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福爾摩斯新手訓練:運用解析思維化繁為簡

第一節 運用解析思維,將問題簡化

庖丁解牛的思維邏輯

文惠君聽聞庖丁宰牛特別熟練,于是命他前來宰牛。

庖丁做每個動作都會發出好聽的聲音,所有聲音都很合拍。文惠君大悅,驚訝地問他:“你是如何做到這般熟練的?”

庖丁回答說:“我最開始宰牛時,看到的也是一整頭牛,但是三年之后,我的眼里就再也沒有整頭牛了。我熟悉牛的身體構造,用心來‘看’,而不是用眼睛,眼睛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我順著它的筋骨在縫隙中行刀,在骨節空隙大的地方劈割,不碰及筋絡聚集之地和骨肉緊密相連的地方,所以我的動作能如此熟練,而且我這把刀用了十幾年也未曾有過損傷?!?/span>

文惠君聽后連連稱贊。

庖丁解牛,層層剖析,演繹推理,化繁為簡。在旁人看來,牛就是一個整體的客觀存在的事物,而庖丁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牛本身的構造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但是牛和牛不同,有公牛、母牛、大牛、小牛之分,也有品種之分,而庖丁將客觀規律加上自己的分析和推理應用在具體的“?!鄙砩希瑥亩_到 “目無全牛”的效果,宰起牛來也就簡單多了。

實際上,有很多問題突然擺在面前時,你只看到它龐大的外表,因此會感覺異常復雜,而當你深入研究時才會發現,如果一點一點地分析,一步一步地推理,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當然在分析推理具體的事物前,你必須有一定的經驗,并且根據經驗得出一定的規律,庖丁的客觀規律就是牛身體的一般構造。但如果你所認知的客觀規律不正確,之后的分析推理都不可能正確。

從前有一個財主,很有錢但是沒有多少學問,每次和朋友、鄰居交談時就露怯。有一天,他的一位生意上的好友來拜訪他,并帶來了自己的兒子。小家伙聰明伶俐,古詩、文章背得朗朗上口,作詩、對對聯也不在話下。財主看了,眼紅極了,下定決心要讓自己的兒子學知識,做個文化人。

財主請了一位教書先生到家里來。先生從最基礎的內容教起。第一天先生讓財主兒子寫了一道杠,教他念“一”;第二天寫了兩道杠,教他念“二”;第三天學了個“三”。如此連著學習了三天, 財主兒子興高采烈地跑到父親面前,告訴他自己已經學會認字了,不再需要先生教了。于是,財主連夸兒子聰明,把先生辭掉了。

后來,財主設宴請一位姓萬的朋友喝酒,就讓兒子寫一張請帖。兒子把自己關在房內許久也不見出來,財主十分著急,便進去催促。兒子看見父親進來,立馬抱怨說:“他姓什么不好,為什么偏偏姓萬,我這要畫到什么時候啊,現在才畫了五百道杠。”

這個案例令人啼笑皆非,顯然財主兒子也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萬”字怎么寫的,但他錯得離譜。從根本來看,他認知中的“漢字構成原理”是錯誤的,他所認為的就是“一”是一道杠,“二”是兩道杠,那么以此類推,“萬”自然是一萬道杠了。但漢字博大精深,哪能這么容易被參透。

因此,正確了解客觀規律十分重要,這是之后進行分析推理的基礎。對客觀規律的學習,有賴于自身的努力、觀察和思考,只有經歷更多的事情并從中發現有用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遇到不同類型的事情之后才能根據不同的規律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推理,做到一一對應。

庖丁解牛體現的正是解析思維的運用。所謂解析思維,可以將其看作高等級的分析思維,即能夠將事物進行分解,將一個有難度的任務或一件復雜的事情分解成若干個部分,然后綜合各種理論、分析工具對復雜的問題進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斷,從現象深入到本質,總結規則或規律,將復雜的事物簡化,深入淺出地解析復雜型問題。

有一位青年作家名叫詹姆斯,他很喜歡閱讀,尤其對奇幻小說很感興趣。平時自己也會寫一些東西,幻想奇幻的片段。在大學期間,詹姆斯有了更多的空余時間,也接觸到更多的書籍,便產生了寫書的想法。

后來,詹姆斯寫了一本兩百萬字的奇幻小說。這部小說因被拍成電影而大火。旁人驚嘆:“兩百萬字是個多么浩大的工程啊,你是怎么完成這一艱難的‘奇跡’的?”詹姆斯笑著說:“我只是把兩百萬分成了一萬份來寫,每一份不過一點內容,我在此之前讀過大量的相關書籍,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構思,一步一步來,最后也就完成了。與其說是奇跡,不如說是一點一滴的積累?!?/span>

在詹姆斯的眼里,這部小說并不是兩百萬字的巨作,它被分解成一章、一節、一個故事、一個場景,只要確定好思路,把每部分都寫好,遇到難寫的就翻閱資料即可。他最終完成了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這用到的也是解析思維,分析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或掌握的客觀規律對問題(要肢解的牛)進行預判,之后運用適當的分析工具(剔骨刀等),確定解析路線(即解牛的走向),遇到困難的部分,認真對待,謹慎分析,再加上合理的推斷,逐步攻克難關,一一解決。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運用解析思維,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條理化。有些工作具有復雜的流程,擺在面前的是密密麻麻的數字和符號,看上去難以理解、無從下手,實際上你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這些流程分門別類地畫出來就可以了。

解析的同時也要重視綜合

解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客觀來講,這兩個是相反的過程,但是它們之間還互相緊密聯系著,無論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都要兩者相互配合才能完美解決。

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是解析與綜合的統一。既要在綜合指導下進行解析,又要在解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得出相關結論。恩格斯說過:“思維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p>

解析從某一點入手,把整體分解成多個部位、層次、方面以便逐個了解、研究,從而揭露本質和各部分之間的內部聯系。解析的過程往往比較抽象化,偏向于某一片面,但就解析的結果而言,人們無法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這就需要依靠綜合能力來將解析的結果具體化,并得出一定的規律,構建成自己的知識框架。

如果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僅停留在解析階段,那么我們腦海中留下的只是事物肢解后的狀態,就像庖丁肢解過的牛。經過綜合,我們可以把解析后各部分的認識關聯成一個整體,從而對事物整體有全面的認識。

可以說,解析是綜合的前提條件。

如果解析的過程離開綜合性的指導,就會有很大的盲目性。實際上,庖丁在熟練解牛之前對牛身體結構的認識或他宰牛的經驗,就可以看作綜合性的指導。

一般來說,解析在前,綜合在后,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有的情況下是先綜合,再進行解析求證。這就是先提出假設,再對事件進行解析和推理。根據已知的事實和科學知識,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出合理假設,絕不是憑空想象。這樣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樣可以運用在刑事案件中,偵查技術人員在所掌握的信息、線索有限的情況下,合理地進行假設并結合嚴密的解析推理,往往能使案件有重大進展。

洛杉磯市郊發生了一起殺人案,案發現場是一棟二層別墅。警員趕到時,該別墅大門緊閉,門窗都沒有受損的痕跡。被害者是一家三口,女主人和孩子的尸體在樓上臥室,男主人的尸體則在客廳?,F場慘不忍睹,充斥著血腥味,三具尸體顯示死者生前均遭到多處攻擊,從傷口狀態判斷兇器應為刀具。警員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得出結論:這是一起熟人作案的報復性仇殺案件。

之后他們開始了更嚴密的搜查取證。警員在一樓窗臺上發現了幾個腳印, 在陽臺的下面也有相應的腳印。警員猜想,兇手肯定不是一個思維縝密的人,說不準還留下了指紋,于是在腳印附近和尸體上,警員進行了重點搜集。有人提出疑問,如果兇手是戴手套作案呢?警長說道:“從兇手的作案手法和風格來看,他不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戴手套作案的概率很低?!?/span>

這些只是警長的假設,不過很快他們便發現了一個血手印,還在外面的花園中發現了少量血跡。三位受害人都在室內,從案發現場看,室內就是殺人的第一現場,所以這血跡很有可能是兇手的,他在作案的過程中也受了傷,然后倉皇逃走,這也解釋了現場留下的腳印。當然,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這些都是假設和推論,不過這也為警方提供了偵查方向。

最后經過幾天的偵查搜捕,犯罪嫌疑人落網了,他正是男主人不久前認識的朋友,因欠男主人錢遭到逼債,痛下殺手。

一般在這樣的刑事案件中,兇手不會留下太多的線索,那么警方在這種情況下就放任不管了嗎?當然不是。合理的假設使案情的發展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合理的假設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綜合概述,只是不知對錯。所以接下來對案情的深度解析就是在一步步否定、修正或證實這樣的假設,直到真相大白。

可見,綜合為深度解析夯實基礎,開辟新途徑;解析又為假設做出論證。解析和綜合不斷進行轉化,兩者是靈活的、變動的。

對事物的認識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是一個由外及內、由淺至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現象到本質,從具體的事物到抽象的研究,都是以解析為主的。當這種認識到達一定高度觸及事物本質時,就要從本質來解釋現象,形成一套理論系統,這一過程以綜合為主。事物是不斷發展的,問題也有難易,當原有的理論與當下的現象發生沖突時,就要進入新一輪的解析當中,認識就是在不斷解析、綜合中發展進步的。解析和綜合是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

在解決問題、認識事物的全過程中,會經歷多個階段,而解析和綜合只能各自完成某一階段的內容,只強調一個而忽略另一個,整個過程將無法完成。只解析、不綜合,人們的思維就會停留在對每個部分的本質和特征的認識中,不能參透現象和本質的聯系。反過來,若思維只停留在綜合而不進行解析,那么就只會對事物有一個籠統的認識,無法探究其本質,淺顯的認識最終會化為烏有。只有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質,才能掌握一定的發展規律,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如果不注重綜合,解析的過程就如同剝洋蔥,一層一層地將皮剝開丟掉,最后洋蔥都沒了,你也不會留下任何東西。例如,當你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先要通讀一遍掌握大致意思,然后對文章劃分層次,之后理解詞義,對每個層次中每個段落深入閱讀,理解段意。最后通過綜合,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和進行整體感知。倘若沒有最后的綜合,對文章也只能是片面的、支離破碎的認識,無法體會到其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這一過程也是解析與綜合相互配合的過程,解析和綜合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呈現出來,從孩童的拼圖到高中生解答數學物理題,再到電腦程序的設計、服裝設計師設計服裝、航空母艦的研究、警察偵探處理案件,這些過程都會涉及解析,同時也要注意綜合。只有這樣,問題才會得到圓滿解決,對事物才會有全面的認識。

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生活還是工作,遇到問題既要解析也要綜合。

嘗試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

解析能力是指將事物、現象等由外到內地分解形成若干部分,透過現象看到其內在聯系,并通過細致的觀察、分辨、研究找出各部分的本質和彼此之間的關系,通過理性、深刻的分析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一步一步地解決的能力。

解析能力較強的人往往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和堅持不懈的韌勁,可以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精益求精,達到一種登峰造極的狀態,使旁人無法超越。這類人對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善于深入分析。

客觀上來講,這一能力與人的先天發育有關。很多人的解析能力天生就很強。再有,解析能力的高低也是智力的體現,一般來說智力高的人解析能力相對較高。不過,一個人的解析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后天的訓練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這種能力。

具體來講,解析就是要深入事物、問題的內部去了解具體的結構和細節,找到內在聯系,弄清來龍去脈,這既是一種深層了解,也是一種理性判斷。要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就必須明確解析的一般過程。

皮特創立了一家小企業,近來他非??鄲溃杏X公司要經營不下去了,原因是公司的員工動不動就請假,而且是三五成群地請。公司剛建立,各方面本就捉襟見肘,人員配置方面更是一個崗位一個人。倘若不批假,員工會認為公司不近人情而產生負面情緒,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倘若批假,事情就更麻煩了,請假員工的工作量將會加在沒有請假的人身上,而且有的工作很特殊,其他人根本做不了,這樣一來,公司和停止運轉有什么區別?皮特滿臉愁容,不知所措。

首先,我們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先來看這樣的問題:誰遇到了麻煩?麻煩的直接制造者和面臨者是怎樣的關系?

從表面來看,是企業管理者皮特和員工之間產生了難以調節的矛盾。

其次,我們將所得信息具體化:皮特面臨的問題是員工頻繁請假,公司發展受阻。員工請假是因為公司太小,沒有前途,沒有工作的動力。未請假員工會平白增加工作量,感到不公平。

實際上,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導致員工請假的根本原因是企業文化構建不到位,沒有凝聚力,制度有缺陷,所以說主要矛盾是企業管理與員工需求之間的矛盾。

那么問題的本質是什么?企業利益要與員工利益一致,企業發展要與員工發展一致,企業制度要與員工的狀態達到一種平衡制約。

清楚了問題的根本所在,解決起來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運用解析思維,一個復雜的問題經過理性的分析和適當的推理之后,掌握其中的變化規律,就變得簡單了。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難題和難做的事情時,解析能力強的人會很輕松、很順暢地解答出來,而解析能力弱的人苦苦冥思終不得其果。

約翰·馮·諾依曼是20世紀杰出的數學家之一,他在數學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54年,他被任命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成員。

他的一位老朋友這樣評價他:“約翰從接受任命起到1955年秋天表現一直很優秀。他有一種很強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他即使遇到再困難的事,解決起來都游刃有余。他總是能把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我們所有人都奇怪為什么自己不能像約翰那樣清楚地看到問題的答案。”

處理數學問題尤其要用到解析思維。復雜的數學問題往往曲曲折折,各部分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要求精準。約翰·馮·諾依曼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建樹,離不開他超強的解析能力,同時他將這種能力巧妙地運用在其他事情上,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擁有良好的解析能力可以使我們在學習、生活、戀愛和工作中都能夠輕松應對各種難題和煩瑣的事務。

人類活動幾乎都離不開對事物的解析,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也都希望自己能夠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要想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鍛煉。

第一,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擴充知識量。對事物進行解析的前提是對其有一定的了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遇到問題時才不至于兩眼一抹黑。不僅要從書本中獲取理論知識、學習經驗,還要從生活中學習更多常人不知道的東西,多留意、多觀察、多動腦、多思考。

第二,多看一些邏輯性強的書和影視劇,如偵探片、諜戰劇,這些都可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我們的解析能力。學習書中或影片中主人公對事情的分析,跟著他們的思維走,必要時應加上自己的理解。看他們是如何對復雜的事情進行解析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從而受到啟發。

第三,研究和學習一些分析方法,如討論法、實驗法、假設法等,在遇到問題時,也要有意識地用這些方法去分析問題,這樣學以致用,才能很快地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

第四,鍛煉自己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既不能過于理性又不能過于感性。解析問題也是一樣,在理性的分析之上也要有感性的即興發揮,因為對任何問題,我們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明白其中的緣由,有時一味地理性分析并不能找到答案。

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問題,只要運用解析思維就要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秉著嚴謹公正的態度,摒棄任何偏見和偏激的主觀論斷。

解析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要注重平時的學習和積累,堅持不懈,同時進行一些特殊的訓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措勤县| 库车县| 曲靖市| 襄城县| 陇南市| 南投县| 湖口县| 远安县| 岑巩县| 手机| 通州区| 永清县| 木里| 焉耆| 玉门市| 永吉县| 神池县| 疏勒县| 湖北省| 梁山县| 绥棱县| 石柱| 滦南县| 南雄市| 老河口市| 禹州市| 开封市| 方山县| 房产| 嘉禾县| 平陆县| 灵川县| 济南市| 育儿| 沈丘县| 神木县| 台安县| 淮阳县| 瓦房店市|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