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自由之路:你的第一本理財書
- 宋瑞云
- 20字
- 2019-12-05 15:39:57
第一章 腦袋決定錢袋,理財先從‘理腦’開始
要想獲得財富自由,靠工資不如靠理財
經典提示
沃倫·巴菲特說:“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投資理財。”
理財困惑
一個富翁擔心自己的一千兩黃金會被偷走,就悄悄地把它埋在森林中一塊大石頭下,隔三岔五地到那里去看一看、摸一摸方才安心。一天,富翁發現黃金被人偷走了,感到非常傷心。一老者經過,問明原因后,對他說:“我有辦法幫你把黃金找回來!”于是,老者把那塊大石頭涂成金黃色,在上面寫下了“一千兩黃金”。他告訴富翁:“從今天起,你又可以來這里看你的黃金了,而且再也不用擔心被人偷走。”富翁聽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理財智慧
上面的富翁何嘗不是我們自身的寫照。我們每天節省開支,省吃儉用,把能省出的錢原封不動地存進銀行。事實上,光知道攢錢存錢的人,很難能成為一個富人。
專業人士指出,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并且把每年存下來的錢用于投資理財,假設每年的回報率為20%,那么40年后,按照計算年金的方式,這個人會獲得1.0281億元。
人生致富,選擇單純的工資積累不如放開眼光,選擇合適的投資理財手段去創造財富更有效。把金子埋藏在地下,和石頭沒什么區別。學會投資理財讓錢生錢,很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你的未來,讓你遠離貧窮,一生富足。
1.投資理財威力巨大無比
當前,不管你工資有多少,一年能省下多少錢,如果不投資理財,致富的概率將非常小。相反,投資理財卻能讓財富平平者變成億萬富翁。李嘉誠靠有效的投資縱身一躍成為亞洲首富。他有一句名言:“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后要靠錢賺錢(投資)。”可見,投資理財威力是巨大的。
2.人人都可以理財成功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理財投資已不再陌生。讓“錢生錢”已成為大家非常關心的事情。但在投資理財認識上,很多人都覺得那是有錢人或者投資理財專家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其實投資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也沒有那樣復雜,投資是每一個人都可做到的事。
3.現在就是理財的最佳時機
無論你的處境是囊中羞澀還是腰纏萬貫,現在永遠是投資理財的最佳時機。也許有人會說,每月就掙那么點錢,應付日常生活已用得差不多了,哪里還有多余的錢進行投資理財呢?其實,投資不看你錢多錢少,關鍵是你要開始行動,會理財。即使是第一筆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之后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只要你不斷地堅持,小錢一定會變成一筆大錢。
4.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理財投資就是一種博弈,一種戰斗,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根據自己的個性、工作、收入等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來積累財富,才會更容易獲得成功。切不可沒有計劃,盲目行動,埋下失敗的種子。不要害怕失敗虧損,只有敢想敢做的投資理財者,才能獲取真正的財富。
總而言之,我們完全有理由把投資理財培養成一種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一旦形成,我們財富的命運將在這里轉彎。
理財鏈接
投資理財,是一項魅力無窮的活動。
讓錢閑著是一種浪費,讓錢奔跑是一種智慧。
先“保”再“增”抵通脹,安全穩健是良方
在投資理財時,花一些必要的金錢和時間來確定其安全性絕不是損失。如果我們知道投進去的錢是安全有保障的,那么心情也會更平靜些。

總之,通脹形勢下,理財投資時資產配置不管以哪種方式進行,安全穩健應是主旋律,先“保值”再“增值”定是良方上策。
只有投資理財才能抵御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
經典提示
約翰·坎貝爾關于投資理財曾有一句經典論斷:“投資理財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東西。”
理財困惑
通常一枚雞蛋最多也就幾毛錢,但是,澳大利亞一枚普通的雞蛋卻有望變成10萬澳元(相當于50多萬元人民幣)。
澳大利亞三名大學生為了募集善款,展開了“一蛋一世界”計劃,打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實施募集善款行動。
不久,他們就達成了第一筆交易——這枚雞蛋換成了一張電影《松果頭的故事》原聲大碟,接著,原聲大碟被換成了一副串字游戲,而串字游戲又被換成了一本旅游書,然后旅游書被換成了一部舊數碼相機,數碼相機又換成了一個鬧鐘……
幾番周折后,他們用那個鬧鐘竟然換到一輛1988年款的舊汽車。隨即,他們將車賣掉,得到約100澳元。經過幾輪交換,九個月之后,當初的那枚雞蛋已經換成了一個已故著名板球明星唐·布拉德曼親筆簽名的板球。接著,他們又將這個板球以2200澳元賣給了一名網友,再用得到的錢買到一張肯尼亞14天兩人游套票。
就這樣,經過15個月不停交換之后,當初那枚不值什么錢的雞蛋如今已經換成了一份價值2200澳元的肯尼亞14天兩人游套票,并有望在接下來的交換過程中繼續“增值”。并且他們將把巨款捐給澳大利亞的三家慈善機構。
以上三名學生充滿智慧的善舉是一個多贏的結果。他們在收獲財富的同時還贏得了眾人的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理財智慧
錢是一種資源,在恰當的人手里,用在適當的地方,就能創造出大于它本身幾百倍甚至幾千倍的價值。
當今,手上的錢越來越不經用。你不要不相信,現在1000元僅相當于三十年前的30元。2007年,中國食品價格上漲12.3%。2008年食品價格上漲14.3%。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橫掃全球,中國也是在劫難逃。2010年食品價格更是漲勢迅猛。
安穩守財的時代已成為遙遠的歷史。據計算,今天的100元,在通脹率為4%的情況下,相當于十年后的148元。如果以年通脹率5%計算,今天的100萬元十年后實際價值將變成61.39萬元,白白損失了近40%!三十年后,損失為77%,100萬元變成了23.14萬元,近80萬元白白蒸發!
通貨膨脹兵臨城下,一步步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一輩子努力得來的財富如何不縮水已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話題。拿什么抵御通貨膨脹迫在眉睫。
1.認識通貨膨脹,為財富預鑄防護墻
兵家常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抵御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就必須對這個敵人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經濟學中,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已經經歷了三次通貨膨脹。它們分別發生在1984年、1988年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無論哪一次通貨膨脹都讓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因此越早考慮到通貨膨脹對資產貶值的影響,越能更好地設計自己的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從而防止財富縮水。
2.吃透理財產品,讓資產插上翅膀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財富縮水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紛紛開始增加高收益資產的配置。在這方面,儲蓄、銀行理財、保險是日常經濟生活最基本的理財手段,股票、基金、黃金、藝術收藏品等是常碰到的理財產品,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在嚴峻的通脹形式下實現穩定而持續的收入。學習研究它們是每一位現代人的必修課,有效地運用它們可以讓我們的資產插上翅膀,實現財富增值。
3.多方學習,聽取信譽良好人的建議
正如愛默生所說,只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才能并遵循自己的本性,那么每個人生來都是富有的,或者必定會變得富有。在根據自己本性找到合適的投資路徑后,初涉投資理財的人依然不能放棄對投資理財的關注和學習。很多雜志、期刊和報紙中的理財專欄,可以為我們提供比較穩妥的理財途徑和信息。就像經驗豐富的鉆石切割專家通過石頭的裂痕就能判斷出里面有沒有寶石一樣,那些經手過幾百萬美元的債券、股票和有價證券的人的投資判斷與建議對于我們來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理財鏈接
有錢不置半年閑。
讓錢動起來!不再做“負翁”,而要當“富翁”。
把閑錢用于投資是積累財富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