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夜談
- 大明的啟迪
- 破釜秦屬楚
- 2025字
- 2019-11-12 21:44:14
“陛下,不妨聽聽內官監的說法。”
鄭和是內官監太監,白天提議讓下西洋首領鄭和來說最合適不過。
朱棣一聽也是覺得有道理,就示意鄭和說話。
鄭和正愁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呢,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鄭和當即就回答道:
“陛下,臣這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國度就是麻林迪了。那里終年炎熱,氣溫極高,此異獸就是麻林迪那里的特產。
此獸臣曾在補給時看到過,當時此獸被數只獅子圍攻,雖然奔跑極快,但還是被獅群給圍殺了。
若沒有這些身上的黃金鱗片,這長頸異獸實在當不起麒麟一說。”
朱棣聞言,目光一凝,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那些贊成這貨是麒麟的大臣們。
要是沒有鄭和這些提醒,這次出海見到長頸異獸的船員這么多,根本就封不住口,他朱棣的名聲也就毀了。
把一個弱小的野獸認做麒麟,還有比這個更丟人的事情嗎?
白天看朱棣有點不想說話的樣子,就說道:“陛下,此獸雖不是麒麟,但是在之前也是聞所未聞,不如陛下為此物命名,以后也好防止后人不被蒙騙。”
朱棣一聽有理,也很贊許白天的機智,自己為這個異獸命名,也算是件好事。
“此獸脖長,面私麋鹿,以后就叫長頸鹿把。”
白天一聽也是暗暗一哂,因緣巧合下,這名字倒是和后世一模一樣了,果然從古至今大家的取名方式都一樣一樣的。
再之后,因為進獻麒麟的失敗,有些國家準備了天馬,神鳳之類的祥瑞,也不敢拿出手了。
經過一次麒麟的小高潮,這次進貢也就匆匆結束了。
——
是夜。
太孫并沒有留居宮中,反而在天快黑的時候出了宮,去了白天家中。
“太孫,你說你這大半夜的不在宮中待著,跑我家來算怎么回事?”
白天對朱瞻基這種任性的行為有點頭疼,都虛歲17的人了,還這么讓人不省心。
“我是想問問你,今天那個真的不是麒麟?”
朱瞻基有點期待的看著白天,在他心目中,白天已經快成無所不能的代表了,要是白天說這是麒麟,那朱瞻基肯定就認了這是麒麟了。
“不是,今天陛下不都說了,此物以后就叫做長頸鹿,不管它之前叫什么。”
白天沒有直接摧毀朱瞻基的憧憬,給了個模棱兩可的答案。
朱瞻基聽了,有點失落。
他明白白天的意思,這東西不是傳說中的麒麟。
自從認識白天之后,朱瞻基就感覺,自己的認知在一點一點的被摧毀。
去年朱瞻基剛從戰場回來的時候,總是睡不好覺做噩夢。
他一直認為這是戰場上的陰魂付了他的體,一度非常恐慌,但是因為自己的驕傲,卻誰也不敢告訴,只告訴了白天一人。
一個帝國未來可能得繼承人,要是被鬼怪嚇到,會影響繼承的。
有些迷信一點的官員,甚至會認為朱瞻基這是氣運不夠,甚至會成為他父親登基的障礙,畢竟連鬼魂都鎮壓不住,以后怎么鎮壓帝國?
結果白天卻跟他說,他這是得了什么戰爭綜合征。
讓他來安樂所穿著盔甲睡覺。半夜的時候不定時的聽聽炮響,喊喊集合的命令什么的。
果然,沒過一個月,雖然朱瞻基的精神因為睡眠不足差了很多,可是卻很少做噩夢了。
剛開始朱瞻基還以為是白天會什么仙法,吵著要讓白天教他。
結果白天被煩的沒辦法了,跟他講了一大堆心理學的理論。
而且還告訴他,只要是人,上了戰場,都會有很大幾率出現這種情況。
當然,白天沒說這是病,要是說這是病的話,可能連朱棣都會驚動了。
這一次,白天讓朱瞻基徹底不信世界有鬼了。
而今天這一幕,朱瞻基心里世界上有神仙的憧憬也沒有了。
“所以你今天來我這里到底有什么事?”白天對朱瞻基的到來很是不滿,這會給他帶來不小的麻煩。
太孫半夜不住宮中,去一個眉清目秀的男人家中,這就是不小的話題了。
“我就是宮中待著無聊,來你這里聊聊天。”
朱瞻基興奮的說道:“咱們都很久沒有祗足夜談了吧,今夜鄭和回來,要和我皇爺爺聊許久,你猜猜他們會說些什么?”
白天一陣惡寒。
誰要和你詆足夜談啊,大家都是大老爺們的,還是有點距離好嗎?我還是個孩子。
“大概會說說海外見聞什么的吧。”白天心不在焉的回答。
“我看不止,海外見聞什么的,我皇爺爺聽聽也就算了,每次鄭和回來都要在我皇爺爺那里呆好久,你說會不會是在談我那個不知生死的堂叔?”
朱瞻基的語氣興奮起來。
白天趕緊捂住了朱瞻基的嘴巴。
站起身來,看了看門外窗外,以及房頂之類的地方有沒有傳說中能聽人房事的錦衣衛監視。
“我的太孫喲,這個也是你能說的?等等你不會還要說說胡濙這事吧?你也不怕連累太子被訓斥?這種市井間的傳聞,普通百姓信了也就算了,你怎么還能當真?”
白天想到后世不少傳說里,電視劇里都有說過,朱棣不相信建文帝被那把大火給燒死了。
于是就派了自己最親信的兩個人尋找建文帝。
一個就是鄭和,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就是尋人,這個后世已經證實概率不大,畢竟成祖死后,鄭和還積極的進行下西洋的活動,最后鄭和甚至還是死在海上的。
而另一個就是胡濙了,胡濙負責在陸地上尋找。可按照歷史記載,應該就是這幾年,胡濙就會入朝為官,顯然不是沒什么收獲,就是已經找到人了。
而要是真找到人了,鄭和這邊還會繼續下西洋嗎?
所以白天更傾向于鄭和下西洋是正常的國家政策,或許尋人只是朱棣放出來迷惑世人的一種方式。
一旦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是我讓鄭和下西洋是找人的,是宣威的,而不是為了賺錢這個目的,那么來自于朝堂上的反對就會少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