上升大約十分鐘后才緩慢下來,緊接著是剎車,轟隆一聲,宮城隨之震動,緩緩的停下來!
神秘王城終于來到大家的眼前,三千年前的一個完整的金燦燦的孤竹王城就這種方式破土而出!
我們習慣于電視劇、古玩攤上銹跡斑斑的青色、灰色,而現在是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金色王城!
盡顯輝煌、大氣!
一眼千年,說盡滄桑。
故鄉是流動的。流動的故鄉就像一輛行駛的列車。
青銅城向下行的時候,一股巨大洪水沖刷而來,大家想進入青銅城避難,可怎么進去?!
古風凝望正對著他的一面墻壁,不仔看和其他青銅墻沒有什么區別(其他人看不出來)。
古風眉心處閃出一個光圈,正對著他們的整個墻面忽然亮了起來,就像一幅長10米,寬3.3米的超大銀幕。在大家驚呆的時候,古風眉心處又連續飛出6個光圈。銀幕上出現許多奇怪文字,這些字就像漂浮在水里,整個墻就像____就像流淌的河。
“水家文!”千回大叫!
說起水家文,水家文上古失傳的文字,也稱水文,這就是傳說中的水族的文字。
水族古稱“睢(suǐ)“。關于水族的來源,有殷人后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
其實水族來自中原,和殷商關系密切,商亡后南遷,水書是夏商文化的孑遺,屬水族的精神支柱。水書是水族古文字在商代編撰成典籍,現已失傳。
關系和商同樣密切孤竹和水族往來頻繁。
水家文字,就像水里流動,這些字就像天上點點星辰,一亮一亮的,眨著眼睛。
古風上前,手突然朝一個白色的星星拍過去,順便捂住了這個字符,卻沒想到他剛把這個字符給罩住,這個字符就好像是活了一樣突然飄跑了,而且還猛地亮了一下子射出了一道光芒。
“發光了,發光了!”眾人驚叫!
這些字符只是像夜明珠一樣的亮了起來,但字符還是那個字符啊,雖然他讓能量光圈繼續隨著石碑上的水面流動著,但這只是讓字符更亮了一些。
銀幕又出現了狀況,星星排成一排,變成一排排甲骨文字和水文字兩種文字!
而且他們是互譯的。這就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字提供一個廣闊平臺。
這怎么不叫人激動啊!
寬大的銀幕上的字展開來:
幽燕之側,云際開闊。
山承靈澤,風葉婆娑。
神農虞夏,黯然淹沒,
何處是歸所!?
欲相留,千年愁,
川河東流!
碣石蒼蒼,濡水清清,
商墨一家。
隨我婦好,伐蜀擊土(方),
羽賜觚(孤)竹。
周后國殤,萬里飄泊。
春秋寥落!
短短六七十個字,道出一部孤竹國的建國史。
是了,這里是孤竹國誕生地。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最早見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甲骨卜辭有關竹氏的活動,就有40多條紀錄。商代中葉,婦好時期,孤竹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北方和東北地區的物資轉運貿易,多在其間進行。這個時期的孤竹國,無論文化經濟都較發達,聲名四海。殷墟甲骨亦有多件甲骨記載孤竹之事。
晚期,西周初,孤竹國為西周分化。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國,管控孤竹。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出兵伐燕國,燕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救燕出兵伐山戎之“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至此國滅。
配合文字,銀幕上出現影像圖案。
首先出現一片廣闊的天地,一群人在田間勞作,狩獵捕魚的場景,建宮筑成,祈禱等各種情景,就像過去的幻燈片,一幅幅展現在大家眼前。
突然,塵煙四起,一對懸掛著“商”和“好”字大旗出現在畫面中,一位英姿颯爽的手持斧鉞女將軍展現在大家眼前。
”是婦好!”大家驚叫!
更叫人驚訝的在后面。隨后出現“羽”字旗的隊伍和商軍會合,奔赴遠方,而這位女將軍回頭望故土,我們分明看到,這是姬千回啊,里外完完全全是一個人!
突然,在古風的腦海中閃現:“姬羽,字千回!
”姬千回,就是姬羽,千年輪回,千回!
古風驚呆了,徹底的驚呆了。沒想到,和自己心心相印的千回就是跟隨商王后婦好南征北戰的姬羽,孤竹十三代王的王后羽。
古風忘記潮水幾乎把他淹沒,腦海一片空白。
畫面中的大商王后招了招手,姬千回從水中忽的一躍而起,和畫面中羽后重合在一起!
隨后,王艮也一躍而起,跟隨千回奔向遠方!
此刻,狂風大起,濁浪排天,天地一片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