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讀懂經濟學(最新升級版)
- 大眾財經圖書中心
- 8字
- 2019-11-18 18:00:28
第1章 經濟學概論
第1節 經濟和經濟學
經濟,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是一個極度刻板無趣的字眼。它甚至比政治還要無聊,比數學還要枯燥。人們至少可以在前者中找到擬人化的國際關系,后者也可以演化出一些稍具趣味的智力游戲。而經濟,在大多數人眼中,就是一座座生產中的工廠和不知所云的商業數據的機械組合。
奇妙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枯燥無味的事物,卻能夠讓很多人在他們人生中的某個階段對其產生強烈的興趣,以至于深深地陷入其中,對經濟運行產生的現象及其背后的原理和方式孜孜以求。
這是為什么呢?是什么促使這些人如此熱情地關注經濟,似乎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般無聊?

圖1-1 經濟學大家族
說來奇怪,盡管經濟本身并不為感性的世人所待見,但研究經濟運行規律的專門科學——經濟學卻是極為生動而有趣的。這點在人們更多地關注過西方經濟學之后可以體會得更為明顯。事實上,生活中幾乎所有表面上看起來無趣的事物,一旦從其內部規律著眼,探究者們都會收獲一番趣味盎然的旅程。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是奇妙的物質世界賜予眾生的寶貴財富。這些無價之寶,在人們與生俱來的求知欲和智慧之光的照映之下,對人性散發出強烈的本能的吸引。
更重要的是,經濟學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經濟運行規律的好奇心。掌握并運用其中的各種知識,可以確定無疑地幫助人們在經濟體系中獲得更好的結果。因此,對經濟學的了解,對經濟社會中的所有人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書是一本經濟學普及讀物,能夠抽暇瀏覽本書的讀者,幾乎毫無疑問地必然身處經濟的海洋之中,從本書中也必有所獲。下面我們就開始從經濟學的本源講起,為讀者一步步地揭開這門有著神秘力量的學問的面紗。
■為經濟正名
雖然本書重點關注的是經濟的運行規律——經濟學,但是很顯然,經濟學也是建立在“經濟”這個概念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經濟。
有人將經濟定義為:一定范圍(國家、區域)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系的系統之總稱。這種定義是否合理呢?
我們不妨從詞源入手來定義經濟一詞。經濟一詞的英文為economy。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希臘文中的oikonomos,即“管家”。而oikonomos又是從oikos(房子)和nemein(管理)兩個詞演化而來的。從經濟詞源入手,我們能夠得到它的原始定義:特定范圍內的事務管理。當這個特定范圍被限定在一個家庭之內的時候,它就變成“家庭管理”;隨著這個領域的不斷擴大,我們將得到“企業管理”“國家管理”乃至于“國際事務管理”這些不同級別的定義外延。

目前人們所普遍認為的經濟的內涵——經濟體制和經濟活動可以認為是經濟原始的管理屬性的延伸,但這并不意味著后來者可以替代這個概念的原始定位。
■經濟學和經濟學分類
既然經濟是對特定區域內的事務進行管理的行為,那么經濟學自然就是一門對這種管理行為的認識、判斷和指導的科學了。其中對管理行為的認識本身,是對經濟規律的探究,屬實證經濟學范疇;而判斷管理行為的正誤和對管理行為的指導方面,則被稱為規范經濟學。

就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關系來講,前者可以被視為是后者的基礎。因為沒有實證經濟學對經濟規律的探究,規范經濟學也就無法對經濟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指導。
上述分類方式只是經濟學的分類方式之一。事實上宏觀、微觀分類法更為大眾所熟悉。人們把個人和人群層面的事務管理稱為微觀經濟學;把國家層面的事務管理稱為宏觀經濟學。當然,國家事務管理在本質上仍然是關于某個大型人群的事務管理。只是鑒于政府、政治在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國家不同于普通經濟體,因此才被專門提出成立為一個單獨的分類。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有了“宏觀”經濟的概念以后,此前一直受到更多關注的傳統研究方向——定價理論、供需理論等自然被冠以了與之相對的“微觀”之名。
亞當·斯密于其著作《國富論》中討論了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的原因與條件。1929年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蕭條之后,凱恩斯(1883—1946年)在1936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為《通論》),而這也代表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開始。
●經濟學分類的英文對照●
狹義——narrow sense;廣義——broad sense;
微觀——microcosmic;宏觀——macrocos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