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區塊鏈不過是一些陳舊技術的組合。”(比爾·蓋茨)區塊鏈至今仍未有“殺手級應用”出現。以太坊(Ethereun)的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曾經把以太坊比喻為一臺“建立在世界網絡之上的超級智能手機”,但他又不得不承認其運行速度比2G時代的手機還要慢。同時,由于技術不成熟,經常會有區塊鏈項目被黑客攻破的新聞。
然而,這一切都不能掩蓋這項技術的光彩。就像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代飛機,盡管簡陋笨重,但其未來前景仍然令人心馳神往。
區塊鏈是一種新技術,解決的卻是和人類文明一樣古老的問題:信任問題。
區塊鏈是一種社會技術、一種記賬的技術。從蘇美爾文明時期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記賬,到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紙質公共賬本,人類的記賬技術實現了第一次飛躍。從此,基于復式記賬法的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誕生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開始在全球蔓延。
然而,當世人逐漸將復式記賬法奉為真理的時候,記賬者卻辜負了世人的信任。肇始于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本質上是一種賬本危機。于是,人們開始探索一種不再受人為操縱的公共賬本,區塊鏈技術應運而生了。
這種分布式加密記賬技術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資產登記、清單編寫、價值交換,涉及金融、經濟、貨幣的各個領域。硬資產,如有形財產、住宅、汽車等;以及無形資產,如選票、創意、信譽、意向、健康數據、信息等。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如今尚不明了,現在說它是一場革命仍言之過早。但它顯然蘊含著巨大的機遇,不論其最終會帶來什么樣的變革,我們都不應錯過這次可以“換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歷史不會重復,但歷史往往有著相似的韻腳。區塊鏈有可能成為下一輪重大的、全球性的計算范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前四次是大型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移動智能手機,有潛力像Web網站一樣徹底重塑人類社會活動形態。
近年來,筆者受一些機構委托,做了一些區塊鏈方面的研究工作。懷著野人獻曝的心情,將工作中的心得加以總結,撰寫成書,與讀者諸君探討。惴惴之余,更期待方家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