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民法:條文與判例(下冊)
- 王融擎編譯
- 5701字
- 2019-12-06 18:44:40
第五分節[73] 特別養子女
(特別養子女收養之成立)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二[74] 具備次條至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七規定之要件時,家庭法院得依成為養父母者之請求,使成立與本生方血親終止親屬關系之收養(以下于本分節稱“特別養子女收養”)。
2 作出前款規定之請求時,無需取得第七百九十四條或第七百九十八條之許可。
關聯條文 效果(第809條)、與本生方終止親屬關系(第817條之9)
(養父母之夫妻共同收養)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三[75] 成為養父母者,應為有配偶者。
2 另一方不成為養父母時,夫妻一方不得成為養父母。但夫妻一方成為另一方婚生子女(依特別養子女收養以外之方式收養之養子女除外)之養父母之情形,不在此限。
(成為養父母者之年齡)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四[76] 未達二十五歲者,不得成為養父母。但成為養父母之夫妻一方未達二十五歲之情形,其人達二十歲時,亦不在此限。
關聯條文 普通養子女之情形養父母年齡之限制(第792條)
(成為養子女者之年齡)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五[77] 于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二規定之請求時達六歲者,不得成為養子女。但其人未滿八歲,且自達六歲前起持續受成為養父母者監護之情形,不在此限。
關聯條文 普通養子女之情形養子女年齡之限制(第793條)
(父母之同意)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六[78] 特別養子女收養之成立,應由成為養子女者之父母同意。但父母不能表示其意思之情形,或有受父母虐待、惡意遺棄及顯著有害成為養子女者利益之事由之情形,不在此限。
(為子女利益之特別必要性)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七[79] 父母對成為養子女者之監護乃顯著困難或不適當及有特別情事之情形,為子女之利益而認為有特別必要時,特別養子女收養,使之成立之。
(監護狀況)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八[80] 成立特別養子女收養時,應考慮成為養父母者對成為養子女者六個月以上期間之監護狀況。
2 前款之期間,自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二規定之請求時起算。但其請求前之監護狀況明確時,不在此限。
(與本生方終止親屬關系)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九[81] 養子女與本生方之父母及其血親間之親屬關系,因特別養子女收養而終止。但與第八百一十七條之三第二款但書規定之另一方及其血親間之親屬關系,不在此限。
關聯條文 回復親屬關系(第817條之11)
(特別養子女收養之解除收養)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十[82] 下列各項均符合之情形,為養子女之利益而認為有特別必要時,家庭法院依養子女、本生父母或檢察官之請求,得使特別養子女收養之當事人解除收養。
一 有受養父母虐待、惡意遺棄及顯著有害養子女利益之事由。
二 本生父母得作出相當之監護。
2 除前款規定之情形外,解除收養,不得為之。
(因解除收養而回復與本生方之親屬關系)
第八百一十七條之十一[83] 養子女與本生父母及其血親間,自解除收養之日起,發生與因特別養子女收養而終止之親屬關系相同之親屬關系。
關聯條文 與本生方終止親屬關系(第817條之9)
[1]戶籍法第116條規定:“依確定判決訂正戶籍時,提起訴訟者應自判決確定之日起一個月以內添附判決之謄本而申請戶籍之訂正。2 檢察官提起訴訟之情形,應于判決確定后毫不遲延地請求戶籍之訂正。”
[2]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3項規定:“外國法院之確定判決,限于具備下列全部要件之情形,有其效力。……三 判決內容及訴訟程序不違反日本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
[3]性同一性障害者性別對待特例法第3條第1款規定:“就符合下列全部各項之性同一性障害者,依其人之請求,家庭法院得作出變更性別對待之裁定。一 二十歲以上。二 目前未婚。三 目前無未成年子女。四 無生殖腺或處于永久欠缺生殖腺功能之狀態。五 就其身體,具備近似于其他性別身體之性器所涉部分之外觀。”
[4]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日本國憲法第13條規定:“全體國民作為個人而被尊重。就國民對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權利,限于不違反公共福祉,在立法及其他國政上,應以最大尊重為必要。”
[8]日本國憲法第14條規定:“全體國民于法律之下平等,不因人種、信條、性別、社會性身份或門第而于政治、經濟或社會關系中有所差別。2 華族及其他貴族制度,不承認之。3 榮譽、勛章及其他榮典之授予,不伴隨任何特權。榮典之授予,限于現在享有者或將來所受者之一代,有其效力。”
[9]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0]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1]起訴期間(出訴期間),系指于一定期間內不行使某一權利時,則不能再就此提起訴訟(提起訴訟的期間限制)。該制度中之“一定期間”即為起訴期間。超過起訴期間時,權利本身并不消滅。與消滅時效和除斥期間區別。消滅時效(消滅時効)系指,因不行使權利之狀態于一定期間內持續,則使其權利消滅之制度。除斥期間(除斥期間)系指,為短期間內確定權利關系,就一定權利,由法律規定之存續期間。與消滅時效不同,除斥期間不會中斷(延期完成或更新),且即使當事人不援引,亦會當然產生權利消滅之效力。法令用語研究會『有斐閣 法律用語辭典 第4版』(電子辭書·ロゴヴィスタ)參照。本條明文規定了婚生否認之訴之起訴期間。此外,對于詐害行為撤銷權期間之限制,依通說,民法(平成二十九年法律第四十四號修改前)第426條第1句規定消滅時效,第2句規定除斥期間;但平成二十九年法律第四十四號修改后,第426條第1句及第2句之期間規定均變為起訴期間。中田裕康·大村敦志·道垣內弘人·沖野眞已『講義 債権法改正』(商事法務·2017年)153—154頁參照。
[12]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3]平成十一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4]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5]日本國憲法第13條規定:“全體國民作為個人而被尊重。就國民對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權利,限于不違反公共福祉,在立法及其他國政上,應以最大尊重為必要。”
[16]日本國憲法第14條規定:“全體國民于法律之下平等,不因人種、信條、性別、社會性身份或門第而于政治、經濟或社會關系中有所差別。2 華族及其他貴族制度,不承認之。3 榮譽、勛章及其他榮典之授予,不伴隨任何特權。榮典之授予,限于現在享有者或將來所受者之一代,有其效力。”
[17]平成十一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8]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19]家事裁定法(平成二十三年法律第五十三號廢止)第23條規定:“婚姻或養子女收養之無效或撤銷相關案件之調解委員會調解中,當事人間成立合意而就無效或撤銷原因之有無沒有爭議之情形,家庭法院調查必要事實后,聽取組成有關調解委員會之家事調解委員之意見,認為正當時,得就婚姻或收養之無效或撤銷,作出相當于有關合意之裁定。2 就協議離婚或解除收養之無效或撤銷、認領、認領無效或撤銷、依民法第七百三十三條之規定確定父、婚生否認或身份關系存否之確定相關案件之調解委員會調解,準用前款之規定。”
[20]戶籍法第52條第2款規定:“非婚生子女之出生申報,應由母為之。”第3款規定:“依前兩款規定應作出申報者,不能作出申報之情形,下列之人應按其順序作出申報。第一 同居者 第二 見證分娩之醫生、助產師或其他人”
[21]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22]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23]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24]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25]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26]人事訴訟程序法(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廢止)第18條第1款規定:“就婚姻無效或撤銷、離婚或其撤銷之訴宣判之判決,對第三人,亦有其效力。”第32條第1款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第二款、第十條至第十二條及第十六條至第十八條之規定,準用于本章所列之訴。”
[27]人事訴訟程序法(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廢止)第3款規定:“依前兩款之規定應成為相對人者死亡后,以檢察官為相對人。”
[28]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29]舊民法(昭和二十二年法律第二百二十二號全部修改前)第835條規定:“子女、其直系卑親屬或此等人之法定代理人得提起認領之訴。但自父母或子女死亡之日起已經過三年時,不在此限。”
[30]人事訴訟程序法(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條廢止)第18條第1款規定:“就婚姻無效或撤銷、離婚或其撤銷之訴宣判之判決,對第三人,亦有其效力。”第32條第1款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第二款、第十條至第十二條及第十六條至第十八條之規定,準用于本章所列之訴。”
[31]日本國憲法第13條規定:“全體國民作為個人而被尊重。就國民對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權利,限于不違反公共福祉,在立法及其他國政上,應以最大尊重為必要。”
[32]日本國憲法第14條規定:“全體國民于法律之下平等,不因人種、信條、性別、社會性身份或門第而于政治、經濟或社會關系中有所差別。2 華族及其他貴族制度,不承認之。3 榮譽、勛章及其他榮典之授予,不伴隨任何特權。榮典之授予,限于現在享有者或將來所受者之一代,有其效力。”
[33]人事訴訟程序法(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廢止)第3條第1款規定:“就訴訟行為受能力限制之人,作出婚姻無效或撤銷、離婚或其撤銷相關之訴訟行為時,需取得其法定代理人、保佐人或輔助人之同意。”第32條第1款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第二款、第十條至第十二條及第十六條至第十八條之規定,準用于本章所列之訴。”
[34]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35]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36]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37]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38]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平成三十年法律第五十九號修改本條。
[39]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40]民法(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前)第795條規定:“有配偶者,非與其配偶一同,不得作出收養。但夫妻一方以另一方之子女為養子女之情形,不在此限。”
[41]平成十一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42]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43]民法(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前)第795條規定:“有配偶者,非與其配偶一同,不得作出收養。但夫妻一方以另一方之子女為養子女之情形,不在此限。”
[44]民法(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前)第795條規定:“有配偶者,非與其配偶一同,不得作出收養。但夫妻一方以另一方之子女為養子女之情形,不在此限。”
[45]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46]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第二款;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平成二十三年法律第六十一號修改第二款。
[47]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48]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49]舊民法(昭和二十二年法律第二百二十二號全部修改前)第775條規定:“婚姻,因向戶籍吏申報之,而生其效力。”第847條規定:“第七百七十四條及第七百七十五條之規定,準用于收養。”
[50]戶籍法施行規則第62條規定:“申報人、申請人及其他人應簽名蓋章之情形,無印章時,僅簽名即可。不能簽名時,代寫姓名并蓋章即可。不能簽名,且無印章時,代寫姓名并摁手印即可。2 前款之情形,應于書面記載其事由。”
[51]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2]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3]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分節名。
[54]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5]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6]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7]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58]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平成三十年法律第五十九號修改本條。
[59]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0]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修改第一款;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1]平成十五年法律第一百零九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2]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3]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4]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5]昭和三十七年法律第四十號修改第二款,增加第三款至第五款;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第六款;平成十一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九號修改第五款;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6]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7]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8]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第一款;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69]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第一款第二項;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0]昭和三十七年法律第四十號、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1]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修改第一款,增加第二款;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2]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3]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分節名。
[74]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5]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6]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7]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8]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79]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80]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81]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82]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
[83]昭和六十二年法律第一百零一號增加本條;平成十六年法律第一百四十七號修改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