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隨想錄
- 郝鐵川
- 1594字
- 2019-11-22 17:07:51
宗教 信仰自由,行為守法
多元的信仰自由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但任何自由都不是無邊無際的,宗教的任務是幫助人們疏導非理性,實現心理的寧靜,維護社會的和諧。宗教不能唆使人類自殘,不能制造社會動蕩,不能踐踏法律。
從1529年到1828年的三百年間,除了克倫威爾之外,幾乎所有的英國執政者對與自己不同的宗教派別都采取了鎮壓、歧視政策。亨利八世建立英國自己的國教,與羅馬天主教廷決裂,把國內的天主教徒當成異端,關閉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侶、修女8000人,僅在其最后統治的8年中,被處火刑燒死的就有26人。愛德華六世沿用了亨利八世的這一政策。而接下來的瑪麗女王則反其道而行之,通告全國恢復天主教信仰,重樹羅馬教皇的權威,把信仰國教的大批教士處以火刑,僅在她統治的最后4年里,就有300人被害,其中50名是婦女。連年已80歲的第一屆國教大主教克蘭默也被活活燒死?,旣愔蟮囊聋惿着?,又把瑪麗的宗教政策全部廢除,恢復國教,并對國內的天主教徒嚴加管束,同時對從國教徒中分化出來的清教徒開始防范和打擊。接下來的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變本加厲地迫害清教徒,對具有自由思想的清教徒公開鞭打、黥刺面龐,挖去鼻子,割掉耳朵等,成為資產階級—新貴族舉旗造反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前任不同的是,克倫威爾積極支持各個教派的信仰自由,但同時絕不允許他們在行為上違反法律。他說:“觀點不會傷害別人,只會傷害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我們的態度是,只要在社會上能夠保持安靜與和平,他們就可以享有思想和宗教的自由?!痹诳藗愅柨磥?,只有三種人不能得到法律保護:一是利用傳教煽動暴亂的人;二是隨意謾罵其他教派的人;三是信口雌黃、坑蒙拐騙的人。
當時的牧師隊伍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克倫威爾頒布了“對公眾的傳教士進行審查”的法令,并成立了由世俗和宗教界人士組成的專門委員會來審查所有牧師候選人的資格,凡是符合“對上帝虔誠、具有圣潔的、無可挑剔的對話技能、廣博的知識和演講才能,能夠勝任傳播福音的人”,則給他們簽發上崗證書,讓他們享受政府的薪俸等補貼。沒有獲得證書的則不能享受國家津貼補助。為了體現對各個教派的兼容并包態度,委員會從不對候選人的教義理解進行測驗??藗愅枌@次整頓牧師隊伍的效果非常滿意。因為牧師隊伍中容納了長老派、獨立派、浸禮會等不同教派的人。
屬于保王黨的圣公會的人,雖然得不到政府頒發的牧師證書,但只要他們沒有在行動上對抗政府,克倫威爾則明令不要干涉他們非公開的宗教信仰活動。即使1655年保王分子進行了叛亂活動,但政府對圣公會教徒在倫敦集會、使用英國國教的禮拜儀式,也是視而不見。但每當發現他們在策劃什么暴亂時,就會派士兵予以鎮壓。
對與羅馬教廷具有淵源關系的天主教,克倫威爾也盡力想保護它的正常宗教活動。他向別人許諾過讓天主教享有其他宗教享有的種種權利,但由于英國公眾和議會對天主教極端仇視,克倫威爾的許諾最終沒有兌現。
由于《圣經》里說了出賣耶穌的叛徒是猶大,猶太人又是猶大的后代,所以信奉基督教的人對猶太人有著根深蒂固的歧視心理。而克倫威爾秉持宗教多元、寬容理念,多次想接納猶太人到英國定居。一位居住在荷蘭的猶太學者寫信給英國政府,請求準許猶太人到英國居住和經商,并同意他們自由地信奉他們的猶太教。克倫威爾本人同意這些請求,他召集了一個由牧師、商人和律師組成的委員會研究這個問題。而與會的牧師們仇視猶太人的宗教,商人們憂慮猶太人會搶了他們的生意,所以,最后只同意猶太人來英國定居和經商,不允許他們舉行猶太教的禮儀活動。但在克倫威爾堅持下,同意了他們可以在私人屋內進行宗教活動。
信仰自由,行為守法,這是處理宗教問題的可取態度。宗教是非理性的呻吟,多元的信仰自由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但任何自由都不是無邊無際的,宗教的任務是幫助人們疏導非理性,實現心理的寧靜,維護社會的和諧。宗教不能唆使人類自殘,不能制造社會動蕩,不能踐踏法律,讓“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