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鷸蚌相爭
- 重生之科技教父
- 半畝青竹
- 2109字
- 2020-02-08 21:30:00
如果中華游戲真能實現沈瑞所說的年產一百萬臺街機的目標,那就意味著每年要用掉至少兩千萬枚以上的處理器和儲存器,就算打個對折,那也需要一千萬枚以上,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中華游戲的這一筆大訂單對那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半導體廠商就更加重要了。
電子游戲行業本來就不是日立公司的主營業務,失去中華游戲的街機主板代工合同,固然讓日立公司損失不小,但是如果他們獲得中華游戲的BDRAM內存芯片訂單,那他們的主營業務——BDRAM內存芯片就可以獲得很大的發展,這樣一來,即便是損失了街機主板代工的利潤,日立公司也不會那么難以接受了,孰輕孰重,沈瑞相信日立公司的決策層還是非常清楚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即便日立公司拒絕了,中華游戲還有精工愛普生和三星電子兩個備胎可以選擇,雖然同為島國半導體公司,但是與NEC、東芝、日立、富士通和三菱五大半導體巨頭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早早進入BDRAM內存芯片行業不同。
精工愛普生原來是做手表和打印機業務的,直到七十年代后期才開始進入這個行業,作為內存芯片的后來,精工愛普生的技術水平以及整個公司的實力,是不能跟日立公司等五大半導體相比的。
在全球BDRAM內存芯片市場進入蕭條期的情況下,精工愛普生比日立公司更需要中華游戲這筆訂單,畢竟像日立公司這樣的半導體巨頭失去這筆訂單也不會死,但是精工愛普生就不好說了。
至于三星電子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現在的日子過得比精工愛普生還慘。
三星電子進軍DRAM內存芯片產業的時間是1983年2月,比精工愛普生還要晚,直到1984年5月,三星第一座DRAM工廠在器興竣工,他們晶圓廠的建設周期雖然只用了半年,但是開始批量生產64K DRAM的時候,已經是四個月以后的事了。
而且三星的運氣實在是不太好,他們的晶圓廠剛投產就遇到了市場蕭條期,由于島國廠商傾銷,DRAM價格迅速下滑,64K DRAM由1984年的3美元,暴跌到1985年中旬的0.75美元,而三星此時的生產成本是1.3美元/片,這也就意味著,每生產一片芯片,三星需要倒貼1美元。
更讓三星絕望的是他們耗資1900億韓元(2.52億美元),采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6英寸晶圓,256K DRAM晶圓廠竣工之時,市場上的256K DRAM已由31美元下降到3美元,這意味著三星不僅無利可圖,而且還要面臨著巨虧的局面。
正因為如此,三星在爭取中華游戲的訂單上,態度是最堅決的,沈瑞提出條件的第二天,他們就答應下來了。
畢竟,對三星來說,晶圓廠的生死存亡不僅關系到他們3億美元的投資能否收回的問題,更關系到他們的生死存亡問題。
如果晶圓廠一直虧損下去,那么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關閉晶圓廠,不過這么做也就意味著他們進軍半導體產業的野心全面失敗,這樣的結果正好是三星所不能承受的,對于此時的三星來說,進軍半導體產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只不過,此時三星在微電子產業方面的技術水平還沒法跟島國廠商比,沈瑞還想看一下精工愛普生和日立公司的態度,如果中華游戲能和日立或者精工愛普生合作,那是最理想的狀態,實在不行,那也只能退而其次和三星電子合作了。
有了三星電子這個備胎做保底,此時此刻沈瑞的心態穩如泰山,悠哉悠哉的喝著茶,一點也沒有催促青田賢一的意思。
“沈君,這些事情已經超出我的職權范圍了,希望您能給我一點時間,讓我把這里的情況匯報上去,一有結果,我第一時間告訴您,所以,我想先告辭了!”
沉默了一會兒,青田賢一緩緩開口道。
“這個是當然,不過我也希望貴公司不要讓我等太久!”
對于青田賢一所說的情況,沈瑞非常清楚,所以他并沒有挽留青田賢一。
等青田賢一離開后,沈瑞立刻就讓人把消息傳達給精工愛普生和三星電子的人,為的就是給日立公司施加一點壓力,讓他們盡快做出決定,因為沈瑞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而且中華游戲也沒有那么多時間來等他們。
……
“沈總,我來向你報道了!”
劉建國在前臺文員的帶領下走進辦公室,笑著跟沈瑞招呼道。
“來了就好,你一路奔波肯定有點累了,要不要先回去休息一下。”
看到大半年沒見的劉建國,沈瑞感到非常親切,也非常高興,站起來請劉建國坐下,然后給他倒了一杯茶,看他臉上疲憊的表情,沈瑞關心地說道。
“謝謝沈總關心,我昨天晚上休息得不錯,現在也沒感覺那么累,我還是先跟你匯報一下,我們中關村工廠最近幾個月的情況吧!”
看到沈瑞見到自己第一時間關心的問題并不是工作,而是自己的身體,劉建國心里非常感動,不過,他還是婉言拒絕了沈瑞的安排。
“我們都是自己人,你沒必要跟我這么客氣,如果你累了,可以先回去休息一下,工作是做不完的,休息也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嘛!”
看劉建國一副工作第一的態度,沈瑞笑了笑道,對于劉建國這些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創業元老,他還是比較好寬容的。
“沈總,我不是客氣,而是真的不累!”
劉建國放下茶杯搖搖頭道,態度十分堅決。
“既然這樣,那你跟我說一說燕京那邊的情況吧!”
劉建國的性格沈瑞非常清楚,不讓他先把工作匯報完,他肯定是不會放心的,因此沈瑞不再多說,先讓劉建國匯報燕京那邊的工作情況清楚。
“自從燕京開通尋呼臺以來,我們的工廠開始擺脫以前那種半死不活的半停工狀態逐步走向正軌,到了五月份,中關村工廠已經恢復到了當初剛生產漢卡時的巔峰狀態……”
劉建國從3月1日,也就是沈瑞他們離開燕京南下香江開始說起,把燕京那從3月份到6月份的工作情況事無巨細的跟沈瑞匯報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