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自已懲罰自己
人生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許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常常會生氣:生怨氣、生悶氣、生閑氣、生怒氣。殊不知,生氣,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傷害感情,弄僵關系,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更加不如意,猶如雪上加霜。更嚴重的是,生氣極有害于身心健康,簡直是自己“摧殘”自己。
德國學者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古希臘學者伊索說:“人需要平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產生出對于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卻是自己。”清末文人閻景銘先生寫過一首《不氣歌》,頗為幽默風趣: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將命廢。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生氣既然不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極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我們就應當學會控制自己,盡量做到不生氣,萬一碰上生氣的事,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己給自己“消氣”。要學會息怒,要“提醒”和“警告”自己“萬萬不可生氣”,“這事不值得生氣“”,使情緒得到緩沖,心理得到放松。
應把生氣消滅在萌芽狀態。嬰認識到容易生氣是自己很大的不足和弱點,千萬不可認為生氣是“正直”“坦率”的表現,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樣就會放縱自己,真有生不完的氣,害人害己,遺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