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沒相處經歷的誤判
象林杰這樣一個沒有應酬下班就能準時回家做飯及其它家務并陪逛街掏腰包購物、陪孩子的男人,按理說這樣的男人已經很稀缺了,說句難聽的,結婚都快30年了,夫妻相處還一直這樣不冷不熱的?
林杰不由得想起了與曉茜成家的經歷:
林杰從學校畢業進入商業系統,他慶幸自己能有這么好的一次機遇,他讀書的時候看到過一段勵志的話,現在已經想不起來出自何處,大概內容是‘如果想要出色,就不能是一粒沙子,只有把自己鍛煉成一粒金子區別于沙灘上的其它沙粒才容易被人發現’,林杰就是用這個做為自己的座右銘的也是按這個標準去要求自己的,他也奉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他從來就不會閑工作苦、工作累、工資低,只要沉下心堅持不懈就有收獲,付出與收入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找貨源方面,付出了比別人多的精力,想當年他可以頂著烈日站在貨主公司門口等老板,相互感動得到現在兩個人成為好朋友,再加上是南海土生土長,關系熟,七拉八扯加拚搏,也得到了豐厚的收獲,搶先買下了一套房子,短短的兩年時間居然能買二十幾萬塊錢100多平米的三室一廳,在九十年代初的確讓林杰的幾個鐵桿同學瞪大眼球;難能可貴的是還結交了一幫客戶朋友;也正是在這個期間,形成了他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辦事風格和風趣的語言風格,對工作的盡心盡力使他下班回到家中常常累得吃完飯才放下碗筷坐在沙發上就能睡著,母親心疼地勸他說:“錢是掙不完的,夠用就好!”“媽,沒事,趁現在沒家庭拖累多跑跑,當做是強身健體吧!”,于是林杰的父親托人給物色了曉茜,父親讓母親跟他說這事的時候,林杰推說買了房己經沒錢裝修了,還要家具電器什么的,等等再說,父親在一旁指示:先相處,這房子鋪一下磚就行,能要幾個錢?老空放著才不好!林杰一想也是,這兩年多來,有時自己在外應酬到很晚才回家,確實也影響了父母親的休息,弟弟也還在讀書,父親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就是人家介紹的這個人了,房子隨便一弄便和她結婚,所以林杰讓人去鋪了地磚、水電重新鋪設、換門窗、粉刷墻壁粗略弄一下后,買了一張沙發床和日用品,自己就先搬出去住了。
和曉茜見過幾次面后,雖說長的不是很漂亮,但總的覺得還行,感覺很活潑開朗,所以林杰也就誤以為應該是也具有大度寬容的優良品質,而使林杰最感動的是初到林杰的房子去,就把狗窩一樣的房子打掃得明窗凈幾,這又使林杰誤以為挺勤勞、勇敢、會過日子,于是……!
沒有成過家的經歷,是絕少有人會考慮自己婚姻的目標是什么的,更多的考慮是能否娶到一個漂亮的老婆和傳宗接代,結婚嘛就是在一起生活生男育女,話是這么簡單,但一路走來實踐證明婚姻就是一本厚重的書,而且是一本由自己書寫的書,寫下的是兩個人、兩條交織在一起的線條又牽動其他線條的在生命的長河里留下的軌跡,它是專屬于你們倆的區別于其他人的運動軌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個‘經’字指的就是你與他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軌跡,從表面上看有‘白頭偕老’的、有‘半途而廢’的,先說說‘半途而廢’離婚的吧,誰也不知道兩者離婚的實質性原因,用以前封建的理論叫做‘八字不合’,用現代的表述叫做‘磁場相排斥’,每個人一出生都帶有自身特有的磁場,也正是這個磁場,決定著其主人對客觀事物的評判,即喜歡與不喜歡,同時也支配著這個人對他人的態度,即磁場相吸引走近一點還是相排斥離遠一點,往往我們認為--認識客觀事物或者某個人是以我們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來評判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對事物或者人的評判不是用你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理性地評判的,而是用你與生俱來的‘磁場’去感受的,否則怎么會出現‘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錯誤的’、‘這個人我看走眼了’、‘一見鐘情’之類的事情?如果用這個觀點去看婚姻,那就比較好解釋為什么有的‘白頭偕老’、有的‘半途而廢’了,‘白頭偕老’的磁場相吸引、相吻合了,‘半途而廢’的雙方之間的磁場絞合功能出錯、磁場紊亂了!
林杰現在就在感嘆,感嘆自己太聽從父親的安排了,沒有堅持和艷萍相處,林杰的父母就是相濡以沫的一對,在林杰的記憶里父母未曾有過爭吵,父親的聲音一大起來,母親就默不作聲,所以林杰就認為他們看人應該看得準,肯定比自己有經驗,沒想到人跟事物一樣也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的,曉茜在結婚前那個時間段是符合林杰父母找兒媳婦標準的,那就是婚后林杰自己出問題了,唉!我這是咋的啦?自己明明知道婚前的曉茜就有著咄咄逼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當初自己怎么就可以忍受?還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林杰想到了第一次見面后約第二次見面發生的事:倆人并排騎著自行車、十字路口是紅燈,林杰規矩地剎車等待,曉茜一句“我沖,你跟上!”一下竄過紅燈沒了影,林杰等綠燈亮了再穿過,己找不到曉茜人了,這人怎么這么沒規沒矩?闖紅燈那多危險的事,雖說當時沒有車通過,那也不應該闖,有規矩就得執行!既然跑過了沒見著我跟去也該等我一等,怎就這樣沒了蹤影?那時候的曉茜還沒任何移動通訊工具,聯系不上了,左轉右轉,前找后找毫無結果,無奈之下的林杰回到自己的住處,睡吧!天明上班再打她辦公室電話。次日一上班,林杰急沖沖打電話,曉茜哈哈大笑,林杰一聽口氣很開心沒有生氣的味道,也就放下心來提醒她以后不能闖紅燈要注意安全,曉茜回了他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考驗你危難的時候會不會跟我在一起!”,這那門子的事?讓我跟你違法闖紅燈,萬一有個意外,誰舒服?闖紅燈事雖小,頂多被交警批幾句,罰五塊錢,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可見一斑,闖了紅燈不僅沒意識到過錯,還居然說出這種話,跟的人丟了,也沒等一等,我行我素,自我意識超強,林杰埋怨自己當時怎么沒意識到這么嚴重的問題,看問題只看到表象,沒有深入到另一個層次,被豬油蒙住了眼睛,唉!這只能埋怨自己年少無知,林杰認可人的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隨著年齡、閱歷和知識的增長而逐步增長的這一理論,他跟其他男人一樣否定感知在先的理論,或許是男人的感知能力比女人差的緣故吧,不僅如此,他還信奉‘感化’、‘潛移默化’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