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五代十國史(修訂版)
- 牟彥秋
- 1777字
- 2019-11-29 21:17:21
投錯胎的唐末帝李從珂
}blc}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blc}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blr}——(唐)劉皂《旅次朔方》
后唐末帝李從珂原本姓王,是鎮州人,出生于平山。后唐明宗李嗣源在跟隨李存勖出兵征討時路過平山,遇到李從珂的母親魏氏,將他母子一起掠走。李嗣源收養李從珂為自己的義子,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
李從珂幼年時謹慎穩重,沉默寡言。長大后才貌雄偉,以驍勇聞名,使得李嗣源更加喜愛他。他跟從李嗣源出征打仗時,由于勇猛善戰而名震三軍。
李存勖在和后梁軍隊激戰時,兩軍廝殺得難解難分,李從珂保護著李存勖奪取了一座土山,擊退強敵,使本軍的士氣又振作起來。
后來,晉軍和后梁軍隊在黃河岸邊交戰,在后梁軍退卻時,李從珂竟然領兵混在敵人當中和他們一起后退,等到抵達敵人的營寨大門時,李從珂殺死幾個敵兵,然后用斧頭砍下敵人的瞭望桿,從容回到自己的營寨。
李從珂作戰英勇,就連李存勖也贊嘆道:“興復唐朝社稷,汝子之功也。”
在李嗣源被迫領兵攻洛陽爭奪帝位時,李從珂也從北方領兵南下,助父親一臂之力。
在李嗣源稱帝之后,李從珂先任左衛大將軍,后又進位太尉、鳳翔節度使,其后封為潞王。
李嗣源死后,閔帝李從厚繼位,他優柔寡斷,朱弘昭和馮赟二人掌握朝廷大權。朱、馮二人害怕在鳳翔領兵的李從珂,想盡辦法要除掉他。李從珂也對他們有了戒備,經常稱病,不去上朝。閔帝也怕李從珂威脅自己的皇位,加上朱、馮二人在一旁煽風點火,也就開始采取措施抑制李從珂。先是將李從珂在京的兒子李重吉從京城貶到邊遠的亳州任團練使,又將李從珂的女兒李惠明召入宮中做了人質。然后聽從朱、馮的計謀,讓洋王李從璋做鳳翔節度使,取代李從珂,而讓李從珂到河東任節度使。這幾項措施最后將李從珂逼反了,李從厚自己也最終喪命。
李從厚在讓李從珂到河東任節度使時,只是讓人口頭宣授,沒有正式的詔書。李從珂馬上召集下屬來商議,大家都說李從珂此去兇多吉少,不如另想辦法。
當天夜里,李從珂讓人起草了檄文散發到各地,以“清君側、除奸臣”為名,請求各節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都城,殺掉朱弘昭等人。李從厚命王思同領兵討伐,王思同集結各路兵馬圍攻鳳翔城。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擊下,鳳翔城東西關的小城先后失守,李從珂的屬下傷亡也很大,再戰下去,城池難保。
李從珂站在城墻上,將上身的衣服脫掉,露出身上的一個個傷疤,然后放聲大哭。李從珂哽咽著說:“我不到二十歲就跟隨先帝出征,四處奔走,出生入死,毫無怨言,創傷遍身,為國家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現在朝廷卻奸臣當政,對我妄加猜測陷害,你們大家都知道我、了解我,為什么還要被奸臣所利用,替他們殺自己的朋友呢?朝廷聽信讒言,說我謀反,要置我于死地,我有什么罪?今天竟落到這個地步。”
李從珂哭到傷心之處,靠在城墻的垛口上哽咽得有氣無聲。
城下的將士們被他感動了,將領中有個羽林指揮使楊思權曾在李從珂的手下任職,交情也很安好,他對大家大聲說:“大相公乃我主也!”眾將士也齊聲應和。
楊思權要求李從珂在攻克京城后任命他為節度使,李從珂答應了他的要求。于是楊思權領兵從西門進入城中,聽候李從珂調遣。后來,歸附的軍隊越來越多,李從珂很快殺出重圍。而王思同的兵馬不堪一擊,被李從珂打敗。
李從珂又召集各路的降兵降將,整軍向東進發,直逼京城。李從厚連忙派出親軍出兵抵抗,將士和李從珂的軍隊相遇后,沒有開戰便投降了。李從厚聽說李從珂將要殺到,便匆匆逃離了京城,想去魏州,但大臣們都不肯同行,只有五十名侍衛追隨他。
逃到半路,李從厚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卻不愿救他。李從厚的一個親隨由于不滿石敬瑭的勢利行為,抽刀要殺石敬瑭,結果被石敬瑭的侍衛殺死。石敬瑭索性將李從厚的侍衛全部殺死,將李從厚幽禁了起來。
李從珂上臺之后,對待下屬比李從厚更加嚴酷,但他對于敢直言進諫的大臣還是比較寬容的。
他要求對文武大臣都進行考量,論才干決定官職的大小,無才的降職,有才的授予高官,發揮其才干,這引起了一些沒有才干的大臣的反對。
李從珂重用劉延朗,而這個人卻只知專權受賄,其他重臣也是一些平庸之輩。武將們也想通過兵變弄個皇帝當當,沒人愿為他賣命。李從珂自己無能,他的將領中又有不少心懷異志的人,最后將領殺了主將,投降了石敬瑭,其他部隊也跟著學,李從珂只得逃回洛陽。等到石敬瑭逼近洛陽時,李從珂便和皇族一起自焚于玄武樓。
后來,石敬瑭把李從珂的骨灰入殮葬入了李嗣源的陵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