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本題考查的是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的關系。憲法與其他部門法是“母法”與“子法”的關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了我國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國家機構及其活動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刑事訴訟法作為部門法,必須以憲法為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原則、訴訟制度和訴訟程序,都是根據憲法確定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制定的。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2.答案:A。本題考查的是狹義刑事訴訟的概念。刑事訴訟可作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刑事訴訟僅指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因為只有法院才有權最終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和應否處以刑罰,只有在審判階段法院同控辯雙方直接的訴訟法律關系才能形成,審判、辯護和控訴三種基本職能才能履行。由此可見,本題正確答案為A。

3.答案:B。訴訟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個方面。實體公正,即結果公正,指案件實體的結局處理所體現的公正。程序公正,指訴訟程序方面體現的公正。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各自都有獨立的內涵和標準,不能互相代替,而且應當并重。一方面程序公正保障實體公正的實現,另一方面程序公正具有獨立的價值。A項前半句話是正確的。但是,程序公正不一定就能夠實現實體的公正,因此,A項后半句話錯誤。刑事程序的公開和透明,可以讓當事人以及社會監督刑事程序的運行,因而有助于發揮程序的約束作用。故B項正確。C項的錯誤在于,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證據并非都應予以排除,有的瑕疵證據經過合理解釋或者補正后,可以作為定案根據。D項的錯誤在于,對復雜程度不同的案件進行程序上的繁簡分流,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將司法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進而發揮程序的約束作用。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4.答案:A?!缎淌略V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這一規定確立了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本題中,A項,盜竊400元,未達到定罪的數額標準,故屬于“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這一情形,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案件。該項體現了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的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B項的處理方式正確,但是,該不起訴屬于酌定不起訴,未體現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C項,法院是因為丙的行為未滿足犯罪構成要件而作出的無罪判決,不是因為《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作出的無罪判決,也未體現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D項的不起訴屬于證據不足不起訴,不是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作出的法定不起訴,所以,也未體現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5.答案:C。一個國家特定時期的刑事訴訟目的與構造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他們都受到當時占主導地位的關于刑事訴訟的法律價值觀的深刻影響。故A項不正確?;旌鲜皆V訟構造可能是當事人主義吸收職權主義的因素形成的,也可能是職權主義吸收當事人主義的因素形成的,故B項不正確。職權主義訴訟構造將訴訟的主動權委于國家專門機關,適用于實體真實的訴訟目的。故C項正確。當事人主義將開始和推動訴訟的主動權委于當事人,控訴、辯護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居于主導地位,適用于程序上保障人權的訴訟目的。但是,保障人權和控制犯罪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所以D項不正確。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C。本題考查的是三大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解決的實體問題不同:刑事訴訟是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刑法上的犯罪,如構成犯罪,應處以何種刑罰,以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追究;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確定是否存在違反合同或法定民事義務的行為或侵權行為,以及構成這些行為的人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行政訴訟要解決的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以及對不合法的行為應如何補救,以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由于解決的實體問題不同,這三種訴訟在程序上也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在起訴制度上,刑事訴訟主要實行國家公訴制度,國家司法機關主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只有個別案件允許當事人自訴;民事訴訟實行法院“不告不理”,即當事人要主動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人提起訴訟,法院不能主動追究有關當事人的民事責任;行政訴訟由不服具體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提出,被告是有關行政機關。其次,在執行程序上,刑事訴訟由有關司法機關或司法行政機關執行,不待當事人請求;民事訴訟則需由權利人請求,由法院執行;行政訴訟執行的對象比較特殊,分為對相對人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執行和對行政機關不履行的執行,每一種情況又各有其特點。由此可見,本題A、B、C項正確。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規定了陪審制度,沒有什么實質性差別。故D項不正確。

2.答案:A、B、C、D。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庇纱丝梢?,本題A、B、C、D項正確。

3.答案:A、B。本題考查的是刑事訴訟法本身具有的價值。刑事訴訟法本身具有的價值,是指刑事訴訟法自身體現出來的不取決于實體法實施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結構、原則、制度、程序,本身就體現出一個國家民主、法治、人權的現狀和程度,是司法公正乃至社會公正的重要標志。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司法獨立、審判公開、辯護制度、控辯式的審判方式以及嚴禁刑訊逼供等,都是民主法治精神的體現;(2)刑事訴訟法在特定情況下限制實體法的實施。據此,本題A、B項正確。本題C、D項表述的是刑事訴訟法保證實體法實施的作用,不是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故不正確。

4.答案:A、B、C。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體現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規律,這些基本法律準則有著深厚的法律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思想內涵。故A項正確。刑事訴訟原則可以由法律明文規定,包括憲法或者憲法性文件,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聯合國文件,某些區域性組織的文件等,也可以體現于刑事訴訟法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具體制度和程序之中。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必須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故B項正確。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一般原則,即刑事訴訟和其他性質的訴訟必須共同遵守的原則,如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審判公開原則;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等等。另一類是刑事訴訟所獨有的基本原則,如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等等。故C項正確。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一般貫穿于刑事訴訟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具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但是,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也具有法律約束力。在具體訴訟制度沒有做出詳細規定的時候,可以直接適用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即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具有彌補法律規定不足和填補法律漏洞的功能。故D項不正確。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B、C三項。

5.答案:A、B、C。刑事訴訟的價值是指,刑事訴訟立法及實施對國家、社會及其一般成員具有的效用和意義,包括秩序、公正、效益等內容。其中,秩序價值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通過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即恢復被犯罪破壞的社會秩序以及預防社會秩序被犯罪所破壞;其二,是指追究犯罪活動是有序的。維護社會秩序不僅需要控制社會暴力沖突,還需要防止政府及其官員濫用權力而使社會成員沒有安全保障。所以,國家刑事司法權的行使必須受到刑事程序的規范。刑事訴訟效益價值包括效率,效益價值與秩序價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不可偏廢,如果不適當地追求高效率的處罰,忽視了程序的有序性,反而會損害秩序,也不可能真正實現效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B、C。

6.答案:B、C、D。本題主要考查程序公正的獨立價值。程序公正是指過程的公正,指訴訟參與人對訴訟能充分有效地參與,程序得到遵守,程序違法得到救濟。程序公正的內容包括程序公開、程序中立、程序參與、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具體要求為:(1)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2)切實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3)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4)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5)保障訴訟程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6)按法定期限辦案、結案。據此,B、D選項符合題意,C選項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本身就是對程序違法的一種救濟措施,當選。A選項為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不符合題意。綜上,本題正確答案為B、C、D。

三、名詞解釋

1.答案:刑事訴訟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追訴犯罪,解決被追訴人刑事責任的活動。由于刑事訴訟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被追訴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因此,刑事訴訟實質上就是國家為了實現刑罰權、維護統治秩序而進行的一種國家專門活動。在我國,刑事訴訟具備以下幾個主要特征:(1)刑事訴訟是由國家專門機關主持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2)刑事訴訟是公安司法機關行使國家刑罰權的活動;(3)刑事訴訟是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的活動;(4)刑事訴訟是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進行的活動。刑事訴訟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刑事訴訟特指法院對刑事案件的審判活動。廣義的刑事訴訟則是指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等活動的總稱。外國刑事訴訟理論中一般采用狹義的解釋,我國刑事訴訟理論中則普遍采用廣義的解釋。

2.答案: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按照一定順序進行的相互連接的一系列行為,可以劃分為若干個獨立的單元,稱為刑事訴訟階段。某一訴訟過程是否構成一個獨立的訴訟階段,主要看它是否具有自己的直接任務、參加訴訟的機關和個人的獨特構成、進行訴訟行為的特殊方式、訴訟法律關系的特性以及與其他訴訟過程不同的總結性文件。按照上述標準,可以將我國的刑事訴訟劃分為偵查、起訴、第一審、第二審和執行等階段,此外還有死刑復核和審判監督兩個特殊階段。

3.答案:訴訟效率是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要求之一。訴訟效率是指訴訟中所投入的司法資源(包括人力、財力、設備等)與所取得的成果的比例。講究訴訟效率要求投入的司法資源取得盡可能多的訴訟成果,既降低訴訟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案件拖延和積壓的現象。

4.答案:刑事訴訟的歷史類型是指依照一定的標準,對歷史上存在過的和現代的刑事訴訟進行的劃分和分類。在理論上,刑事訴訟的歷史類型有兩種劃分標準。一是刑事訴訟的階級本質標準,即根據刑事訴訟所維護的社會制度和階級利益為標準。依此標準,刑事訴訟的歷史類型可以劃分為奴隸社會的刑事訴訟、封建社會的刑事訴訟、資本主義社會的刑事訴訟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刑事訴訟。另一是刑事訴訟的表面特征標準,即以訴訟的提起、法官和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和相互關系、案件審理的方式等為標準。依此標準,刑事訴訟的歷史類型可以劃分為彈劾式訴訟、糾問式訴訟和混合式訴訟。

5.答案:刑事訴訟客體是指刑事訴訟主體實施一定訴訟行為、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刑事訴訟客體是刑事訴訟法律關系得以產生和發展的直接依據。沒有刑事訴訟客體的存在,刑事訴訟主體的訴訟行為就會失去應有的意義,刑事訴訟法律關系也就難以產生和發展。

四、簡答題

1.答案:刑事訴訟職能,是指刑事訴訟中的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中所承擔的功能及所發揮的特定作用。刑事訴訟職能的區分和確定;既是刑事訴訟規律的作用,同時又具有法律的規定性。每一個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不為其他的主體所替代;其訴訟行為也有不同于其他主體的特定方式,且具有刑事訴訟的特質。從我國刑事訴訟立法和實踐的情況考察來看,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訴訟職能有:(1)控訴職能;(2)偵查職能;(3)辯護職能;(4)審判職能;(5)執行職能;(6)協助訴訟職能;(7)訴訟監督職能。

其中的控訴職能、辯護職能和審判職能屬于刑事訴訟的基本職能,而其他四項職能可稱為刑事訴訟的次要職能,之所以作出這種分類;是由于前三種訴訟職能具備了刑事訴訟的基本職能的條件和特點,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特征:(1)基本特征應反映本職能承擔主體獨立的實體權益和訴訟目標。例如代表國家進行刑事追訴活動的檢察官,其訴訟目標是證實被告人的罪行,促使法庭對他定罪和判刑;而作為檢察官追訴對象的被告人,則是以證明檢察官的指控不能成立;促使法院作出無罪或罪輕的裁判為訴訟目標。(2)基本職能的承擔主體能夠對刑事訴訟程序的開啟、運作和終結產生決定性影響。如檢察官的起訴,將直接引起刑事審判;而鑒定人參與刑事訴訟并不具有必然性,即使參加也不會對刑事訴訟的產生有決定性影響。(3)基本職能與刑事訴訟的基本任務有直接關系,其實現過程成為刑事訴訟的最重要的內容。(4)基本職能之間互相聯系,彼此牽制,相輔相成,并以其整體性確保訴訟的完整性。同時,具備這些特征也是一種訴訟職能之所以為刑事訴訟基本職能的條件。

2.答案:刑事訴訟程序的價值首先在于保證實體價值的實現。如果程序的設計和實施是公正的,那么大多數情況下得出的實體結論會是公正的。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為了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地定罪量刑,懲罰犯罪,保護無辜,從訴訟原則、規則、制度和程序方面作了設計。

程序價值的第二個方面在于它的獨立價值,即程序公正本身直接體現出來的民主、法治、人權和文明的精神,它不依附于實現實體公正而存在,本身就是社會正義的一種重要內容。公正的刑事訴訟程序,例如文明取證、公開審理、保障辯護權等,一方面直接體現司法活動的民主和人權精神,體現看得見的正義,同時會使案件的處理客觀公正。因此,程序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總體上說是統一的,但有時又不可避免地發生矛盾。一定情況下應當采取程序優先原則,如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但在某種情況下,又必須采取實體優先原則。二者關系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互相依存互相聯系。

程序公正即過程公正,指刑事訴訟程序方面體現的公正。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具體要求是:(1)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2)認真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3)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證。(4)真正實現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5)審判程序的盡量透明,審判程序的公開和中立。(6)按法定期限辦案、結案。以上六點,第一點是形式上的程序公正,后五點是程序上的實質公正。

3.答案: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既有共同點也有各自的特殊性。首先,共同點表現為:兩者都是程序法,都是為正確實施實體法而制定的,它們有著許多共同的原則、制度和程序,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審判公開,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合議制,在程序上實行二審終審制,有一審程序、二審程序以及對已生效裁判的審判監督程序等。

其次,由于這兩種訴訟法所要解決的實體問題不同,因而它們在訴訟主體、原則、制度、舉證責任、證明標準和具體程序上均有各自的特點。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所要解決的實體問題是追訴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民事訴訟法保證民商法、經濟法的正確實施,所要解決的是平等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爭議。它們在訴訟原則、制度、程序上有以下區別點:

(1)訴訟主體不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國家專門機關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而民事訴訟法為人民法院。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為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被告;在民事訴訟中為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2)訴訟原則不同。刑事訴訟法特有的原則為: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民事訴訟法特有原則為:當事人平等,辯論原則,調解原則,處分原則。(3)證據制度不同。在舉證責任上刑事訴訟法實行控訴方負舉證責任,被告方不負舉證責任。民事訴訟法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告被告都負有舉證責任。在證明標準上,刑事訴訟法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民事訴訟法為:合法證據優勢。(4)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強制措施有: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民事訴訟對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可采取訓誡、罰款、拘留,行政訴訟還有責令具結悔過。(5)訴訟程序。民事訴訟的程序分為第一審、第二審、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刑事訴訟則復雜得多,審判前有立案、偵查和起訴程序,審判程序中另有死刑復核程序。

五、論述題

1.答案:刑事訴訟中,法官、原告和辯護人的關系就是裁判、控訴和辯護三方的法律關系,因此題中所描述的刑事訴訟中:“法官、原告和辯護人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的情形,即是刑事訴訟模式的一種。

刑事訴訟模式又稱刑事訴訟結構、訴訟構造或者訴訟形式,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格局。它反映的是刑事訴訟程序中控訴、辯護和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關系。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彈劾式刑事訴訟和糾問式刑事訴訟兩大類型?,F代西方國家的刑事訴訟,主要存在大陸法系的職權主義訴訟和英美法系的當事人主義訴訟兩種模式。

題中所指的“法官、原告和辯護人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存在于封建社會的糾問式訴訟。糾問式訴訟,又稱審問式訴訟,其主要特征就是法官集偵查、控訴、審判職能于一身,不論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人的控告,根據職權主動追究犯罪,司法機關負責調查事實、收集證據,對被告人廣泛采用刑訊,偵查和審判秘密進行。在這種訴訟形式中,被害人只是告發人;被告人只是訴訟客體,沒有任何訴訟權利,只是被審問、受刑訊的對象。糾問式的訴訟盛行于中世紀后期歐洲大陸國家的君主專制時代和我國的封建時代。

正如馬克思在上面這段話里所評述的,糾問式訴訟模式的這種集中是和心理學的全部規律相矛盾的,法官身份的多重性使得法官裁判的公正性很難得到保障。法官依職權主動追究犯罪,是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并為之訊問當事人、調查和收集證據,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而同時法官又被要求收集證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的證據,充當辯護人的角色。這種反差使得法官在進行審判時無法中立地作出判斷,因為法官自身收集的證據并不需要訴訟雙方的對質而具有了當然的效力。這也同樣導致了法官在收集證據,特別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成為了證據之王;而法官為更快地獲得它,就使刑訊居于整個訴訟過程的中心環節,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訴訟中毫無地位可言。

綜上所述,糾問式訴訟模式是不符合現代刑事訴訟的要求的。實踐中也要注意消除這種舊有模式的思想影響,加強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訴訟主體地位的認識,保持法官作為消極仲裁者的中立地位。

2.答案:追究犯罪、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直接目的,也是我國制定刑事訴訟法宗旨中“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一個方面。否則,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就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這就需要國家通過刑事訴訟行使刑罰權對犯罪加以懲罰。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通過法律監督促使公安機關對犯罪追究。對于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檢察院應當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刑事訴訟目的的另一個方面是保障人權。除了通過打擊犯罪以保護人民的權利不受犯罪分子侵害以外,刑訴中的人權保障主要指:第一,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第二,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到刑事追究和懲罰;第三,保證有罪的人得到公正的懲罰。以上三點中,第一點是從訴訟過程上說的,第二、三點是從結局上說的,只有訴訟參與人權利在訴訟過程中得到保障,才能使訴訟結果的人權保障得到實現。但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追究、懲罰犯罪的過程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超越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從而侵犯了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嚴重損害司法公正。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法,都規定了旨在保障人權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程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是如此。它不僅規定了“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規定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訴訟原則,規定了辯護權、訴訟參與人權利及其保障,規定了其他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法律規定公民的義務,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刑事訴訟懲罰犯罪,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保護人民、保障人權。但刑事訴訟不可偏廢懲治犯罪,因為刑事訴訟的進行是以存在犯罪并應當追究為前提的。當然,也不能以削弱、犧牲人權保障為代價去追求和強化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效果??傊?,懲罰犯罪和人權保障,構成了刑事訴訟法目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體,兩者并重,不可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3.答案:(1)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含義

公正,是人們評價和構建司法制度首要的價值標準。所謂司法公正,就是指國家司法機關依法進行司法活動,應當體現公平,維護社會主義,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它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個方面,其中實體公正是國家司法活動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也是司法制度合理存在的價值基礎之一;程序公正則是正確選擇和適用法律,排除司法過程中的不當偏向,并體現法律正義的根本保障。司法公正包含了參與性、理性、公平性、及時性和終結性等價值追求,是一個多層次的完整體系。司法公正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至于效率,也叫效益,本來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指的是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收入的比率。但在司法程序中的效率,即司法效率中的訴訟成本,除了法院和當事人的開支,如訴訟費用、代理費用、法院及有關部門、證人的人力與物質消耗等,還包括因訴訟導致的當事人社會生活的不便與面臨社會重新評價的風險。訴訟效率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法律制度共同追求的重要價值目標,同時,它也直接關系到法律制度是否科學、合理。刑事訴訟領域里的司法效率的目標,就是以盡量少的訴訟成本耗費來完成刑事訴訟的任務,并實現刑事訴訟所追求的基本價值。

(2)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的關系

在刑事訴訟領域里,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是訴訟程序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兩大價值取向,二者之間既有相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①司法效率與司法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一性。在刑事訴訟領域里,訴訟效率的實現,必須依靠訴訟程序運作具有經濟合理性和相應措施來保障。司法公正確立的正當程序通過程序本身的參與性、理性、公平性、及時性和終結性等價值追求,可以有效的降低訴訟成本。實現訴訟程序的高效率,從而實現司法效率的價值。程序正義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滿足訴訟效率最大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司法資源有限、甚至稀缺的當代社會,訴訟效率日益為世界各國的立法者和法律實踐者所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司法效率是法律制度的生命之所在。“遲來的公正等于沒有公正”,訴訟效率是司法公正的保障。②司法效率與司法公正并不等同。司法公正要求訴訟程序充分滿足公正追求的全部價值條件,訴訟效率總則要求從中盡可能降低無效或重復性設計,由程序的高效率實現訴訟的高效率。在不少場合中,二者是相互矛盾的。追求司法公正,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需要對司法有較多的投入,要消耗許多的資源。而追求效率,對訴訟程序的處理簡單化,可能導致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敗。

(3)如何處理司法效率與司法公正的矛盾

在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發生矛盾時,效率應該服從于公正,公正高于效率,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公正,不講效率。在理解這兩者的關系上,應堅持公正第一和公正效益兼顧的原則。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不能一概而論。要反對以下的錯誤傾向:①撇開公正追求效率。如當前某些法院為降低訴訟成本,片面追求效率而搞所謂所有案件“一步到庭”,或以“減少訟累”為借口為違反程序的做法辯護,以及在調解過程中以強迫利誘手段促成結案等。這些做法一旦成風,必將重蹈“重實體輕程序”的覆轍。②只要公正不講效率;因簡就繁,人為地增加當事人、法院與社會的負擔。如程序適用上,刻意控制簡易程序等較為簡便的程序的適用,把程序正義變成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背離效率價值。實踐中簡易程序和其他速決程序的運用范圍逐步擴大,英美法系國家普遍采用“辯訴交易”的方式結案,大陸法系國家對輕微刑事案件采用的處刑命令程序等,都是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對司法效率的提高,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國的司法制度改革應該借鑒外國先進的立法;總結實踐中的經驗,爭取做到司法效率與司法公正的統一。

4.答案:刑事訴訟價值,是指刑事訴訟立法及其實

施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及其一般成員的特定需要而對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義。它包括公正、秩序、效益諸項內容,其中每項內容又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公正在刑事訴訟價值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個方面;秩序是刑事訴訟的重要價值,包括懲治犯罪以維護社會秩序和追究犯罪的活動本身必須是有序的兩個方面;效益也是刑事訴訟價值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包括以一定的司法資源投入換取盡可能多的刑事案件的處理和保證社會生產方面所產生的效益。刑事訴訟目的,是指國家制定刑事訴訟法、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標,是立法者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并基于對刑事訴訟固有屬性的認識預先設計的關于刑事訴訟結果的理想模式。它有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之分。前者在于維護國家的憲法體制和秩序;后者則包括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刑事訴訟結構,是指刑事訴訟法所確立的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體現為控訴、辯護、裁判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間的法律關系?,F代各國刑事訴訟中主要有職權主義、當事人主義和混合主義三種結構模式。刑事訴訟職能,是指根據法律規定,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所承擔的職責、具有的作用和功能?,F代刑事訴訟的職能主要有控訴、辯護和審判三種。

刑事訴訟的價值,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實現公正、秩序、效益價值,這是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適用本身也在實現著公正、秩序、效益價值,這是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對刑事訴訟法價值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刑事訴訟目的的確定和選擇。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理論界只認識到刑事訴訟的工具價值,因而在刑事訴訟目的的確定上就只注重于懲罰犯罪,而忽視人權保障;后來,理論界認識到刑事訴訟不但有工具價值,還有自身獨立的價值,因而,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刑事訴訟目的的確定上,既強調懲罰犯罪,又注重保障人權,二者并重。

刑事訴訟目的是整個刑事程序的靈魂,目的不同,表明在刑事訴訟中保護的利益側重點不同,體現出國家與個人之間法律上的相互關系不同,進而影響到刑事訴訟職能的確定,結構的設定。刑事訴訟目的不同,必然在刑事訴訟的結構上反映出來。在偏重懲罰犯罪的刑事訴訟中,國家機關往往享有較大的權力,而在偏重保障個人權利的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則被賦予較多的程序性權利。一般來說,如果以懲罰犯罪為刑事訴訟的唯一目的或者首要目的,則立法者往往選擇線形結構的職權主義模式;如果以保障人權為刑事訴訟的唯一目標或者首要目的時,則立法者一般會選擇三角結構的當事人主義模式;如果刑事訴訟目的兼顧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則通常會選擇雙重結構的混合主義模式。同時,刑事訴訟目的的變化和調整,也必然影響到刑事訴訟結構。但刑事訴訟目的不是決定刑事訴訟結構的唯一因素,目的觀基本相同的不同國家的刑事訴訟,在結構上仍然可能會有較大的不同訴訟結構的形成和維持,還有訴訟傳統、權力分立的具體方式、法治原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完全是訴訟目的決定的。相反,訴訟結構的不同必然引起訴訟功能的變化。

刑事訴訟結構直接制約著刑事訴訟職能的發揮。訴訟職能不能隨便組合在一起,而是根據為實現一定訴訟目的的訴訟結構的整體需要來安排和組織的。在職權主義訴訟結構中,由于更加強調國家追訴機關和審判機關職權,忽視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將其視為訴訟客體。在這種訴訟結構中,控訴職能能夠得到有效的實現,相反辯護只能處于一種極其萎縮的、可有可無的狀態,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當事人主義的訴訟結構中,由于強調控、辯、審三方的平衡,法官處于一種居中裁判的地位,控辯雙方實行平等對抗。在這種訴訟結構中,辯護職能能夠得到較好的實現,但是,審判職能受到一定的削弱。而在混合主義的訴訟結構中,由于較好地處理好控、辯、審三方的地位和關系,特別是注重發揮審判職能,因而控訴、辯護、審判三種職能均能得到較好的實現。

刑事訴訟職能影響著刑事訴訟結構的確定。刑事訴訟職能是刑事訴訟結構的組成要素。組成一定訴訟結構的職能要素發生變化,會導致結構的改變,職能越多,訴訟結構以及相應的訴訟法律關系也就越復雜;其功能越進化、完備;同時,構成訴訟結構的職能要素不變,只是職能的地位和職能之間聯系方式、時空關系的變化,也會導致結構的改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梧州市| 大石桥市| 报价| 盱眙县| 鄯善县| 文成县| 斗六市| 浠水县| 那曲县| 淮北市| 栾川县| 通榆县| 玉环县| 临清市| 嘉祥县| 阿合奇县| 长海县| 化德县| 偏关县| 门头沟区| 耿马| 新龙县| 云南省| 灵川县| 云南省| 贵溪市| 应城市| 徐汇区| 华池县| 武隆县| 徐州市| 攀枝花市| 上饶县| 左云县| 平远县| 高唐县| 德保县| 高碑店市| 阳山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