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婚姻似本書 欲讀找無字
- 男人非人
- 煙槍男高音
- 2221字
- 2019-11-25 23:43:38
之三去那里可以學夫妻之道
家,就好似一座山花爛漫的山峰,在通往頂峰的過程中,有許多羊腸小道、岔路,更有荊棘遍布的艱難險阻和隱藏的陷阱,雙方都得為對方負責,及時為對方打開指引前進的航標燈,千萬不能等著對方掉到陷阱里才站在井上問他(她)下次敢不敢?你要么像唐軍老婆一樣用土連同他一起把陷井填平,要么你伸出寬容的手,把他拉上來,關鍵就在于這寬容是怎么個寬容法?這個度怎么把握?如果女人給男人適當生活空間,用溫暖撫慰、釋放生活給他的壓力,用寬容來解救他的零星小錯,再及時點著航標燈,那么可以說,這個老婆是成功的,這個家是幸福的,會平安地度過艱難曲折,到達那座家的頂峰;如果男人除了懂得拼搏賺錢外,還懂得如何經營家庭、抓緊把那幾朵‘桃花’開完、不要一輩子都‘命犯桃花’的話,相信這個家也會圓滿的!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家庭生活算是幸福、美滿、成功的?有沒有典范?婚姻這本‘無字天書’如何讀、如何書寫?
古代平民的男耕女織、耳鬢廝磨、相濡與共,是古人對家庭幸福、美滿的一種美好的格式化,吾輩僅只是在文學作品中看到,而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時間在睡覺、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要跟柴、米、油、鹽、醬、醋打交道,反映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學作品是經過‘提煉’的,不會在這‘追求’過程中渲染這‘斤斤計較’的、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的,剝離柴米油鹽醬醋后來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現實的,因此無法成為典范;封建帝王后宮佳麗三千,一天一個也要睡八年才能輪一遍,因此不可能成為我們的典范;富豪鄉紳三妻四妾,累得自己沒有公休日,因此不敢拿來做典范;撒切爾夫人只在周日下廚、克林頓到處亂吻,因此不敢引進做為典范;而影視界和體育界的“名星”們,從輕松地幾易其夫幾易其妻、始亂終棄到嫩草喂老牛、潛規則,也是不可能被禮儀之邦做為典范的;有些名人,因為英年早逝,沒有結婚成家,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成為我們的典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要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于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廣大群眾的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我是堅決擁護《綱領》精神,我必須像楷模學習,但是楷模為大家服務多于為自己家庭服務,可樹為典型乎?再者也沒有宣傳他們夫妻生活是否協調;致于為什么沒有宣傳,我想大概是孔孟之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作怪吧,也許是榜樣、楷模沒有家庭、沒有性生活吧!馬克思寫完《資本論》就沒有時間再為我們寫一本《家庭論》,說真的,我到現在還沒有領悟“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精髓,是否我到了那個理想社會,完成我每天應該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后,社會就會根據我的需要對我進行分配?
我們不僅僅結婚前盲人摸象,結婚后的家庭生活仍然是盲人摸象!要對幸福和美滿的家庭做一個正確的定義,我看是難于上青天,關鍵是根據各人自己的實際情況,以豁達、知足常樂的心態來對待現實生活!
打1999年開始,南海國有企業改制精簡人員后,林杰他們公司一個頂倆,有時頂仨,焦頭爛額,好在他業務熟、人緣好,各有關單位的辦事員看見他心情總是會開朗起來,還會主動和他打招呼,凡事給他三分面子,因此,他手上有大量客戶,占公司業務量將近一半,甚至有人猜測超過一半,他也因此提成了不少,有的貨主還必須給他進貢,巴結他,好讓自己的貨在第一班期出貨如期履行合同,所以林杰那段時間是真的很忙,除了工作還要交際以獲得更多的客戶,而他自己掌握的一個原則是:除了新的管理關系和新的重要客戶,他不親自參加應酬,下班一律回家買菜做飯,從結婚那天起,他基本上就這樣做的,并且周末沒特殊情況他決不和工作發生關系,帶老婆和孩子逛公園、陪上街什么的,他覺得有必要這樣,特別是為了孩子,因為平日里小孩子一大早上學去,他還在睡覺,他如果連續幾個晚上應酬,他小孩就連續幾天沒看見他,而且老婆也忙,還有其他家務并且要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所以他覺得他應該做點家務!應該有些時間給家庭!林杰掌握的這個應酬原則卻令曉茜費解,為什么有時候外出晚上9點多就可以回家?有時候半夜才回?她已早有耳聞聲色場所,早回家肯定沒去那種場所,晚回家肯定去了;而林杰費解的是早回家曉茜要安排他洗碗擦地板,晚回家呢,第二天他的挎包和衣袋里的東西總會亂套,包括手機短信息先被閱讀。
曉茜這樣做,也是事出有因,原因是林杰有兩次回家很晚的時候身上帶了東西:一次是左肩膀后面有口紅印,那是客戶不小心蹭到林杰身上,當時誰都沒注意,回家后曉茜給他洗衣服時發現了,好一頓審查,最后在林杰主任的解釋勸說下,才算放他一馬;這次過后不久,同樣場合,同樣情況,他的毛衣上又粘住一根又細又長的頭發回家,又是一陣吵,上次才口紅,這次又頭發,你是每次都是去應酬女的?每次都說是別人的,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濕鞋?林杰用十六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在《培養良好的天性》一書中提到的一句話來回答曉茜“一個人要么應當避開這種場合,要么就常常們與這種場合打交道,以便少被引誘。”,做為自己常常應酬在這種場合的辯解,可是曉茜也不甘示弱,她反駁說:“《伊索寓言》中也提到,貓變成一個美麗的女子,在餐桌的一頭,正襟危坐,可是當一只小老鼠在她面前跑過的時候她就坐不住了。這說明人的天性可以長期潛伏,如果有了機會或受到引誘時,它就會被激活,貓那有不吃腥的?”,所以曉茜把他當成新的歷史時期的敵特分子,從提防晉升為嚴密的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