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 隔壁班花暗戀我
  • 五奕
  • 1298字
  • 2022-02-07 21:31:59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生活中人的品質(zhì)修省是從實(shí)際的利益中體現(xiàn)和磨煉出來的。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的人生態(tài)度。現(xiàn)在提倡“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表現(xiàn)的同樣是“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境界。

曾經(jīng)在“苛政猛于虎”、百姓不堪重負(fù)的元代,董文炳在縣令任上,敢于為民獲罪,設(shè)法隱實(shí)不報實(shí)際戶數(shù),使百姓大為減少朝廷加的賦斂的負(fù)擔(dān)。后又拒絕府臣的貪得無厭,最終居然以“理終不能剝民求利”的情懷,棄官而去。董文炳出任縣令,逢朝廷開始普查百姓的戶數(shù),以便按戶數(shù)征收稅賦,并且下令敢于隱瞞實(shí)際戶數(shù)的,都要處以死刑,沒收家財。董文炳看到百姓的稅賦太重,要百姓聚居一一起,以減少戶數(shù),眾官吏都反對此舉,董文炳說:“為百姓犯法而獲罪,我心甘情愿。”百姓中也有人不太愿意這樣做,董文炳說:“他們以后會知道我要他們這樣做的好處;會感謝我而不會怪罪我的。”

由此,賦斂大為減少,百姓都因而很富足。董文炳的聲譽(yù)波及四周,旁縣的人有訴訟不能得到公正判決的,都來請董文炳裁決。董文炳曾到大府去述職,旁縣的人紛紛聚攏來看他,有人說:“我多次聽說董縣令,無緣一見。今看到董縣令也是人,為何明斷如神呢?”當(dāng)時的府臣貪得無厭,向董文炳索取錢物,董文炳拒不肯給。同時有人向府里進(jìn)讒言詆毀董文炳,府臣便欲加以中傷陷害,董文炳說:“我到死也不會剝削百姓。”說完就辭去官職不干。

董文炳不僅“終不能剝百姓求利”,而且處處為百姓謀利,除上述他冒死罪要百姓聚居-起減少戶數(shù),以減輕賦稅外,他還多次慷慨地為百姓捐私產(chǎn)。《元史.董文炳傳》載:當(dāng)?shù)厥重毟F,加之干旱,蝗蟲肆虐,而朝廷的“征斂日暴”,使得百姓無法生存,董文炳拿出私糧數(shù)千石分給百姓,以使百姓的困境有所寬解。又因為前一-任縣令“軍興乏用,稱貸于人”,而貸家索取利息數(shù)倍,縣府沒辦法還貸,欲將百姓的蠶絲和糧食拿來償還。這時,董文炳站出來說:“百姓實(shí)在太困苦了,我現(xiàn)在位當(dāng)任縣令,義不忍視百姓再遭搜刮,由我來代償吧。”于是將自己的“田、廬若干畝,計值與貸家”,同時“復(fù)籍縣問田以民為業(yè),使耕之”,使得流離失所的百姓逐漸回來安居樂業(yè),幾年后百姓都能吃飽穿暖了。

只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即使是違犯了朝廷的法令也不在乎,不怕丟官,甚至不怕丟命,“為民獲罪,吾所甘心”,貪婪的府臣索賄不成,欲借機(jī)加以陷害,董文炳棄官而去,其理由則是至死也不愿為個人的前程去剝奪百姓,滿足那些貪官污吏難填的欲壑。

董文炳勇于舍棄前程,給貧民捐糧,他不忍心取百姓的衣食還前任縣令的借貸,而是將自己的田地、房舍抵貸,這些都是為蒼生百姓著想。不謀私利,不斂錢財。為民請命,體察民情,在世俗官吏的眼中董文炳沒有為官一-任,富己一人,是大大的糊涂,但百姓沒有忘記這樣的糊涂。

董文炳領(lǐng)兵進(jìn)人福建后對百姓秋毫無犯,《元史.董文炳傳》有記載:“文炳進(jìn)兵所過,禁士馬無敢履踐田麥,曰:‘在倉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踐之,新邑之民,何以續(xù)命。’是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后來,“閩人感文炳德最深,高而祀之”。百姓和歷史都會記住這樣的良吏。

在名利享受上不爭先,不分外;在德業(yè)修為上時時提高,是個人走向品德高尚的具體表現(xi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大冶市| 涡阳县| 子洲县| 珠海市| 德清县| 基隆市| 丘北县| 孟津县| 贵溪市| 通河县| 阿克陶县| 宜都市| 武陟县| 丰镇市| 福贡县| 江孜县| 鹿邑县| 江山市| 乐东| 合川市| 额敏县| 广州市| 临泽县| 武穴市| 巴林右旗| 神木县| 车险| 永康市| 咸宁市| 循化| 丽江市| 郧西县| 琼结县| 曲沃县| 仙居县| 佳木斯市| 抚顺市| 油尖旺区| 广平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