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中國侵權責任法的歷史

中國侵權責任法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和近代的侵權責任法。

0.2.1 中國古代的侵權責任法

中國古代有侵權責任法嗎?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原因在于,嚴格意義上的侵權法是歐洲的侵權行為法,這樣的侵權行為法中國古代確實沒有,甚至連侵權行為這樣的概念也沒有。

但是,中國古代沒有歐洲形態的侵權行為法,并不等于中國古代沒有解決侵權糾紛的法律規范。盡管中國古代的這類法律規范不叫作侵權法,這類糾紛也不叫作侵權責任糾紛,但是其實質仍然存在侵權責任糾紛,并且存在解決侵權糾紛的侵權法。當我們用這樣的客觀態度去觀察和研究中國古代法律規范時,中國古代法律中就有侵權法。

0.2.1.1 中國古代侵權法的發展階段

中國古代侵權法的發展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唐代以前的侵權法。中國古代侵權法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唐代以前自秦代以來的侵權法。這是秦代吸收了中國奴隸制社會侵權行為立法的遺產和戰國時期封建社會初期侵權行為立法的思想和實踐,創立了比較完備的中華法系的侵權法體系。

(2)唐代侵權法。中國古代侵權法發展的第二階段,是唐代的侵權法律制度。《唐律》中所包括的侵權法規范,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財物損害備償制度、畜產損害的償所減價制度、過失殺傷人的贖銅入傷殺人之家制度和保辜制度,具有相當的概括性和科學性。

(3)宋代至清代的侵權法。中國古代侵權法發展的第三階段,是宋代至清代的侵權法。這一階段的侵權法,向著日益完善的方向發展,至清代,已經達到了中華法系侵權法發展的頂峰。

0.2.1.2 中國古代侵權法的基本責任制度

中國古代侵權法共有三大類15種基本責任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1)侵害人身的損害賠償。一是贖銅入殺傷之家,對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行為人責令支付一定數額的贖銅,[2]給與被害人之家,以補償被害人因其傷、殘、死而給其家造成的財產損失。二是斷付財產養贍,適用于殘酷的惡性殺人、重傷等情況,將侵權人的財產責令給付被害人或被害人之家,用以贍養被害人或被害人的家屬。三是追埋葬銀,適用范圍主要是過失殺人,賠償數額是固定若干兩白銀。四是保辜,即毆人致傷,區分不同情況,各立不同辜限,限內由侵害人支付醫療費用予以治療,辜限內治好的可以減輕處罰,辜限內醫治無效致死、致殘的,各依律科斷刑罰。

(2)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一是備償,中國古代的備償即賠償,為全部賠償、如數賠償,適用于大多數的侵害財產權場合。二是償所減價,即原物受損以后,以其實際減少的價值作為賠償的標的,賠償實際損失。三是償減價之半,適用范圍是牲畜自相殺傷,與畜主的過錯無關,對損失由雙方當事人分擔。四是倍備,是在全部賠償的基礎上再加一倍賠償,即加倍賠償,是中國古代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于貪利既重的盜竊他人財產的侵權行為。五是折剉賠償,適用于放火燒人財產,將侵權人的全部家產折為不同份額,按所燒的受害人數額(以家為單位),“品搭均償”。六是追雇賃錢,適用于侵害官府對官物的使用權,賠償官府的使用費。七是著落均賠還官,適用于官員因其掌管工作的過失而造成官府財產收入的損失,應負賠償責任。八是還官、主,是中國古代使用最為廣泛的財產損害賠償制度,與現代的返還原物相似。

(3)其他形式的侵權責任。一是復舊(復故),即恢復原狀,適用于侵占巷街阡陌,占用公用通道的侵權行為。二是修立,適用于毀壞建筑物之類的場合,是一種財產損害的恢復原狀。三是責尋(求訪),適用于財物丟失,責令尋找,找到者免罪,找不到者予以賠償。

0.2.1.3 中國古代侵權法的先進制度

中國古代侵權法的一些具體制度,在世界侵權法的發展歷史中具有先進性。

(1)損益相抵原則。是近現代侵權法和合同法的制度,但在中國古代法律即《唐律》《宋刑統》《明會典》和《大清律》中,都規定了“償所減價”制度,是指原物受損之后,以其物的全價扣除所殘存價值之差額,作為賠償數額,適用的范圍是牛馬等畜產遭受損害的賠償。這一損益相抵規則的規定始于公元651年的《唐律》。

(2)相當因果關系。是確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的一種理論,首先由德國克利斯教授在1888年發表的《論客觀可能性的概念》中提出。[3]中國古代《清律·刑律·斗毆》“保辜”條規定的“打人頭傷,風從頭傷而入,因風致死”的,認為有因果關系;“別因他故死者,打人頭傷,不因頭傷得風,別因他病而死者”,不認為有因果關系,只按毆傷治罪。這一規定完全符合相當因果關系的要求,其創始于1646年的《大清律》。

(3)立法確認對間接損失應予賠償。中國古代侵權法對于財物損害事實中的間接損失,規定應予返還,即“花利歸官、主”和“苗子(侵害土地的青苗)歸官、主”,即對于被侵害的物的孳息,確認為間接損失,應予返還物主。

0.2.2 中國近代的侵權責任法

中國近代侵權法,主要是清朝末期在變法運動中起草大清民律草案以及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制定民法的這一時期,對侵權法所作的規定。在這一個時期,先后出現了三部不同的民法及草案,即《大清民律草案》《民國民律草案》和《中華民國民法》。

0.2.2.1 《大清民律草案》對侵權行為的規定

《大清民律草案》關于侵權法的規定,借鑒了《日本民法典》《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等侵權法的精華,將侵權法規定在第二編“債權”,在第八章專設“侵權行為”一章,從第945條至第977條共33個條文,包括原則規定、特殊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具體方法以及訴訟時效等四部分。

0.2.2.2 《民國民律草案》對侵權行為的規定

《民國民律草案》仍將侵權法置于第二編“債編”,但在體例上有所變化,不是將侵權法作為一章單獨編制,而是放在債編第一章“通則”第一節“債之發生”中的第二款“侵權行為”,從246條至第272條,共27個條文,比《大清民律草案》的侵權法條文少6個條文,但內容并沒有大的變化,仍分為四個部分。

0.2.2.3 《中華民國民法》對侵權行為的規定

《中華民國民法》在侵權法的編制體例上沿用了《民國民律草案》的做法,但在具體編排上有所變化,將侵權法的債編第一章第一節第二款的位置變為第五款。從第184條開始,至第198條,共15條。條文盡量縮減,很多條文被合并成為一條,文字也盡可能得精煉,準確。

0.2.2.4 中國近代侵權法變革的意義

中國近代的侵權法,是對中國古代侵權法即中華法系侵權法傳統的最為徹底的訣別,實行西法東漸、變律為法,完全投入了歐洲大陸法系侵權法的懷抱,采用了歐洲大陸法系侵權法的體系、體例以及具體規則,實現了中國侵權法的歷史變革。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侵權法就成為了大陸法系侵權法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開始用同樣的概念和語言表述侵權法的規則。這是中國侵權法的根本性改變,在中國侵權法以及世界侵權法的發展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渭南市| 兰考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治县。| 寻乌县| 新安县| 顺平县| 襄垣县| 股票| 安康市| 韶山市| 井陉县| 澎湖县| 海丰县| 通化市| 柯坪县| 泰宁县| 开江县| 垣曲县| 青阳县| 甘孜县| 白银市| 南溪县| 清涧县| 社会| 芮城县| 类乌齐县| 黄浦区| 枣庄市| 云南省| 长白| 铜鼓县| 齐河县| 新郑市| 万荣县| 渭源县| 潼南县| 泸西县| 南郑县|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