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隋史(修訂版)
- 魏婷
- 1674字
- 2019-11-29 20:20:52
相濡以沫的年華
}blc}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blr}——(現代)徐志摩《再別康橋》
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公元544年—公元602年)生于南北朝時期。她身為女流,不讓須眉,堪稱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她的積極協助下,隋文帝南平陳朝、北拒突厥,結束了動蕩許久的南北分裂局面。在她的建言之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逐步發展壯大。
獨孤伽羅的脾氣秉性是她的魅力所在。她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氣嫵媚、大膽真率,又有漢家女兒的優雅、聰慧、柔情、體貼。即使她容顏褪去,隋文帝楊堅依然為之著迷。
獨孤伽羅生于河南洛陽,其父親獨孤信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母親是清河崔氏,獨孤伽羅是家中的嫡女。獨孤信見少年楊堅面目不凡,且性格沉穩,覺得此人將來必成大器,于是將獨孤伽羅嫁給了他。兩家都屬于關隴貴族,在當時這算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貴族親緣聯姻。青年的楊堅初入官場,前途一片光明,又得迎娶佳人,夫妻二人如膠似漆,生活美滿幸福。
二人結婚前夕,國家內部早已暗流洶涌,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權臣宇文護掌權。此后,一群反抗勢力一直跟宇文護明爭暗斗。
楊堅夫妻二人剛剛成婚,獨孤信在和宇文護的斗爭中失敗,被逼而死,獨孤一家隨之分崩衰落。因獨孤伽羅依附于楊家,幸免于難,正是因為如此,宇文護很可能向楊家下手。隨后,楊堅的仕途被宇文護封死,從此官場失意。在這艱難時刻,楊堅對獨孤氏的愛依然沒有減少,二人同舟共濟,接下來,他們將一同忍受數個艱苦春秋。
宇文護只手遮天,黑暗依然籠罩著楊家,獨孤氏將殺父之仇深埋在心底,一直保持小心謹慎的行事作風,努力將丈夫的災禍降到最低。
宇文護被北周武帝除掉后,雖然楊堅擺脫了宇文護的威脅,但是北周武帝對他的懷疑與日俱增,楊家隨時可能陷入滅門之災。在楊堅最艱難的時刻,獨孤氏不離不棄。與此同時,獨孤氏有她獨到的戰略眼光,她將二人的女兒楊麗華嫁給了太子宇文赟,正是此舉,給楊堅事業上的騰飛埋下了伏筆。
北周武帝暴斃之后,太子即位,楊堅順利地當上了國丈。此時,楊堅對獨孤氏更加依賴,每逢大事,都要聽取妻子的意見,因此他們不僅是一對恩愛夫妻,還是一對政治搭檔。周宣帝死后,楊堅利用國丈的身份執掌大權,直到稱帝,都少不了獨孤氏的出謀劃策。
在楊堅的眼里,妻子千般好萬般好,就是心眼小。獨孤皇后禁止楊堅寵幸別的妃子,獨孤家族勢力大,楊堅又離不開獨孤氏的幫助,對妻子是既依賴又害怕,既喜歡又無奈。可楊堅畢竟是皇帝,需要為皇家綿延子嗣,見到嬌艷的嬪妃也會時常心動。
南北朝扶持陶俑
一次楊堅與一名宮女的風流故事被獨孤皇后知道了。獨孤皇后一怒之下,將那名宮女給殺了。楊堅得知此事,依然沒有把獨孤皇后怎么樣。獨孤皇后也知道自己做得有些過火,于是在以后遇到這類事情,她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八月,獨孤皇后終于撒手人寰,享年五十八歲。這對行將就木的隋文帝而言,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也是楊堅大展宏圖終止的節點。
在隋朝那個年代,“年過五十不稱夭”,在當時社會條件下,五十八歲已經算是高壽了。在那段艱苦沉浮的歲月里,夫妻二人患難與共,實屬難得。
從皇后病發開始,隋文帝失魂落魄的樣子就已經無法掩飾。皇后去世后不久,大臣王劭立刻上書皇帝:“皇后乃是圣德仁愛的觀世音菩薩轉世,她的離世只是在諸天神佛的迎接中歸位而已。”隋文帝讀后,“且悲且喜”。另一位天竺高僧同樣聲稱皇后是被諸神佛迎接到西方凈土,隋文帝遂欣慰無比。
知識鏈接 獨孤皇后的喪葬場面
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即召五十多位大德高僧進宮,在皇宮內舉行了四十九天的宏大法會,為皇后超度。然后又講《凈名經》(即《維摩詰經》),皇太子楊廣親臨聽講,參加的大德皆為“四海宗師,一時翹楚”。據《續高僧傳》記載,有善權、立身、智脫、慧海等。此外,漢王楊諒從晉陽帶回高僧志念,自為施主,為母親經營法祀。揚州的天臺國清寺也為皇后舉辦了法事。
知識點思考 獨孤氏的死對楊堅有什么影響?
獨孤氏死后,楊堅悲痛了一陣。曾經的凌云壯志已經消磨殆盡,他再也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在治理國家上。脫離了獨孤皇后的管束,文帝逐漸迷戀聲色犬馬。過了兩年,楊堅精氣神散盡,在仁壽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