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石磯之戰
- 仗劍護國
- 濁水游魚
- 5908字
- 2019-10-17 22:52:44
采石磯與燕子磯和城陵磯并稱江南三磯。可謂名頭響亮,它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采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無數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采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最后,還從采石磯舍身崖縱身一躍而下,從此羽化成仙
古三重和王玉主此時來采石磯,并不是來游山玩水。這幾天,他得到機密情報說:有人在江湖上發現了《武穆遺書》的下落。而且,有好多江湖中人都聞風而動,前來追查。其中還有金國和遼國的武林高手。而更重要的卻是來自金國的密報:金國國主完顏亮準備帶六十萬大軍要來攻宋。這個情報非同小可,如果確實,這又將是兩國之間一場大戰,是百姓的一次浩劫。
得到這個消息,古三重頓覺事態嚴重,于是,他一邊讓人繼續打探,一邊發盟主令,召集江湖各家掌門各路豪杰來采石磯共商應對之策。
他計劃先兵分兩路,一路尋找《武穆遺書》,這書千萬不能落入外族手里,特別是金人。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找到此書。此書,不光承載著家仇國恨,更是岳元帥一生用兵的總結,里面記載精妙的行兵布陣之法。更重要的是,據傳,里面還藏著一驚天秘密。另一路是發動武林人士在全國各地組織義軍來共同抗金,并商討具體細節。
明天就是會期,他們今天要先來看一下會址,做些準備,因為,明天來的都是江湖中各家的掌門和大俠,都是些江湖名人,不敢輕慢。他雖是武林盟主,但他卻知道,江湖不光是打打殺殺,還是人情世故。不光要以武立威,更要以德服人。
正在這時,一個十四五歲的書童打扮的少年從山下跑了上來。他速度極快,從山下到山頂有四十多丈(131米),他十幾個縱躍就來到山頂,看來,小小年紀便輕功不弱。他皮膚略黑,眼大、鼻闊、唇厚,身體精壯。他身背一紫檀劍鞘,上陰文篆刻【古劍湛盧】,古色古香,分外奪目。
這少年便是古三重和王玉主的四童之一劍鞘。
倆人身邊有各有兩個伺童,兩男兩女,古三重的男童叫劍鞘和書箱。王玉主的女童叫筆筒和執扇,劍鞘、書箱和筆筒都是十四歲,執扇最小十三歲。平時,四人就待在一起,習文練武。劍鞘威嚴,書箱文靜,筆筒溫柔,執扇活潑。
他跑到古三重跟前,躬身行禮道:“公子,山下來了一伙人,有二十四個,正往山上來。”他雖然跑的極快,卻氣息不亂,人也毫不慌張,而且,還把對方的人數數了清楚,他雖然年齡不大,卻是膽大心細,臨危不亂。
“是哪路英雄?”古三重問道。
“從沒見過,好像不是咱們中原武林的人。”少年平靜答到。說罷,轉身站到古三重身后。
古三重和王玉主相視一眼,在不說話。心想:不是中原武林的人,卻是哪里人。且不想他,來了便知。
隨后,哪三個少年也跑了上來,看見劍鞘站在主人身后,也主動的來到古三重王玉主身后站下。只是,最小的執扇用小手拉住了王玉主的衣服。她臉蛋微紅,氣息不勻,想來,是剛才跑的急了。
這時候,山下傳來一陣嘈雜之聲。瞬間,已有三人登上磯頂,進入三臺閣。
古三重細看三人,其中兩人相貌并不像漢人,他們都長了一張燒餅臉,臉大而圓且面平,眼細,鼻小,五官平淡。身高九尺,身材高大魁梧健壯,雖然,他們也穿漢人衣服,卻明顯不是漢人。在說,他們身上老遠就散發出一股濃濃的腥騷之味,一聞便知。金人以游牧為業,他們的食物主要以牛羊肉為主。衣服和床鋪都是羊的毛皮制成,自然會發出這種濃濃的氣味。
另一個身高十尺有余,身材高瘦,宛如竹竿,臉如刀鞘。特別讓人驚訝的是他手中的長槍,長度足有他兩個身高。而且槍尖殷紅似血。這便是江湖上有名的嗜血長矛。江湖中人一看此槍,便知是江湖八兵器之二,河北滄州茅高壽。
這時,磯頂陸陸續續上來了二十幾人,除了少數幾個看著象漢人之外,其余看長相和聽說話聲音就不是漢人,他們手中各拿兵器。站在古三重對面,并堵住出閣之路。
茅高壽看見古三重,不覺神色微微一愣,他想不到會在這采石磯頂碰上中原武林盟主,心中吃驚。當著金人之面,也不好說破。只好雙手抱拳對古三重道:“三重少俠,一向可好?”他這次是被金人所邀,前來此地,也是為了《武穆遺書》。邀他之人便是大金國師李老僧的二徒弟仆散忽悠和四徒弟阿里熊,兩人初到中原,雙方江湖中人相互具不認識。
這兩人武功不弱,一使蓮花瓣,型如蓮花,大如巨盾,堅硬如鐵,置于身前,刀槍不入,揮舞起來,旋轉如輪,蓮花邊沿,鋒利無比,,亦可脫手攻擊遠處,如回旋飛碟。真的是可攻可守,端的厲害無比。另一個使降魔杵,勢大力沉,舞動起來,虎虎生風,端的霸道。兩人在金國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古三重回禮道:“茅大俠好,不知茅大俠到此何事?”古三重知道這茅高壽在江湖中也有些名頭,只是為人在亦正亦邪之間,兩人素無來往,這次武林大會并沒有邀請他。
“閑來無事,游山玩水。”茅高壽道。
“不知這些是哪里的朋友?”古三重又問道。明天要開武林大會,他必須諸事小心。
“這些是金國朋友,我在山下碰到,就結伴一起上來了。既然少俠在此,茅某不便打攪,擾了少俠興致,茅某就此告辭。”說完轉身就想下山。
正在此時,一長相猥瑣,身材干瘦,年紀大約四十左右的男人來到王玉主面前,胡亂說著聽不懂的鳥語,還想對她動手動腳。王玉主后退一步。盔甲早已將那人鎖定,只是見他還沒有危險,沒有發起攻擊。卻嚇得執扇一聲尖叫,同時還有筆筒的大聲呵斥。
這人叫花不都留,在金國也算皇親國戚,武功也不弱。只是天生好色,看見美女,便把控不住。此時,看見王玉主美若天仙,不覺心癢難搔,忍不住就想動手動腳。其實,他全不知自己是在找死。見花不都留想調戲王玉主,其他眾人也跟著起哄亂叫。
古三重不覺面色一寒,正想發作。
正在這時,只見人影一閃,花不都留一聲慘叫,鮮血從胸口如噴泉般噴涌而出。眾人還沒看清怎么回事,花不都留已躺在血泊當中魂歸西天。
茅高壽、仆散忽悠、阿里熊和其他武功高強之人卻看的清楚,原來,出手之人便是站在古三重身后的那個微黑少年。
劍鞘本是孤兒,父母和家人都被金人所殺。古三重見他到處流浪,又看他資質不錯,是個練武的好材料,便收留了他。剛才聽見茅高壽說這些是金人,頓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又見哪猥瑣之人想對主人動手動腳,不覺勃然大怒,便拔出短劍,縱身一躍,一劍刺入花不都留的胸口。花不都留雖然武功不弱,但卻毫無防備,又加事發突然,竟被他一刀斃命。
金人見花不都留被殺,呼嘯一聲,拔出兵刃把古三重六人團團圍住。只有茅高壽和他帶的幾人頭也不回,只往山下奔去,瞬間不見蹤影。
這時,有一壯漢,如瘋了一般,手持大砍刀沖了出來,嘴里哇哇亂叫,大刀只朝劍鞘頭頂劈去。劍鞘并不避讓,反而手握短劍欺身直進,劍鋒直指對方小腹。全是一種以命相博,魚死網破的打法。他這一劍雖然能把對方的肚子捅一個窟窿,但自己也要被對方劈成兩半。
這金人名叫花不都去,是花不都留的弟弟,本一莽夫,見哥哥被這少年刺死,頓時急怒攻心,便沖了出來,要給哥哥報仇。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時,劍鞘只覺身體一輕,人被整個向后扔了出去。他在空中一個后空翻,然后落在地上。
這時,古三重如電光火石般已隨手搶了一個人的單刀,以刀代劍,刀尖輕刺,已扎進花不都去的胸膛。救人,奪刀,殺人三個動作一氣呵成,宛如行云流水。
花家兄弟這下真是人如其名,都去了。
金人大驚,看眼前這青年人,年紀不過二十五六歲,卻有如此身手,心中駭然。仆散忽悠想找茅高壽問一下這人是誰,武功如此厲害,哪里還有人影。心里氣的不覺大罵。
可事已如此,且不管他是誰,殺了在說,他雖然武功厲害,但好漢難敵四手,他們這邊人多勢眾,又有多位一等一高手。那邊雖有六人,其中四個還是小孩,另一個女的好象也不會武功,還怕他不成,便不把對方放在眼里。他們金人,從來不把宋人放在眼里,宋國的靖康二帝還在他們大金國做俘虜。宋人歷來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僅憑他一人在有本事,又能如何。于是,他一通喊叫,仿佛在排兵布陣。
古三重也回頭對劍鞘說道:“護好執扇。”聽到主人命令,劍鞘,書箱,筆筒三人便三角而站,手握短劍,把執扇圍在中間。四人之中,執扇年齡最小,武功最弱。他們知道,他們的責任就是保護好自己,不讓主人分心,好專心殺敵。看來,他們平時早已訓練有素。
王玉主來到古三重身邊,和他并肩而站。
古三重心中一熱,溫柔一拉王玉主的手,微笑說道:“區區這幾個蟊賊,我還能對付的了。你去看好孩子。”然后,把她的手用力一握。
王玉主感受到了古三重的力量,她后退幾步,站在四人前面。劍鞘見女主人站在自己前面,保護自己,不覺激發出男人的豪氣,他一個大男人怎要女人保護,于是,他走過去,站到女主人前面,橫劍在胸。
王玉主見劍鞘站在自己前面,知他心意,卻還是命他回到自己的位子。隨后又聽她說道:“全部掃描鎖定,以威脅程度,優先攻擊前三。”
這邊已有兩人怪叫一聲,各持兵器攻向古三重。看兩人武功應在一流高手之列,一使八棱銀錘,一使草原彎刀。銀錘力大勢猛,彎刀詭異飄忽。一剛一柔,相輔相成。
古三重原地不動,待兩人近前,手中兵器一招兩式,一削一刺,削向彎刀,刺向銀錘。頓時,彎刀飛走,銀錘墜地。兩人一看兵器脫手,大驚失色,急忙撤身后退,為時已晚,只覺身上某處疼痛,人已躺倒在地。
這時,古三重在不猶豫,移身換步,突入敵陣,舉手投足之間,已殺倒六人,猶如狼入羊群一般。
其余金人一看,這人勇猛如斯,嚇得皆往后退,不敢近前。
古三重哪容他們后退,如影隨形,使出越女三式,手中兵器如萬劍齊舞,瞬間又躺下幾人。只有這時,才盡顯越女劍的威力。
三臺閣內本就狹小,在加上人多,根本無處可退,在退,就要跌出閣外掉入江中。
古三重本不想大開殺戒,但明天就是武林大會,而金人卻已到來,情勢已相當危險。武林大會千萬不能讓金人攪擾。另外,他也不知道金人來的目的,來了多少人。為了以防萬一,他只能痛下殺手,把這些人全部留下,他要血祭采石磯。
這時,對方還剩四人,卻已都是高手。見古三重如此兇猛,都心生寒意。他們想不到,宋國還有武功這么高強的人。
仆散忽悠飛快轉動蓮花瓣護住四人,以防古三重攻擊。
古三重也停了下來,目視四人,稍事休息。他青衫染血,鋼刀卷刃。自出江湖以來,他還從沒有經過如此慘烈的殺伐。真是快意恩仇。他拋下手中鋼刀,腳尖輕挑,一柄長劍已握在手中。
此時,古三重見仆散忽悠正在對一人耳語,他既聽不懂,也就不去管他。他在尋找時機,好一舉把對方擊破。
此時,仆散忽悠四人在蓮花瓣掩護下,緩慢向古三重逼近。他們知道,單憑一人之力或兩人聯手根本不是古三重的對手。只有四人齊上,相互掩護,才可御敵。四人武器亦可長短結合,蓮花瓣可做盾牌,降魔杵可近攻,長槍可遠攻,飛弩可擾敵。
使長槍的叫蒲察奴爾,是金國有名的長槍將,善使三十六路長槍,在金國悍有敵手。使弩者叫徒單純善是有名的神射手,可百步穿楊。金國主每次圍獵,他都被帶在身邊。可見,在金國兩人地位不低。
徒單純善首先發難,他飛弩連環三射,每箭都射向古三重要害。他知道,他的飛弩并不能傷敵,他連射飛弩只是為了擾敵,好給同伴創造進攻機會。
見飛弩發射,長槍將蒲察奴爾趁機抖出一尺大的槍花,一槍三點,一面門,一胸口,一大腿。凌厲至極。
阿里熊的降魔杵也當頭砸下。
這樣,古三重上、中、下三路同時受到攻擊,使他首尾不能相顧。
古三重正在等這機會,如果他們四人一直躲在蓮花瓣之后,古三重道不好攻擊,因為,蓮花瓣堅硬無比,只憑一把普通長劍難以擊破,要想擊破,只有用湛盧匕。可湛盧匕在劍鞘身上背著。此時,見二人搶攻出來,真是來的正好。他身形向后一撤,揮劍擊飛飛箭,躲過了降魔杵和長槍的攻勢,一退既進,長劍已刺入蒲察奴爾的身體。
就在阿里熊和蒲察奴爾進攻古三重之時,徒單純善卻凌空躍起,撲向王玉主。剛才,仆散忽悠和他耳語就是要他趁機去抓王玉主。
仆散忽悠看王玉主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知她一定不會武功。又見她和古三重情意綿綿的表情,知道兩人的關系絕非一般,只要抓住王玉主,就可要挾古三重。
眼看徒單純善就要得手,仆散忽悠忍不住心中高興。可就在這時,他臉上的表情一下僵了。
徒單純善更是覺得身體仿佛莫名其妙的少了半邊,人從空中一下重重摔到地上,掙扎不起。他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受傷。
而蒲察奴爾也同時躺在地下,傷口噴血。見普查奴爾到地,阿里熊急忙后撤,但為時已晚,古三重哪容他逃去,長劍一伸已刺入他的左肋。
一招之間,連傷兩大高手。仆散忽悠宛如遇見惡煞,臉色蒼白,自入江湖以來,他還從沒見過如此厲害之人,就是自己的師傅國師李老僧也不見得有如此能力。他發力催動蓮花瓣飛速轉動,護住全身上下,準備伺機逃跑。
就在這時,山下此起彼伏接連傳來幾聲呼嘯,呼嘯未停,已有八人陸續飛躍到磯頂,來到閣內。
“諸葛伯伯”。執扇看見來人,激動大叫。
來人正是諸葛定天和他的四個徒弟漁樵耕讀。還有古三重的二師兄楚湘江,丐幫九袋長老邢南方,鐵血將軍宋國棟。
仆散忽悠見古三重來了援兵,更是害怕,他急中生智,以進為退,把蓮花瓣用力擲向古三重。
古三重見蓮花瓣沖自己飛來,想用劍一撥,卸了蓮花瓣的力道。卻沒想到,蓮花瓣竟飄飄悠悠繞過自己又飛了回去,待蓮花瓣飛回跟前,仆散忽悠用手一撥一送,蓮花瓣突然加速,并一個翻身,凸面在下,凹面在上,形如一朵蓮花,向江面飛去。仆散忽悠也猛然轉身,一式一鶴沖天也向江中跳去,正好落在蓮花瓣之上,猶如腳踩蓮花,身駕祥云,飄然飛落江面,隨江水漂流而下。
仆散忽悠雖然是逃跑,但這一式也足顯他武功了得,古三重和眾人忍不住為之叫好。正所謂窮寇莫追,眾人也在不追趕,便放他去了。在說他們之中也沒有能御水而行的人。
諸葛定天等眾人來到古三重跟前,抱拳齊叫盟主。古三重一一打過招呼。
眾人在看地上,金人死傷十幾,不覺對盟主的武功心生佩服。他們自知,他們中間沒有一人能有如此能力,可以片刻之間斬殺如此多的高手。就是幾人聯手,也未必能夠。
諸葛定天他們在石磯院(今廣濟寺)準備武林大會事宜,才從石磯院過來,發現茅高壽等人匆忙從磯頂下來,并聽到磯頂之上傳來喊殺之聲,才急忙上來。待他們來到山頂,古三重已快要結束戰斗。
諸葛定天年約四旬,身長七尺,面如冠玉,他羽扇綸巾,自有先人遺風,他本是復姓四家之一,這四家分別是:慕容梅雨,一把梅雨瀟湘劍出神入化。歐陽少恭,善用油翁三矢箭,號稱箭在弦上例無虛發。令狐無影,用的是平沙萬里刃,一把自制的似刀似劍的兵器,后傳入委國,稱東洋刀。在就是諸葛定天,他是三國諸葛亮的后人,兵器為諸葛連弩,經過他從新改進,可藏于一個小型書箱,隨身攜帶。一次可連發十箭,發射完后還可自動重新裝箭,端的是厲害無比。
這時,古三重對諸葛定天道:“諸葛大哥,這些人都是金人,死的,找地方埋掉,還活著的,包扎醫治,審問他們有多少人,到這里來干什么?”
于是,諸葛定天吩咐徒弟趕緊去做,并找人清掃采石磯頂。
之后諸葛定天和眾人陪古三重下山,來到石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