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天雨看著三公主,雖然他奇怪為什么穆二少沒有出現。
以穆王府同皇室的關系,穆二少應當站在三公主邊上才是。
大秦奇衡山,三公主言語后眾人沉默。
不是他們不搭話,而是不知道怎么搭話,不明白怎么就會突然講起奇衡山。
奇衡山對于這些大勢力而言并不陌生,相反,因為過于清楚才會陷入短暫的安靜。
奇衡山對于大秦來說是起源。
建立大秦的先祖正是出于奇衡山,若只是單單如此,還不值得諸多大勢力的注意。
“世人皆傳奇衡山是大秦重地,是鎮壓大秦氣運所在之地。”
三公主說道,因為如此,大勢力才會注意奇衡山啊!
氣運二字,玄之又玄,凡生靈皆有氣運,有人說氣運無形無相,人至死一生都不知道其模樣。
還有截然相反的說法氣運是森羅萬象,時刻在變化,萬事萬物都有其潮落起伏,就是氣運的體現。
無論怎么說,尋常修士根本就無法察覺氣運。
而察覺氣運,只有一種人可以,那就是天運推測者。
氣便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之橋梁,每一個人的氣都與生俱來。
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這沒有辦法違背,通俗一點講就是先天。
對于運,人有人運,山有山運,往生具象皆有其運。
而氣運也做氣數,人說氣數已盡,也可以說氣運已盡。
“氣運,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萬物,于一大化生萬變,是規律而非命定。
知氣運,方懂盡人力,或未雨綢繆,或懸崖勒馬;知其盛極而衰,否極泰來。
大家都是出于大勢力,底蘊雄厚,想必對于氣運的了解并不比筱筱少。”
三公主娓娓道來,氣運與命之間的關系說不清楚,到底是氣運屬于命,還是命屬于氣運。
縱然是爭論了無數年也沒有得出結論。
但出發點都是氣運存在,命也存在,對于人來說命重于氣運,對于一方勢力來說氣運重于其命。
聽得三公主的話語,許多人頷首。
氣運他們當然知道,大勢力為什么區別于中小勢力?
其中就有凝聚自己勢力的氣運啊!
為什么大秦皇朝如今會被諸多勢力窺伺?
成魚龍混雜的局面?
究其原因就是被各大勢力的天運推測者推算出大秦氣運有恙,“命不久矣”啊!
以往天運推測者觀望大秦之時,其氣運如龍,朝起霞飛,變化莫測,雄踞整個大秦疆土之上。
氣運昌盛的勢力,風調雨順,仙靈寶藥如同雨后竹筍出現,天資聰穎的后輩層出不斷。
而這都是一個勢力將來是否能夠更進一步的底蘊。
也是為什么往往大勢力中弟子天資出眾者多,而居無定所,沒有歸處的人群中,以及小勢力難以出天才的原因。
這是看得到的好處,看不到的好處那自然說不明。
總之前面所說都可看作廢話一推,只是鋪墊,明白氣運對于一個大勢力很重要就行。
“不知三公主論及此處,是為何?”
終于有人試探性的出言,無從猜透三公主的用意,自然要借坡下驢,讓三公主繼續說下去。
三公主一笑:“大家可知道氣運的凝結辦法?”
她并沒有直接說提出奇衡山的原因,反而是問了眾人一個問題。
在沒有明白三公主用意之下,很快有人出來回答。
回答的人讓蕭天雨有些意外,居然是連依依。
連依依望著三公主,美目閃爍:“氣運凝聚者有二,其一是人為而成,一方勢力的氣運與人相互反哺,氣運有聚納之說。
人若是相聚在一起,經年累月之后,無形當中這些氣運就會聚納在一起,從而形成龐大的氣運籠罩一地。
比如我靈墟洞天的氣運就是如此凝聚,起初也不過是沒有凝結氣運的小勢力罷了。”
連依依說道,這也是為什么大勢力會培養弟子的原因,都說越天才的人本身具有的氣運就越強,這些天才匯聚在一起,那么凝聚大勢力的氣運也就越簡單。
“至于其二。”連依依沉默了一會兒,有些猶豫。
“其二便是占據他人勢力的氣運!任何一個勢力破滅之時,其氣運由聚而散,此時若是配以相應的手段。
那么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全新的氣運。”
連依依說道,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這是速成的辦法,比之經年累月凝聚而成的氣運來說弊端良多。
這亦是許多人表面不齒但實際卻趨之若鶩的辦法。
“姐姐說的沒錯,這是世人皆知的辦法,但卻也不是唯二的辦法。”
三公主說道。
其言語引得眾人側目,氣運凝聚之法只有兩種,這是共識。
有人當即就想反駁三公主,但想到大秦的過往又默默的閉上了嘴。
大秦輝煌的過去必然留下一些世人不知的辛秘,說不定真有呢?
要知道即使是大勢力的氣運也會有盡之時,那時他們就要重新凝聚氣運啊。
若是知道另外一種方法,無疑可以省下很多時間。
之時三公主會有這種好心?
人都是自私的,若是有這種辦法,他們自問不會與人分享。
三公主見自己的話語起到了當有的作用說道:“此法雖是世人難知,甚至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勢力動用過。
但對于我們大秦來說卻不是秘密!”
三公主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自豪,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失落,不過也只是一閃而逝。
秘密還在,可大秦神國卻已不復。
有些人目光炙熱的看著三公主,能夠如此說自然不會是嘩眾取寵,無的放矢。
三公主也沒有再吊人胃口。
“這個辦法不是大秦的秘密,或者說數萬年來這個秘密很少有人聽從去實現,才導致漸漸被遺忘。
那就是享受天地恩澤!”
三公主脫口而出。
“天地恩澤?這玩意存在?”蕭天雨來了興致,躺著一腿屈與長椅上,一手持酒,一手搭在屈腿的膝蓋處。
這姿勢很是灑脫,給人一種不懂規矩,散漫的感覺。
蕭天雨說話的聲音不小,三公主也能聽到。
三公主看向亭閣之上的蕭天雨,從他們交談開始,這人就一直漫不經心,只顧著自己吃東西。
沒想到此時卻是問話了。
“天地恩澤當然存在,世間有的可不只是成道路上的劫難。”三公主說道。
“打破體壁有體劫,打破壽壁有壽劫,修為突破亦有劫難。世間萬物有陰有陽,有劫難自然有恩澤。
往小了說,修士經歷劫難之后變得更強,獲得比之前更強大的力量,本身就是一種恩澤。
往大了說,天地恩澤可為萬靈來朝、祥云萬萬里,天降澤雨潤萬物。
無聲無息蘊養一切。”
三公主說道。
“你還是說形成氣運的第三種辦法吧。”蕭天雨頭疼,不過是隨口一言,她就這樣解釋,有些麻煩。
三公主也沒有在意蕭天雨毫無敬意的話語,重新回到話題之上。
“第三種辦法就是。”三公主停頓了一下:“除魔衛道!”
“人之由來無法說清,有人說人如萬靈乃是天地而造。
也有人說追溯到不可知的時代,那時人也只是靈獸的一種,不過是一次次修煉,蛻變,最終成適合修道生靈的姿態,而后再一代代傳承下來這種姿態。”三公主說道。
蕭天雨無語了,牛頭不對馬嘴,你倒是解釋除魔衛道,別老是扯一些與問題無關的東西。
但明顯是蕭天雨想多了,三公主所有的話語都只是鋪墊。
“若是說人由天地而造,順應蒼天之意。那么也有不順應蒼天而生之生靈。
比如屠戮萬靈的魔物,像萬靈之血為生蒲淵樹、沒有靈智的怨靈......
而第三種形成氣運的辦法就是斬殺這種魔物,引天地降下恩澤形成氣運!”
三公主緩緩的說道。
許多大勢力的年輕弟子聽之皆是皺眉,此法他們未曾聽聞過。
然而使他們沉默的還在后面。
只見三公主吸了一口氣,嘴唇輕啟:“我知道大家心中疑惑,可我大秦的氣運就是如此而成!”
“世人皆疑惑我大秦氣運能如此昌盛!尋常大勢力存在數千年即有衰弱之態,而我大秦氣運卻能存在數萬年間不曾消散。
你們只道是曾經三位準神王先祖的出現,才使得我大秦氣運如此強盛。
可你們哪里知道這是先祖們斬殺了一尊大魔而降下的恩澤。
你們哪里知道我大秦先祖原本有五尊準神王,可那一次除魔后原本的五位先祖卻逝去了兩位。”
三公主話語雖然平淡,但面容眉角間的自豪卻是不加以任何掩飾。
她為先祖們的榮耀而感覺到榮耀,而自豪。
世人知道大秦神國出過三尊準神王,哪里知道他們原本擁有五位準神王。
正是因為以兩位先祖逝去為代價,大秦才能夠有數萬年都不曾消散的氣運,庇護大秦即使戰敗依舊能夠屹立不倒。
但也是因為那一次除魔,傷到了大秦的根基,若是那兩位先祖還活著,大秦神國被諸多勢力聯合針對,是否會沒落還要另說。
兩尊準神王的力量足以扭轉敗局,五去其二,那是大秦神國存在以來最大的遺憾和損失。
三公主說完這些話后不再言語,是因為激動?緬懷?感傷?亦或是其他?
三公主的心里不知道怎么想,但是蕭天雨卻明白其他人的感受。
那都是一個個震驚的臉色。
大秦曾經居然有五位準神王?為何他們的古籍之上沒有任何記載?
他們也在懷疑三公主的話是否是空談,但從三公主臉上找不到任何弄虛作假的表情。
“若是這樣,那么這第三種辦法還當真是事實。”
連依依心中說道,但這種辦法現在又有哪個勢力能夠做到?難怪會被漸漸遺忘。
恐怕就是怕后來者產生這樣的想法去除魔,結果不僅僅不成功,反而大傷元氣吧!
退一步說,如果能做到,為什么要去這么做。
因為能夠斬殺那種存在的魔物,至少形成氣運不過是時間問題,就算沒有氣運其昌盛也不是現在的大勢力能比。
雖說不知道斬殺的是何種魔物,但能令五尊準神王折戟沉沙,五去其二,那是何等的令人恐怖。
若是當真這樣,因為除去這等魔物而使天地降下恩澤,一點都不過分,相反還有些不值。
因為失去兩尊準神王的代價太大了,還是那句話,人都是自私的,大秦先祖可以為后人做到這步,不是他們可以隨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