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修訂版)
- 劉剛
- 1912字
- 2019-11-29 20:34:20
遺腹子的天命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陸游《病起書懷》
▲少康
上篇講到一個神秘的男子,他便是夏后相的遺腹子——少康。
原來澆殺掉相的時候,相的妃子后緡已經懷有夏后相的骨肉,并成功地從墻洞逃離虎口。后緡是有仍氏之女,所以就以有孕之身回奔娘家有仍氏的屬地(今山東濟寧),不久,便誕下一名男嬰,取名少康。
少康在外公家一年年長大,生得劍眉虎目,一副英雄之相。有仍國便讓少康當牧正。后緡看到兒子越來越出息,便將他的身世告訴了他。于是少康頓時充滿了對寒浞的憤恨,立誓要伐寒浞、復夏國,但是此時少康身邊并沒有多大勢力,自身也沒有多少威望,于是只好步步謹小慎微,故意不顯露能力,以免被寒浞發現而招致殺身之禍。
可是,雖然有仍國是一個小邦,但少康在那里做牧正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寒浞的耳中。寒浞本以為已經將夏后氏斬草除根,不想此時卻聽到相仍有子嗣在世的消息,頓時大吃一驚,馬上命令近臣椒前往有仍國確認消息,找到少康。
不過少康早就留意各方動靜,所以椒還未到有仍,少康便出離有仍,而逃奔到有虞氏的國都有虞(今河南虞城)。有虞氏歷來和夏后氏親近。此時有虞氏的諸侯叫虞思,他得知少康乃相之子,便熱淚盈眶,盛情招待,還將庖正的職位給他,好讓他盡量少地引起注意。不僅如此,虞思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又將綸地分給他做城邑,并派給他一支約五百人的部隊。
知識鏈接 牧正、庖正
這兩個都是古時官名。牧正,即牧官之長,是主管一國畜牧的人。庖正,即庖人之長,是主管一國飲食的人。
不要小看這些職位,夏朝的時候,國王之下設牧正、庖正和車正三職。也就是說,這三個職位是國王一人之下,而在其余眾官之上。因為那個時代,社會生產力并不發達,物質文明也不豐富。牧正主管的畜牧業,在農業還不發達的夏朝,是國家經濟和人民食物的主要來源;庖正管飲食,當然主要是國王的飲食,雖然不像牧正那樣重要,但是民以食為天,也不可或缺;車正管車馬,關系到一國交通運輸和貿易,于國民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
少康有了這么一塊立足之地,對內修明政治,對外廣結英豪,積極地為復國做準備。他招募原夏王朝的遺民,并招徠曾經在夏國都做過官的舊臣,同時派心腹女艾去寒澆的過城、派自己的兒子杼去寒豷的戈城打探情況。
就在少康準備起兵的時候,在有鬲氏避難的伯靡來了,還帶來了斟鄩氏和斟灌氏的殘兵遺勇。于是少康便派伯靡率領這些部隊前去攻打寒澆的封國。伯靡以大禹的功德來鼓勵人們加入自己的部隊,組成一支聲勢浩大的復國大軍,直搗過城,在女艾的幫助下,擒殺了寒浞長子澆。隨后,少康又命熟悉戈邑的杼(zhù)領兵攻殺寒浞次子豷,夏軍大勝,收復了戈城。
寒國的兩大封國已去,少康又馬不停蹄地領軍殺往昔日夏王朝、如今寒國的都城斟鄩。寒浞的手下見大勢已去,便捉住寒浞獻于少康腳下。少康下令將寒浞處死,并將其一族盡皆屠滅。夏王朝終于起死回生,再一次成為中原唯一的號令者。
伯靡和夏后氏的貴族們都擁立少康成為新的夏王,定都斟鄩。各地諸侯、方伯得知少康復國的偉績,感念大禹昔日的功德,都前來進貢朝賀。少康重修祖廟,再奉先王,正式繼位為夏王。從后羿奪取夏都、趕走太康,到少康復國,前后經歷了幾代人的不斷征伐,夏王朝不僅重新取得中原的統治權,甚至還鞏固了王朝的根基,使得夏王朝深入民心。歷史上為了紀念少康復國興邦的功績,稱少康統治夏王朝的這段時期為“少康中興”。
▲夏晚期網格紋鼎
夏王少康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降生,并先后擔任過有仍氏的牧正和有虞氏的庖正,所以深知平民和奴隸的疾苦。而且后來復國成功,也是因為得到大量平民的幫助。所以少康治國,最重要的便是關心人民的生產生活,并降低奴隸與奴隸主間的矛盾。以此來獲得人民的擁戴和社會的穩定。
少康深知祖父太康當初是因為“盤游無度”而失去國都,所以下令恢復在太康時廢去的稷官之職。稷官是管理農業生產的官職,在大禹之時便由周人的祖先后稷擔任,于是少康依舊命周人來擔任此職。
然而,要想搞好農業,就必須整治水患。雖然大禹平治水土后,中原不再是一片澤國汪洋,但黃河每年卻依然會在汛期的時候給兩岸農田造成極大的危害。而且后羿、寒浞等人接連亂政,使得河道失治,成為發展農產的一大阻礙。商人的祖先契曾因“佐禹治水有功”,于是少康就命令商侯冥為水正,讓他平治黃河水患,興修水利。
由于少康的一系列治國政策,而且知人善用,使得社會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夏王朝對中原的統治也越來越牢固。因為“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夷人統治了中原王朝達兩代人之久。于是少康積聚力量,想要對東夷用兵。
可是兵政剛剛開始,少康便因病而亡,將王位傳于子杼。究竟杼能否完成父親的遺愿,在大禹之后再次征服東夷呢?請看下篇:終使九夷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