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犯罪定罪量刑與辦案精要
- 莫文球 莫少軍 黃耀豐 吳晗
- 1376字
- 2019-11-29 20:04:14
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基本知識
【概念法條】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掩蓋其罪行,或者幫助其毀滅罪證,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四十九條 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犯前兩款罪,事先通謀的,以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
【構成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同毒品犯罪分子做斗爭的正常活動。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必須具有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給予保護,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應從重處罰。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過失不構成犯罪。行為人的動機多種多樣,有的是出于親友之情,有的是出于哥們義氣,有的是出于貪圖錢財等,無論出于何種動機,只要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而予以包庇的,均構成本罪。
【常見手段】
1.作虛假證明,幫助掩蓋罪行的;
2.幫助隱藏、轉移或者毀滅證據的,案例二即屬于此種情形;
3.幫助取得虛假身份或者身份證件的;
4.提供資助或者交通工具,幫助該案犯潛逃的,案例一即屬于此種情形;
5.為毒品犯罪分子提供住宿、供給生活物資的;
6.向毒品犯罪分子提供司法機關辦案信息,讓其逃避偵查的。
【其他】
1.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涉及的毒品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獲而潛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獲的已決犯、已被抓獲的未決犯。
2.所謂“包庇”只能發生在被包庇者實施犯罪之后,并且事先沒有通謀,如果事前通謀,事后又包庇的,則屬于幫助犯,以共同犯罪論處;事中通謀也屬于事先通謀,也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3.本罪與包庇罪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包庇的對象不同,前者包庇的對象,必須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后者所包庇的對象,則是除上述犯罪以外的刑事犯罪分子。
4.本罪與偽證罪界限
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兩罪在作虛假證明,為犯罪分子隱匿罪證方面極為相似,目的都是包庇罪犯。其區別主要在于:
(1)主體要件不同,偽證罪是特殊主體;
(2)實施犯罪的時間不同,偽證罪只能在偵查、審判階段實施;
(3)犯罪的內容不同,偽證罪掩蓋的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犯罪情節;
(4)包庇對象的情況不同,偽證罪包庇的是在偵查、審判中,未被逮捕或者未被判決的未決犯罪嫌疑人。
5.本罪與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的界限
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是指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實施毒品犯罪所得財物的行為。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毒贓的行為。窩藏、轉移、隱瞞的對象是毒品、毒贓。這是與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最大的區別。前者包庇的是物,后者包庇的是人。
不過,就處罰結果來說,在實務中區分兩罪沒有太大意義,兩罪刑罰處罰依據都是《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