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服力:如何讓溝通充滿邏輯
- 白麗潔
- 2623字
- 2019-11-18 18:15:58
志同道合的起點
我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兩個陌生人之間如何才能展開交流呢?我們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起點,換句話說,有了共同話題,談話才好進行下去。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故事中的觸龍能夠成功地說服趙太后,就是因為他找到了和趙太后的共同話題。也許大家很奇怪,他們除了同是老人,一國太后和一個大臣還有什么情感共鳴點呢?我們可以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趙孝成王時期,當時老國君趙惠文王剛剛去世,由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秦國想趁趙國君主年幼一舉吞并趙國,于是調集兵將,急攻趙國。當時的趙國雖然還有廉頗、藺相如等大臣輔政,但是國勢已大不如前。一夜之間,被秦國奪取了三座城池,國勢危矣。
大臣們經過商量,決定向齊國借兵,并將這個建議告知了趙太后。齊國國君收到趙太后的國書后并沒有馬上答應,而是提出了一個條件:借兵可以,但要用長安君做人質。長安君是趙太后最小的一個兒子,平時最受寵愛,趙太后當然不同意,畢竟在戰時,人質在異國隨時都可能送命。無論大臣們如何勸說,趙太后就是不應允。幾輪勸說下來,趙太后生氣了,她告訴身邊的人說:“以后誰要是再勸我把長安君送去做人質,老太太我就要朝他臉上吐口水啦。”一時間,大臣們無法再繼續勸說趙太后。
眼看趙國已經危在旦夕,再不借兵就要亡國了,左師觸龍非常著急,他決定親自去見趙太后,說服她將長安君送去齊國做人質。趙太后一聽觸龍求見,馬上明白了他的來意,很生氣地坐在大殿上等著他。
觸龍小跑著來到趙太后的跟前,抱歉地說:“對不起呀太后,老臣的腳有毛病,也不能快跑,給您請安來遲了。但是,惦記著太后的身體,不能不來看望您。”看到老態龍鐘的觸龍,趙太后非常感慨,她嘆著氣說道:“是呀,我們都老了,我平常出門只能靠輦了。”太后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下來。
觸龍和趙太后就像兩位普通的老人那樣關心地問候著彼此,問問彼此平時的飲食起居,日常還能做的事情。慢慢地,趙太后已經沒有等待時的憤懣情緒了。后來,觸龍又懇求趙太后能讓自己十五歲的小兒子舒祺來王宮做侍衛,讓他有機會保衛王宮,為國建功。趙太后聽后很驚訝,覺得男人竟然也有關愛自己孩子的溫情一面。觸龍趁機說,有時候男人比女人更疼愛自己的孩子,甚至為孩子想得更長遠。
兩位老人家聊起孩子來總是有許多共同的話題,因為身為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后來觸龍說道:“老臣私底下認為,你疼愛燕后更甚于長安君。”趙太后急忙否認,觸龍接著又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認為趙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拉著她的長裙哭是因為不舍得,而每次祭祀時又會為她祝福,希望她千萬不要被遣送回來。趙太后雖然想念燕后,但是卻希望她在嫁去的燕國可以平安,兒孫可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觸龍認為趙太后很為燕后的長遠打算,這是一種最深切的愛。
后來,觸龍和趙太后又對目前其他國家的王孫現狀做了評價,他們一致認為沒有一個王侯的子孫可以一直平安富貴下去,這是因為他們位尊而沒有功勞,因此在禍患來臨時就必然遭殃。觸龍覺得趙太后現在對長安君就是如此:給他高貴的地位,但卻不給他為國建功的機會,這種疼愛實在不是一種長遠的、明智的愛。
聽了觸龍的一席話,趙太后終于同意派長安君做人質,向齊國借兵。由于齊國出兵及時,秦軍很快被擊退,趙國得以保全。
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說服高手即使遇到再棘手的說服對象,也可以找到說服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志同道合的起點。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所以困難,是因為人與人的關系錯綜復雜,但是透過復雜的表象,我們總能發現大家的共同之處。故事中的觸龍和趙太后看似對立,實則有一致的地方,一是他們都是老人,都會感懷歲月;二是他們都為人父母,都對子女充滿了關愛。
志同道合的起點除了情感的共通點或者是共同的興趣外,也可以是相似的經歷或者是熟悉的語言。美國的一位聰明的排版工就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
18歲的莫斯是一名排版工,在他初次來到紐約,想要尋找一份工作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在人才濟濟的紐約,像他一樣急于尋找工作的人太多了。每當看到報社門口排起的應聘長隊時,莫斯的心中就充滿了失落,他明白,就憑自己印刷廠的那些工作經驗,別人是不會錄用自己的。一個偶然的機會,莫斯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則關于《紐約論壇》報社老板賀拉斯的介紹,原來這位大老板年輕時也曾經在印刷廠做過排版工。興奮的莫斯決定到《紐約論壇》報社去碰碰運氣。在面試過程中,莫斯圍繞著排版工作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還與賀拉斯交流了經驗。
果然,莫斯被錄用了。因為相似的經歷讓賀拉斯非常相信莫斯的能力,他認為莫斯一定可以做好這份工作。賀拉斯當初也是從一家印刷廠的學徒逐漸做到老板的,他對自己過去的經歷非常自豪,自然也愿意給予和自己有著相似經歷的莫斯一個機會。
人們總是更愿意和與自己說同樣語言的人一起交流,因為熟悉的語言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美國電影《與狼共舞》中的男主人公鄧巴中尉在剛被派到西部時,由于不熟悉當地的生活方式,經常被當地的印第安人稱為“可惡的人”,后來鄧巴中尉開始慢慢地學習印第安語,并用印第安人的方式同他們打招呼、交流,甚至參與印第安人的祭祀和祝禱活動,學著和狼群相處,最終用熟悉的語言和生活方式獲得了印第安人的認可。他不但受到了當地部落的歡迎,還娶到了美麗的印第安姑娘為妻。
如此看來,我們也不難明白為什么在一個陌生人的聚會中,你會對有著相似口音的老鄉產生好感。人群中我們總是首先靠近那些和我們說話方式相近的人,因為某種熟悉的感覺是消除陌生的最好方法。
兩個陌生人之間互相戒備,本身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種心理距離不僅會存在于對方身上,也會存在于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在思索如何引起別人興趣的同時,不妨先問一下自己,我們最容易被什么樣的人吸引?是那個說話讓你覺得親切的人,還是那個和你有著共同經歷和興趣愛好的人呢?不然,誰也不會平白無故地想去靠近一個陌生人。
人類都是情感動物,我們日常的認知、行為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情感的驅使,因此我們想要說服對方,首先必須考慮在情感上打動對方。只有攻破了對方的心理防線,說服才會變得動聽,話語才能發揮出作用。而在所有打動人心的方法里,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最有說服力。
在尋找志同道合的起點的時候,我們也不必太過局限于目前有限的信息,有時一通電話或者是別人的介紹,或者是看一些關于他的公司信息、個人簡歷等,只要你足夠細心和用心,這些途徑都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共同點,打開情感的大門,開啟一段美妙的說服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