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進步一點點
沒有人出生時就是天才,所有的人都是在生下來之后一點一滴地積累著知識,我們所說的天才只是說他們的思維和記憶能力比一般的人更強點。但是,他們也需要在生活的過程中逐漸積累知識,只是在積累的過程中能比他人更有效地從所得的知識中提煉出所需的知識,這就是天才和我們一般人的區別。學習任何知識都不能急于求成,一點一滴地在實踐中慢慢積累,我們終究會獲得達到質變所需要的知識。
李小和吳華畢業于同一所大學的中文系,在一次研討會上,畢業五年后的他們又見面了。老友相見,自然驚喜萬分,敘了一番哥們情誼之后,話題轉到了事業上。在校時沒有發表幾篇文章的吳華拿出來幾本自己的文章的剪貼本給李小看,說:“我準備聯系出版社,出一本自己的文集。”、在校時才華橫溢小有名氣的李小一下子感到了失落,他自慚形穢地說:“你怎么寫了這么多的精品文章出來?”原來,吳華在畢業前夕,因為文章一直沒有太大的長進,于是跑到系里的一個教授那里請教為文之道。
“其實這沒有什么深奧的秘密,你只要天天練一練,仔細觀察生活,一點一滴地積累,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了。”!教授意味深長地說。
畢業后,吳華按著教授說的話來做,天天練一練,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日積月累,不知不覺,文章越寫越多,發表在報刊上的也越來越多,累加起來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他畢業幾年,雖然工作、生活并不是太順利,但也不忘尋找生活中的感動,醞釀下筆成文,現在有多家報社編輯經常向他約稿,這讓他感覺生活倒也很有情趣。
辣大吳華原來的文氣本不如李小,但他按照教授的教誨,每天限定自己一定要超越自我一點點,潛移默化中,以量變引起質變,最后取得了成功。事實上,生活中只要我們堅持每天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我們自身的潛力一定會逐漸被挖掘出來,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卡洛道尼斯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務很低,但現在已成為杜蘭特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他能如此快速升遷,秘密就在于一點一滴地在工作中實踐,一點一滴地積累。
他說:“在為杜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里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后也留在辦公室里。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幫助”
每天提前積累一點,當別人還在考慮當天該做什么的時候,你就已經走在別人前面了!想要成為一個成功者,就必須樹立積累知識的觀念。那些看似無關的知識,因為我們的積累,最后總是會發揮它的作用。一點一滴地積累,也許從表面上來看沒什么,而事實上,你每天都在進步。如果把所有的-點一滴加起來,你的潛力得到發揮,你也就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了。
當然,在我們每天的努力過程中,山并不是漫無目的的,我們需要從自己的人生藍圖出發,想想我們10年以后將會是什么樣子。換言之就是預想我們將積累多少財富,生活水準將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我們將與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共事,將處于怎樣的社會地位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如何實現這些設想呢?這都要通過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來獲得。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不妨試想一下聞名于世界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平均深度為1.6公里,寬約6.25公里,長約349公里,沒去過那里的人們難以想象它是由一條靜靜地如游絲般的河造就的。據考證,在六百萬年前,科羅拉多河第一次流過,那時的科羅拉多還是高原。然而在這條絲帶般河流的沖蝕下,到了一百多萬年前,已經出現了一個深15米的科羅拉多峽谷,但那時,它最多也只能算一條深溝。又過了許多年,還是那條河,卻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了。
這說明了什么?一條靜靜的河能夠造就一條深1.6公里的大峽谷,這也是靠它每天積蓄的力量逐漸沖掉一些泥沙所形成,經過一百多萬年的積累,終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人生中有的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但是,很多事卻只能通過一點一滴地積累才可以完成。所以,我們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積累自己想要的知識,等待量變達到最終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