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解析二:福爾摩斯教你識破假案

假案是人為制造的根本沒有犯罪事實發生的虛假案件。假案制造者常常也偽造一個假的現場以印證虛構的案情。

制造假案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報復陷害他人,有的是為了自己的名譽,有的是為了掩蓋侵占公私財物的行為,有的是為了嚇唬某人,還有的是為了制造惡作劇,等等。

這些假案雖然沒有犯罪事實發生,但往往被描述得繪聲繪色,甚至恐怖血腥,在社會上流傳開來,鬧得人心惶惶,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如果不及時揭露,也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危害。

假案畢竟是假的,它與客觀現實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必然反映在案情和現場痕跡物證上,只要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全面了解案情,認真勘查現場,深入細致地分析,便能識別假案。

判斷現場有無出入口

室內現場案前通常是封閉的,任何人要進入室內必然有出入口,尤其是在當事人陳述與現場痕跡物證反映情況不一致時,則更應該做認真的分析研究。罪犯進入現場作案必然有進出口,如果現場勘查沒有發現出入口,則說明罪犯沒有出入現場,或是熟人“和平進入”,或是內外勾結作案,或是所報案件為假案。

例如:某市發生一起從陽臺入室的殺人案,60多歲的劉某與50多歲的向某同睡在二樓臥室內,凌晨2點左右向某喊醒睡在另一房間內的女兒,稱半夜從陽臺進來一人,用木棒打死了劉某,并威逼自己拿出箱子內的5000元錢,然后開門逃走。現場勘查發現從一樓大門可攀爬至二樓的陽臺,而且可以證實該陽臺平時就沒關、也關不上。但經仔細勘查該窗下放了一大木箱,箱蓋與箱體有一個2.5厘米高的縫隙,經反復實驗,罪犯如果從此處進入現場,必踩此箱蓋,則箱蓋必會關嚴。因而罪犯沒有從陽臺進入室內的可能,與向某的陳述矛盾。結合現場血跡分布及死者是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遇害等情況分析,向某有重大嫌疑。后經深入調查表明,向某與他人勾搭成奸,有殺人動機,經審訊向某,向某供述了與奸夫合謀殺夫的犯罪事實。

有些報假案的人比較狡猾,在現場制造了出入口,有的將窗戶玻璃打破,將窗拴擰彎,在墻壁上打洞,看起來有出入口,但經仔細勘查可發現該出入口太小或根本沒有人出入過。

例如:湖北江夏某大學肖某宿舍被盜現金2萬余元,勘查時發現現場天窗玻璃被打破,但細致觀察發現天窗周圍邊框灰塵無任何破壞,墻面無任何攀登痕跡,說明近期無任何人從此窗出入。后經深入調查發現,“被盜”現金是別人寄存于此,肖某故意偽造現場報假案,是為了侵占他人現金。

分析作案活動順序是否違反常規

每個案件的作案過程不盡相同,但有一定的規律,有些活動的先后順序是一定的,如先有出入口,再有中心現場的活動;先撬鎖再開門、開抽屜;先外側,后內側等。違反這些常規的作案順序是認定假案的主要依據。分析作案活動順序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依據現場足跡的分布、方向及不同足跡的重疊關系來判斷

首先,足跡的分布及足尖指向明示了罪犯的作案路線,也說明了作案活動的先后順序。其次,重疊的足跡,被壓者先遺留,清晰完整者后留。

2.依據現場痕跡中的附著物或黏附物來判斷

手印、足跡及工具痕跡中的附著物或黏附物往往隨著反復接觸物面而逐漸減少,因而痕跡中的附著物或黏附物多是先遺留的,附著物或黏附物少的是后遺留的,重疊的足跡或其他痕跡表面上的附著物,如發現有被粘走的情況,則附著物被粘走的印跡是先遺留的。

3.依據工具痕跡的特征變化來判斷

作案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可能被撬彎、破損或黏附微量物質而引起工具痕跡的特征變化,或黏附物的變化。仔細研究分析這些特征變化,則可以掌握罪犯行為動作的先后順序。

例如:2006年4月11日,湖北大冶某石灰廠謝某報案,稱其辦公桌抽屜內的6萬余元現金被盜?,F場勘查發現謝某所在辦公室門窗完好,無明顯的出入口痕跡,但該辦公室辦公人員較多,多人有門鑰匙,且有人丟過鑰匙,不能排除作案人用鑰匙或配用鑰匙開門的可能;仔細勘查謝某的辦公桌,發現辦公桌抽屜掛鎖丟失,抽屜鎖扣的母扣完好,而子扣嚴重變形,使得母扣不能扣入子扣,分析母扣與子扣的關系,可以判定鎖扣的痕跡是先開鎖,拉開母扣,再撬子扣才能形成。據此痕跡形成的反常順序判斷,謝某系報假案,企圖侵占公款。

結合案發時的現場環境研究當事人的陳述是否合情合理

犯罪活動往往受到現場環境的制約,特定的現場環境往往使得罪犯不能達到或不能全部達到犯罪目的?,F場環境包括地理環境、天氣、光線、距離及周圍人群的活動等。根據當事人交代的案情,我們研究周圍的人群是否能聽見、看見犯罪活動;當事人能否看到或聽到自己所說的一些現象;犯罪分子能否在現場完成當事人所述的犯罪活動等,可以分析當事人的陳述是否合情合理,案件能否成立。

例如:1998年5月23日晚12時左右,湖北羅田縣物資公司蔡某報案,稱剛才有一個蒙面大盜持刀敲門入室,搶走現金2000余元?,F場勘查發現蔡某陳述的案件經過與現場環境之間有較大的矛盾:①晚上12點,夜深人靜,只有當事人一個女同志在家,仍開門讓一個陌生人入室;②當時是陰天,無月光和星光,四周也沒有任何燈光,作案人入室即關掉了燈,現場漆黑,作案人卻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地將藏匿較好的現金找到;③蔡某的房間周圍均有人居住,還有人沒有睡熟,卻都沒有聽到任何聲響。據此分析此案系假案,經查當事人兩天前在街上被人騙了,用2000元買了個假手飾,故報假案,以免丈夫責怪自己。

分析是否有反常的心理痕跡

人的心理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在后天的生活環境、社會實踐影響下形成的。心理是人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動,人的任何行為都受到一定的心理支配,特定的行為動作能夠反映出行為人特定的心理狀態、個性特征、思維方式,以及在實施行為動作時的心理活動等。

犯罪行為是犯罪主體對犯罪客體實施的違反刑法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行為人在現場留下的痕跡物證,是其犯罪行為、犯罪心理及其他正常心理的外在表現。所以現場痕跡物證中隱含著相對應的各種心理活動印跡,它是犯罪行為人內在的心理活動和外在的行為動作綜合作用的結果,即心理痕跡。研究現場痕跡物證,解讀犯罪心理痕跡,能為刑偵人員認識和揭露犯罪提供重要依據。

當事人為了報假案而制造虛假的現場,其心理活動與犯罪分子在現場實施犯罪活動時的心理活動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行為產生現場客體的變化,所形成的痕跡物證形態也有很大的差異,如犯罪分子在傷人時很少顧及受害人的痛苦,下手重,傷口深淺不一,部位不定,傷口方向沒有規律性;而自傷者,因怕疼,用力輕,傷口淺,多平行,符合自傷動作;當事人為了報假案而破壞現場時往往對自己的、貴重的、自己喜愛的物品不破壞或破壞力量小、痕跡細小,而對不貴重的、不太喜歡的、別人的或公家的物品下手重、破壞嚴重。現場勘查時只要認真、細致、全面,便不難發現這些心理痕跡,揭露偽造現場。

例如:武漢市洪山區2006年9月發生一起中學生在家被人搶劫的案件,該中學生頭部、面部有很多損傷,手腳被黃色膠帶捆綁,家中存放的一萬余元現金也被搶走,案件疑似真實。但是,經過細致的現場勘查發現,男孩的頭部、面部傷雖然有十多處,但沒有重傷,出血少;在其手腕處粘捆的膠帶上發現有許多牙齒痕跡;在犯罪分子翻動過的抽屜內發現仍留有其母親的一條金項鏈;現場木漆地面上沒有發現犯罪分子的足跡。綜合上述情況,偵查人員認為此案系假案。經與該中學生耐心談話,他最終承認因談女朋友和上網吧,半年來借父母外出經商機會盜用了家中存放的一萬余元現金,因怕父母回家后發現責備而偽造了現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宣汉县| 鱼台县| 阿拉尔市| 同德县| 惠来县| 珠海市| 铜陵市| 故城县| 祁阳县| 黑山县| 洪江市| 德令哈市| 建德市| 兴安县| 砚山县| 黑龙江省| 云浮市| 江陵县| 江孜县| 吉首市| 防城港市| 灵寿县| 千阳县| 宣化县| 普兰店市| 保亭| 永安市| 额济纳旗| 安庆市| 淳化县| 连云港市| 山丹县| 乐清市| 彩票| 莱芜市| 秀山| 兴仁县| 东乡族自治县| 伊春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