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逐字逐句、反反復復看了多遍,似是要將每個字都深深刻印入腦中,直到心口的起伏越來越大,眼中迸出血絲,才一把將信紙狠狠纂在手里,誓要將其捏碎揉爛。
因為太過用力,整個人都緊繃著,肩膀微微顫抖。
不知信里寫了什么,小姐何故如此動氣,丫鬟三人立在一旁大氣不敢出。
沒曾想,不過片刻,小姐忽又松懈下來,緩緩松開手心,自顧輕輕展開那張信紙,一點一點、動作極至輕柔地將它展捋順。
隨后吩咐輕扇取了一本厚厚的典籍來。
“行了,你們出去忙別的吧,碧桃留下。”
“是。”輕扇、綠螺心頭長舒一口氣,應聲而出。綠螺去院子里,輕扇自然地守在門口。
映月這才將信紙小心夾在典籍其中壓平。
“碧桃,明日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了?”
“小姐放心,都安排好了。”
---------------------------------------------------------------------------
翌日清晨,剛至寅時,陸家的各位小姐們就全部梳洗妝點妥當。未及天亮,陸夫人便帶著幾位小姐以及數位隨行伺候的下人,前往蓮化寺上香。
一來,是慣常的,每年都要向寺廟捐上香油錢;二來,是陸家的老夫人今年六十壽辰,要為老夫人祈福;此外,陸夫人還要格外替陸政玄向寺里上一炷高香,為的是祈求瘟疫一事,能順利解決,以保陸老爺仕途無虞。
蓮化寺在京都以西,坐落在菩提峰上,其后便是連綿不絕的北定山脈,萬萬山峰、郁郁木林,蘊藏著深厚靈氣。或許是借了北定山脈的靈韻,蓮化寺傳承了幾百年,幾經朝代更替、江山易主,唯有這座寺廟屹立不倒,且自古以來香火旺盛,傳言寺前蓮花鼎中的香火已焚了百年而無滅時。
人說,蓮化寺在一條巨龍龍脈上,香火通天,那門口的鼎就在龍眼中。是而,京都男女老少,凡事都習慣來蓮化寺上上香、拜拜佛。
佛前無顯貴,眾生皆平庸。
京都的達官貴人們在這里跪拜尋佑,清貧百姓也在這里磕頭祈禱。
陸家的車馬一路行至青蓮街口,便停下來。所有車馬,到了這里便不能再往前,接下來的兩里路,由一千零八十塊石塊鋪就,每塊石板均由寺里和尚誦經加持,這兩里路得前來拜佛上香之人,自己走過。
腳踏實地,不擾佛門。
便是皇帝前來,也是一樣。
陸夫人由碧荷攙扶著下了馬車,稍事整理了衣衫,看映月幾個也都下了馬車,轉身交待了車夫幾句,便領著女兒們往蓮化寺正門方向而去。
她走在最前頭,映月與若月在其后,染月與綰月次之,最后面是二姨娘。丫鬟們貼身跟隨。
路上有不少其他來上香的人,熙熙攘攘地前行。沒走幾步,陸夫人便看到了熟人,前面走著的是崔世安的夫人,崔夫人僅帶著一個年輕女子與一個下人。陸夫人與她過去亦算相識,不久前又在平陵侯府聚過,現下遇上,打了招呼自然就走到了一處。
陸映月對崔夫人亦有印象,知曉她與平陵侯夫人走得近。今天能遇上她,也算得天助了。
她心中念著事情,與若月無話。若月則滿懷虔誠,想著要去佛前祈禱親事順利,再加上后面跟著讓她膽寒的染月,便也是無心與誰交談。
也就綰月與染月,跟在后面,有一搭沒一搭閑聊著。其中,又主要是綰月無聊,沒話找話聊,染月應聲罷了。
“你信這些?”綰月低聲問。
染月微微點點頭。換作以前,她還可能是半信半疑,然而自從經歷了轉生,現在告訴她任何怪力亂神的事情,她都覺得可能確有其事了。
綰月不屑地撇撇嘴,她是不信的。這些上香的人,不過是求個心安罷了,自己沒能力,就把一切都寄托在虛妄的佛陀身上。她要是佛陀,才不會管這些連自救都不會的人。
“那你待會兒要祈禱什么?”
“父親母親康健,陸府合家順遂。”
虛偽。綰月在心中嘲笑。與此同時,她又覺得自己也挺虛偽,一邊不喜歡陸染月,一邊又因為無聊還要找她交談。
染月則是因為綰月一直找她說話,而忽略了注意周圍的情況。
說話間,突然聽聞有人小聲喊了她的名字。
“染月!”
染月回頭,大略掃了一眼,沒有一個她認識的人。前日表哥林鷹飛入京,是傳信給她,說近日設法見一面,但要見面,也會提前商量,不會如此貿然出現在她上香途中。
或許是聽錯了?
“染月。”
才這樣想著,又聽見一聲。
染月回頭,發現穿過重重人流,大約十多步之遙,有個穿著樸素的高瘦男子,似乎正是他在叫她。未及染月想起這個人是誰,就見前面映月回頭問:“有人在叫你?”
“我也聽到了。”綰月心中疑惑陸染月在京都除了陸家人,還有別的認識的人?
見陸家幾個女兒都轉過頭來,那男人像是做賊心虛般地低下頭。
“快看看,是那個人!你認識他?”綰月眼尖,很快便發現了那人,她嗓門又大,這一說,吸引了不少周圍的目光。原本,以染月的容貌,就已經引起不少注意。
她這一句,也成功打斷了陸夫人與崔夫人的談話。
“什么事情?”陸夫人皺著眉頭詢問。
“好像有個陌生男子在叫染月。”映月搶先答道。
一聽這話,陸夫人的眉頭皺地更厲害。旁邊的崔夫人也是一臉探尋的神色,她自持為人正派,最見不得男女之間有任何出格的事情發生,上次在平陵侯府,她對陸染月的穿衣打扮、言談舉止就沒個好印象。現下看這情形,莫不是與私相授受的情郎約好,趁出來上香,找尋時機見面?
旁邊圍觀的人,與崔夫人的想法大同小異。
大家都懷著窺探的心思,刻意放慢了腳步,關注著陸家這邊。
京都陸侍郎的女兒,與男子在佛門凈地私會。這樣的事情傳出去,可不知要成為多少人茶余飯后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