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環境資源法(第九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2817字
- 2019-11-22 17:54:49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 我國最早提出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方針是在 ( )
A. 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
B.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C. 1983年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
D. 1992年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
2. 我國首次明確規定“開展對現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評價, 制訂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突出經濟、社會和環境之間的聯系和協調”的規范性文件是 ( )
A. 1986年的《對外經濟開放地區環境管理暫行辦法》
B. 1994年的《中國21世紀議程》
C. 2002年的《環境影響評價法》
D. 2003年的《行政許可法》
3. 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 我國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正確決策是 ( )
A. 經濟發展優先
B. 環境保護優先
C. 經濟與環境同步發展
D.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4. “三同時”制度最能體現環境法的 ( )
A. 風險預防原則
B. 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原則
C. 環境民主原則
D. 環境責任原則
5. 我國第一個全面、系統考慮環境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的相互關系, 并將其結合起來的國家級政策文件是 ( )
A. 《國家建委關于開展國土整治工作的報告》(1981年)
B. 《環境保護計劃管理辦法》 (1994年)
C. 《中國21世紀議程》 (1994年)
D. 《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編制導則 (試行) 》(2001年)
6. 將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改善結合起來的中心環節是 ( )
A. 實行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區域綜合開發整治
B. 大力推行可持續性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C. 建立健全環境政策體系、環境資源法規體系和環境資源管理制度
D. 制定并實施國土規劃或環境資源開發整治規劃
7. 標志著我國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經從末端治理為主進入以源頭預防、綜合治理的階段的事件是 ( )
A. 1973年《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 》的出臺
B. 1983年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的召開
C. 1989年《環境保護法》的頒布實施
D. 2002年《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制定
8. 在環境保護的綜合調整機制中, 屬于市場調整機制主體的有 ( )
A. 政府組織
B. 營利性企業
C. 非政府組織
D. 非營利性組織
9. 我國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的真正重視, 是從 ( )
A.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的
B.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的
C.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的
D. 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開始的
10. 為了解決造成環境污染者的責任問題, 由西方24個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 ( )
A. 利用者補償原則
B. 開發者保護原則
C. 污染者付費原則
D. 破壞者恢復原則
11. 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的核心是 ( )
A. 誰主管誰承擔責任
B. 誰破壞誰承擔責任
C. 誰污染誰承擔責任
D. 誰受益誰補償
12.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是( )
A. 預防為主的原則
B. 公民環境權
C. 環境責任原則
D. 環境民主原則
13. 把環境權作為基本人權規定下來的國際性文件是 ( )
A. 《世界人權宣言》
B. 《我們共同的未來》
C. 《可持續發展實施計劃》
D. 《人類環境宣言》
★14. 在各種環境權中, 最基礎的環境權是 ( )
A. 公民環境權
B. 單位環境權
C. 國家環境權
D. 人類環境權
15. 國家環境權的行使主體是 ( )
A. 公民個人
B. 國家
C. 國家機關
D. 全人類
二、多項選擇題
1. 我國環境資源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 )
A. 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
B. 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改善相結合的原則
C.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D. 環境責任與環境民主原則
2. 關于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原則的論述正確的是 ( )
A. 該原則突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實質
B. 該原則正確反映了環境保護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C. 該原則體現了社會經濟規律和自然生態規律的客觀要求
D. 該原則是對人類、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眼前、局部和長遠、整體利益的綜合考慮
★3. “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原則”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的關系是 ( )
A. 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保證未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B. 二者都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可以協調的
C. 前者是從縱向方面對發展提出的要求
D. 后者是從橫向方面對發展提出的要求
4. 人與自然的四種主要關系是 ( )
A. 開發關系
B. 利用關系
C. 保護關系
D. 改善關系
5. 我國“三項建設” “三同步” “三統一”中的“三項建設”是 ( )
A. 法制建設
B. 經濟建設
C. 城鄉建設
D. 環境建設
6. 下列環境法制度中主要體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的有 ( )
A.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B. 事前控制制度
C. 清潔生產制度
D. 源頭控制制度
7. 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的方法有 ( )
A. 搞好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和宏觀調控
B. 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者規定各種強制性的整治和養護責任
C. 建立健全各種環境管理法律制度
D. 綜合運用各種環境保護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8. 我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的提出是針對 ( )
A. 環境問題的特點
B. 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C. 配合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需要
D. 國內外環境管理的主要經驗和教訓
9. 關于環境責任原則的論述正確的是 ( )
A. 環境責任原則是“誰污染誰承擔責任”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誰主管誰負責” “誰承擔誰負責” “環境保護由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等原則的概括
B. 明確了政府和污染源單位的不同責任
C. 目前, 環境責任原則已經從污染者、破壞者、主管者的責任擴大到相關人員的合作責任、協作責任, 從而形成了共同責任
D. 環境責任與環境利益的公平以及利益增進
10. 誰污染誰承擔責任的責任內容有 ( )
A. 污染者直接防治
B. 承擔治理費用
C. 整頓環境
D. 依法購買排污權或排污指標
11. 國際上一般認為“污染者負擔原則”中污染者應當承擔的費用是 ( )
A. 消除污染費用
B. 損害賠償費用
C. 污染預防費用
D. 防止公害費用
12. 環境民主原則得以發展的力量之源主要有( )
A. 現代科學技術與環境保護的有效結合
B. 現代信息技術與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結合
C. 公民環境權理論和民主思想的結合
D. 環境保護群眾運動和民主運動的結合
13. 環境民主原則確立的理論依據是 ( )
A. 環境公共財產理論
B. 公共委托理論
C. 環境外部性理論
D. 公民環境權理論
14. 下列環境權中屬于公民環境權的有 ( )
A. 開發利用權
B. 日照權
C. 利用本國資源的主權權利
D. 景觀權
15. 從理論上看, 環境權是一個由多項子權利組成的內容豐富的權利系統, 下列各項屬于環境權子權利的有 ( )
A. 環境開發利用權
B. 知情權
C. 參與權
D. 請求權
★16. 下列關于環境權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 環境權是自然權利和道德權利的法定化
B. 環境權僅指基本環境權利而不包括基本環境義務
C. 環境權具有預防性、公益性、指導性和有限性等特征
D. 環境權是一種與多種基本人權或與社會經濟性法律權利有關聯的新型法律權利
三、名詞解釋
1. 預防為主原則
2. 損害環境者付費原則
★3. 公民環境權
4. 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 2013 年、2017年考研真題)
四、簡答題
1. 簡論風險預防原則。
★2. 簡論環境權。
3. 論述受益者負擔原則。
4. 試論“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的意義及貫徹途徑。
★5. 試述我國環境保護法中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6. 簡述公眾參與原則 (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考研真題)。
★7. 試述環境民主原則的內容和貫徹。
★8. 簡述環境保護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考研真題)
9. 簡述環境公平理論。
五、論述題
1. 論相鄰權在環境法中的適用。
2. 論述環境權的“多元主體論”和“單一主體論”及其合理選擇。
★3. 公民環境權立法及政策。
4. 試述環境資源物權。
5. 試述環境資源合同。
★6. 試述環境責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