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初聞徐光啟

  • 晚明霸業
  • 孟良崮
  • 3506字
  • 2019-12-11 22:23:08

堪堪三日,有富貴幫闔幫實力做支撐的張雪年就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天津衛膨脹。

明朝的鄉紳,都比較注重自己的德行和操守,平日里修橋鋪路自然不在話下,甚至有些人還花錢辦私塾,免費供本族貧苦家子弟來讀書。

但像是張雪年這般做善事的做派的卻從未有過。

實際上,自從羊湯開始在天津衛大行其道的時候,張雪年的商業影響力在天津衛就已經開始成型,再加上有曹文詔這位衛所頗受重用的總旗以及張雪年錦衣衛百戶的暗中撐腰,一旦發作,其鏢局的影響力就開始爆發。

而張雪年的順通鏢局雖然是新創,但也并非是簡簡單單走鏢那么簡單,他還順帶有一個牙行的屬性。

暫時沒有活計的天津衛百姓和流民,每日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領上一碗稀粥,老老實實的蹲在大柳樹下不遠處地方圈出來的空地上,等待工作。

有錦衣衛的情報做支撐,張雪年相當于擁有了一百多個消息靈通的老牙儈,而丁耀亢則發揮他長袖善舞的本事,哪家有錢的鄉紳走了老爺需要壯勞力挖墳,誰家的房子舊了,需要修繕,亦或是誰家貨物需要從天津衛運到順天府,需要鏢師,各種雜七雜八的小活,雖然掙不了大錢,但也能勉強讓一家人戶口度日。

而下污那邊兒的農事,也開始有了進展,因為下污都是鹽堿地,而且大多數都是無主之地,所以衙門的管事很痛快,張雪年輕松用五百兩銀子,買下了一千畝無主的荒地。

當然,這也成了張雪年人生赤裸裸的污點,無數人都認為張雪年是跟徐光啟一樣的瘋子。

實際上張雪年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讓一群有心之人人看不明白,指揮使劉大慶命兒子劉球兒將張雪年召到府上,二人進行了一番友好的談心。

這位年紀愈發蒼老的指揮使,表達了對張雪年這段時間的各種手段的疑惑,也表達了對于天津衛局勢的憂心。

當然了,總體而言,對于張雪年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老大人還是非常感激的,甚至問張雪年是否愿意買下他們衛所的農田。

在他看來,這個年輕人,花大把的銀子,哪怕買下一萬畝鹽堿地的荒地,也是在浪費錢。還不如把錢買下衛所的荒田,反正衛所逃兵役的衛兵超過三分之二,超過半數以上的農田荒廢,不如給張雪年利用起來,也可以豐富下自己的腰包。

張雪年也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觀點。

即便是陛下有意與努爾哈赤大戰,也需要積蓄力量,訓練兵馬,以目前大明的整體國力來看,這場戰爭無論如何也要排到明年。

所以指揮使有足足一年的時間來整飭天津衛,等到明年的戰事開始的時候,便是檢驗天津衛是否合格的時候。

不過,也不是事事讓張雪年順心,因為有一大堆難以受他控制,卻極具影響力的事情發生了。

話說,這一次讓張雪年感覺事情失控的,不是別人,正是張雪年暗中學習模仿的對象,津門徐光啟。

話說這位諢號為保羅的大佬,并不是將心思一門放在種田上,而是時刻關注著時局,當然徐光啟如果知道張雪年等人的反應,肯定也會感覺委屈,他從未有得罪張雪年的意思,甚至張雪年一個小小的百戶,還不值得他一個堂堂的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得罪。

實際上,徐保羅只是覺得,天津衛漕運這樣亂下去,嚴重影響了帝國北方的秩序。

所以人家聯合漕運總督,建議漕運在天津衛這里直接設立調度司,管控碼頭。

漕運總督跟漕運總兵又不一樣,他的管轄長達數千里的運河沿線,并且還管理地方行政事務,那是正兒八經的正二品朝廷大員,掛的也是工部侍郎銜,一般人聽著就頭皮發麻的人物。

皇帝估計也是因為撫順新敗,對努爾哈赤恨之入骨,巴不得早一日整理好漕運,保證糧草運輸,好出兵北征,所以對于徐光啟的建議非常認可。在加上上一次鴉片就是在天津衛失竊的事情,這讓皇帝在心底認為,天津衛的漕運,該好好的管理一番了。

所以朝廷直接斥責兵備衙門不作為,并開始著手準備人手,準備徹底接管天津衛的漕運碼頭。

而指揮使劉大慶作為天津衛的頭面人物,尤其是朝廷里公認劉大慶在天津衛的處理穩妥負責,自然也要參與其中。

因此,本該安居幕后,過自己優哉游哉日子的指揮使,不得不行動起來,他一個武官也沒有什么太多的注意,所以立即召集當地商旅,以及衛所的各位達人來商談此事,以確保朝廷大員抵達此地之前,他們能拿出個章程來。

最好的選擇就是既能滿足朝廷的需求,又能維護住天津衛在碼頭的利益。

天津衛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不能置身之外,就連曹文詔這種芝麻粒兒大的小總旗都要過來與會,而張雪年在天津衛的財勢,也自然是要參與其中的。

不過這群人,各代表自己的勢力,劉大慶在臺上的話,基本上等于對牛彈琴,大家各種附和,甚至捐錢也可以,但是就是談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于是乎,另外一個震撼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大家還很茫然。

皇帝命徐光啟主持天津衛漕運事。

天知道這位擅長種田的大人,怎么放著自己的田不去種,上書皇帝也就算了,還要親自來摻和碼頭這種一團亂麻的糟心事兒,人家徐光啟就是這般的憂國憂民,知道這種事情得罪人,還難有政績,但就是準備連夜從天津衛往回趕。

然后呢?只能說徐光啟忒看得起皇帝,也忒感想,然后一個勁兒的順桿兒往上爬。

他先是一邊兒上書皇帝,說這碼頭到底有多么重要,然后泰西諸國的工匠又如何厲害,咱們就算是整飭了碼頭,將來也會亂,為何不趁著這個機會,重新碼頭,拓寬挖深河道,來一個一勞永逸呢?

徐光啟的摯友畢懋康也站出來給徐光啟背書。

萬歷皇帝自然沒有那么好忽悠,現在帝國處境危機,每一文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徐光啟奏折上的內容看起來很誘人,但是花費巨大,嚴重會影響自己北征的節奏,所以皇帝無情拒絕了徐光啟。

徐光啟的小脾氣也不錯,再次給皇帝上書,“你不答應微臣的觀點,微臣就回津門種地。”

萬歷皇帝也是個簡直混不吝的人物,“你要是不想干,那就滾回去種地唄。”

然后徐光啟為了國家,真的是臉面也不要了,見萬歷皇帝完全沒有鳥自己的意思,趕緊上書,這時候真的是體現出臣子的拳拳報國之心,徐光啟的奏折上打滿了淚水,他說陛下急于北征,不愿意徹底整飭漕運,將來勢必會遭受挫折,然而自己身為臣子,卻無論如何都不能置君主以險境而不顧,所以既然陛下不愿意掏銀子,那么臣依然愿意走這一趟,把事情盡力辦好。

滿朝文武都嘲笑徐光啟多管閑事。

你把皇帝得罪毛了,即便是把事情做得再漂亮又有什么用處?

當然了,明白人都清楚,這叫一腔熱血,只求報國。

反正就是你給我錢,我肯定把事情辦好,你不給我錢,我死也要死在崗位上。

而說到底,萬歷皇帝跟那些大人們不一樣,他是真心關心帝國存亡的,雖然被徐光啟要錢這件事情搞得很不順心,但是為了漕運早日恢復通暢,他還是決定把事情交給徐光啟來做。

行吧,行吧,好人都讓你做了,那朕不給你錢,起碼也得給你權威吧?

工部侍郎可還行?

而直到這個時候,張雪年才意識到,或者說從滿朝的風言風語了解到,這位徐大人很不合群。他相信給他打開了新世界大門的泰西傳教士,卻不怎么相信滿朝文武的能力。

所以,他被無情的孤立了。

這里多扯兩句,徐光啟大人一心憂國憂民,但是在朝堂之上一直郁郁不得志,而且本人不屬于任何黨派,所以每一次黨爭,他都會被無情的從朝堂趕走。

所以有的時候,這位大人未必想真心實意的種田。

實在是除了種田,搞搞科研之外,他可能沒有其他事情去做。

當然,除卻徐光啟這樣的科技黨,回到朝堂之上,滿朝文武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呢?

答案是放羊。

從張居正被清算開始,申時行上臺開始摸魚度日,滿朝文武對于萬歷皇帝處于一種失望、抵抗、不合作的態度。所有人都希望朝廷維持現有的狀態,不要改變,讓他們可以滿足當下就可以了。

“諸位,你們恐怕不清楚這位徐大人的為人。”丁耀亢難得的嚴肅和認真,“這位徐大人是難得的經世致用之才,眼下大明的技術開始落后于泰西,這位徐大人寧可以身入教,也要套來泰西人的學問,以圖國富民強。這一次,他主持天津衛碼頭大局,怕不會輕松露出什么油水,甚至根本不會使用民間的勢力,咱們恐怕最后只能是空歡喜一場了。”

曹文詔等人為之默然……太歲幫的弟兄們,天津衛腳行的腳夫,天津衛衛所的兵員,都等著靠碼頭吃飯呢。

“不過。”丁耀亢繼續說道:“當初這位徐大人說鹽堿地可以種出糧食,滿朝文武都不相信,結果人家的幾千畝私田不照樣收獲了不少糧食?說不準,這位徐大人真的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段,解決天津衛的困境。”

“怕就怕這種認死理的讀書人,不懂的人情世故,到時候天津衛沒有什么起色,反而變得每況愈下,屆時咱們一切準備打了水漂倒無所謂,就怕苦了天津衛的百姓。”曹文詔略顯無力的說道。

曹文詔說道,“朝堂上雖然黨爭不斷,陛下還是喜歡能做事情的人的,你們想想,若是這位徐大人,真的有經世致用的本事,陛下未必不會重用他。就怕這位大人要才華有才華,要想法有想法,卻難以貼合實際。萬一這位大人搞些泰西事物,碼頭上的人都適應不了,最后徐大人可以回家種田,我們這群人該如何應對?”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張雪年嘆了一口氣道:“這世道怕人人不做事,又怕又太多的人想做事。思想不統一,互相竟扯皮。”

眾人深深陷入沉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肥东县| 濉溪县| 逊克县| 乃东县| 隆林| 房产| 抚顺市| 胶南市| 松江区| 大田县| 称多县| 舞钢市| 屏南县| 南涧| 子长县| 喜德县| 通化市| 雷波县| 麦盖提县| 获嘉县| 新宁县| 门源| 富锦市| 福贡县| 宁蒗| 维西| 云南省| 禹城市| 阿图什市| 湘乡市| 乌兰浩特市| 社旗县| 白沙| 商水县| 温泉县| 周至县| 休宁县| 盘山县| 永仁县|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