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希臘文明

愛琴文明——西方文明的源泉

愛琴文明是指愛琴海地區的青銅文明。它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兩地為主,亦稱克里特—邁錫尼文明。愛琴文明形成后,愛琴海與希臘連成一片,是古希臘文化區,成為西方文明的源泉。

線形文字A

線形文字B

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大約公元前3000年,這里就出現了象形文字,并有相當規模的建筑物。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達到青銅時代全盛期,出現了相當宏偉的宮殿式建筑、各種精制的工藝品及線形文字“A”。這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得以發展,與東地中海沿岸的貿易頻繁,與埃及、腓尼基、小亞細亞、西西里、意大利等地有廣泛的聯系。在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法伊斯托斯、馬利阿、扎克羅斯等地都出現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筑群,尤其以克諾索斯的宮殿為最。這是一個由多座兩層以上樓房組成的完美建筑群,有專供舉行祭祀的場所。公元前1500年以后,克里特島的宮殿遭到破壞,或為天災,或是人為。從這時起希臘人成了克里特島的主宰,并逐漸與當地原有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亦隨之結束。

公元前15世紀至前12世紀,愛琴文明由克里特文明為主轉入以邁錫尼文明為主。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

邁錫尼城是邁錫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考古發現的邁錫尼遺址主要是國王居住的城堡。它的城墻用巨石環山建成,厚達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宮建筑全無防御設施迥然有別。城堡有宏偉壯觀的“獅門”(以刻有雙獅拱衛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內建豪華王宮。城堡下面平坦地帶有廣闊的市區,富商大賈和百業工匠居住其間,其繁榮富庶當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諾索斯。在海外貿易方面,埃及、敘利亞、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島等地都有邁錫尼陶器出土,數量皆超過各地曾發現的克里特陶器。在愛琴地區和希臘本土,邁錫尼文明的分布也較克里特文明為廣泛、眾多,現已發現的當地大大小小的邁錫尼文明遺址在1000處以上。

邁錫尼文明從公元前1200年以后漸呈衰敗之勢。古希臘的神話傳說曾模糊提及此時王朝更迭頻繁,戰亂不斷;而“海上諸族”的騷擾更使國際貿易大受打擊。北方的多利亞人大舉南下,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臘和伯羅奔尼撒各國,宣告了邁錫尼文明的滅亡。

趣味鏈接 荷馬時代

邁錫尼文明結束后,到古希臘城邦產生前的一段時期,大約是公元前11世紀至前9世紀。反映該時期社會情況的主要史料是《荷馬史詩》,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荷馬時代”。因史詩描述的是“英雄”的故事,又稱“英雄時代”。

《荷馬史詩》——偉大的文學和史學著作

《荷馬史詩》的作者據說是荷馬,生于公元前8世紀后半期的愛奧尼亞。但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還有待考證。《荷馬史詩》是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這兩部史詩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傳說的口頭文學,靠著樂師的背誦流傳。荷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后把這兩部史詩初步定型的職業樂師。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社會的重要史料。《荷馬史詩》不僅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荷馬

古希臘時根據荷馬史詩所繪的圖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希臘聯軍圍攻特洛伊10年未克,而勇將阿喀琉斯憤恨統帥阿伽門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后因其好友戰死,乃復出戰。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英勇地與阿喀琉斯作戰身死,特洛伊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托爾的尸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奧德賽》敘述伊大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歸國途中10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10年中最后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奧德修斯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10年,到處遭難,最后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奧德修斯流落異域時,伊大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后奧德修斯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荷馬史詩》的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贊譽。雨果就這樣說過:“一部杰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第一位詩人成功了,也就達到了成功的頂峰。你跟隨著他攀登而上,即便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也絕不會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卻叫荷馬。”

趣味鏈接 阿喀琉斯之踵

在《荷馬史詩》中,提到了一個叫阿喀琉斯的英雄,其實他是傳說中的一個人物。古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傳說他的母親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槍不入。因冥河水流湍急,母親捏著他的腳后跟不敢松手,所以未浸冥河之水的腳踵是阿喀琉斯最脆弱的地方,一個致命之處。長大后,阿喀琉斯作戰英勇無比,但終于給人發現了弱點。在特洛伊戰爭中,敵人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腳后跟,這位勇士因此喪命。

斯巴達的誕生——最崇尚武力的國家

斯巴達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城位于拉哥尼亞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的西岸。“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約在公元前11世紀,一批叫作多利亞人的希臘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亞,他們毀掉原有的城邦,在這里居住下來。這里成為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不過它既沒有城墻,也沒有像樣的街道。斯巴達人就是指來到這里的多利亞人。

斯巴達國家的形成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對外征服史。公元前800年至前730年,斯巴達人逐漸征服了拉哥尼亞地區,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納貢。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達人的周圍,稱作皮里阿西人(意為周圍地區的居民)。后來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達人的壓迫而發動了起義。斯巴達人將起義者鎮壓下去之后,將他們變為奴隸,稱之為希洛人。

公元前8世紀中葉,由于斯巴達人本身社會分化加劇和人口增加,為了解決土地不足的難題,斯巴達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亞。史稱第一次美塞尼亞戰爭,時間約為公元前740年至前720年。結果,斯巴達人占領了整個美塞尼亞,把其居民也變成希洛人。斯巴達人與皮里阿西人分配侵占的土地,斯巴達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區土地。約公元前640年至前620年,美塞尼亞人不堪奴役與壓迫舉行起義,史稱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雖然這次起義給斯巴達人以沉重打擊,最后還是失敗了。

作為奴隸制城邦,斯巴達社會存在著等級制度。斯巴達社會的居民分為三等:(1)斯巴達人。城邦中的全權公民,完全靠剝削奴隸勞動生活,最盛時約有9000戶。斯巴達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種軍事性質的所謂“平等者公社”,成為斯巴達國家的統治階層。(2)“邊民”,一譯“皮里阿西”。指被征服的邊區城市的居民,約有3萬戶。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權,但是沒有斯巴達城邦的公民權。主要務農,也有的從事工商業。(3)希洛人。屬于斯巴達城邦所有的農業奴隸。

斯巴達戰士頭像

趣味鏈接 斯巴達男孩的軍事訓練

斯巴達男孩到12歲,就被編入少年隊。他們的生活非常殘酷,不許穿鞋,無論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席上。草席是他們用手拔的草編成的。平時食物很少,但鼓勵他們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發現,回來要挨重打,因為他偷竊的本領不高明。傳說有一個少年,偷了一只狐貍藏在胸前。狐貍在衣服內咬他,為了不被人發現,他不動聲,直至被狐貍咬死。

滿20歲后,斯巴達男青年正式成為軍人。30歲成親,但每天還要參加軍事訓練。60歲時退伍,但仍是預備軍人。所以整個斯巴達社會就是一個大軍營。

雅典政治改革——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

雅典公民分為貴族、農民和手工業者。雅典實行貴族政治,貴族對國家政權實行壟斷,農民和手工業者不能當官掌權。經濟上,貴族通過高利貸、土地兼并和債務奴隸制使貧苦的農民、手工業者破產流離。因此雅典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政局動蕩。但是,雅典通過三次著名的改革,不僅擺脫了國內分裂的危險,而且走向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巔峰。

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為執政官。他意識到國家已經處于危險之地,如果不有所改變的話,人民起義將會成為現實。于是他頒布法令,進行改革。第一,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役制。第二,按土地收入的財產多寡劃分公民等級,取消以前的貴族、農民、手工業者三級之分。第三,設立四百人會議,限制貴族會議的權力。第四,頒布促進工商業發展的法規。

梭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了雅典工商業經濟的繁榮,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但是梭倫改革后,雅典出現了許多地方政治派別,如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這些政治派別依靠血緣關系,牢牢把持著選舉權,阻礙了民主政治的發展。

梭倫

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當選為執政官后,他針對梭倫改革未深入觸動的雅典選舉制和血緣團體作了較徹底的改革。第一,廢除傳統的四個血緣部落,代之以十個新的地區部落,按地區部落體制進行選舉。第二,把四百人會議擴大為五百人會議,并增大其權力。第三,按地區部落征兵,每部落選舉一名將軍,十名將軍組成將軍委員會,統率軍隊。第四,創立“陶片放逐法”,民眾可以把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物驅逐出境。

伯里克利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加強了雅典公民的團結,有利于雅典城邦的鞏固和發展。在其之后進行改革的伯里克利,最終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被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公元前5世紀的伯里克利時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現是:第一,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他們也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商定城邦重大事務。第二,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五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常設機構。第三,為鼓勵公民積極參政,向參與政權管理的公民發放津貼。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廣大公民直接參與,原則上公民都有權利決定和管理國家大事,通過選舉擔任各級政府官職。在古代君主專制盛行的情況下,雅典民主實在是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權力只屬于城邦內部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和外邦移民則沒有這樣的權力,這就限制了這部分社會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

趣味鏈接 伯里克利時代的結束

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在戰爭破壞和城里難民密集的情況下,雅典突然發生了嚴重的瘟疫,居民大量死亡。雅典人心混亂,怨聲四起。伯里克利的政敵趁機活動起來,他們把戰爭的不幸歸咎于伯里克利,伯里克利被判罰款。但是大敵當前,雅典仍需要伯里克利的領導。不幸的是,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再次當選將軍后不久,瘟疫便帶走了他的生命。伯里克利的時代結束了。

希波戰爭——世界文明分為東西方大格局的最初分水嶺

希波戰爭是古代波斯帝國為了擴張版圖而入侵希臘的戰爭,戰爭以希臘獲勝,波斯戰敗而告結束。希波戰爭是世界文明分為東西方大格局的最初分水嶺,這次戰爭對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影響遠大于戰爭本身。

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出動陸海軍共2.5萬人,進攻雅典。雅典求助于斯巴達,但斯巴達卻拒絕了,雅典無奈之下只有孤軍作戰。雅典集結1萬重裝步兵,前赴馬拉松平原與波斯軍決戰。波斯軍雖然是雅典軍隊的兩倍,但是由于孤軍深入,被雅典軍隊圍殲。這就是著名的“馬拉松之戰”。在馬拉松大戰獲勝后,一位名叫斐力庇第斯的士兵跑回雅典報捷。他急速跑了42.196公里,在報捷后便累死,這就是現代馬拉松長跑的來源。

希波海戰中的希臘古戰船

馬拉松戰役之后,雖然波斯慘敗,但這對于龐大的波斯帝國來說并不是重大的打擊,因此波斯帝國仍時刻尋找機會進攻希臘。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親率陸海軍50余萬人和戰艦1000艘再度進兵希臘。生死存亡之際,全希臘城邦結盟起來,共抗波斯。但是希臘聯軍劣勢明顯:陸軍僅11萬人,海軍只有400艘戰船;而且由于城邦眾多,地域分散,能集結在一地抗擊波斯的聯軍只有一兩萬人。因此,戰爭形勢對希臘人來說非常嚴峻。

希臘與波斯的第一戰是溫泉關戰役。斯巴達王李奧尼達率領7200人對抗數十萬波斯大軍,雖然最后失敗,但是為聯軍主力在后方的集結和希臘艦隊駐防于薩拉米灣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當薛西斯率軍隨后席卷希臘各邦,攻占雅典,把全城付之一炬而得意之時,卻不知道等待他的是失敗。

公元前480年秋,希臘和波斯的海軍在薩拉米灣展開決戰。此地位于雅典西南,水域狹窄,以雅典艦隊為主的希臘海軍利用了有利地形,充分發揮自己機動靈活的特點,重創波斯艦隊,擊沉敵艦300余艘。薛西斯無心戀戰,匆忙撤回波斯,希臘本土全境獲得解放。

公元前478年至前449年,希臘人乘勝追擊,進一步解放愛琴海和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城邦,使整個希臘世界擺脫了波斯統治。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締結和約,波斯承認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的獨立,并不再派軍艦進入愛琴海。希波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希波戰爭在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此戰過后,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便逐漸形成東西方并立共存之勢,一直延續至今。

瓷器上的斐力庇第斯

趣味鏈接 斐力庇第斯的死因

在希臘軍隊取勝之后,士兵斐力庇第斯奉命跑回雅典,把勝利的喜訊報告給雅典人民。他到雅典時氣力已經耗盡,只喊了一聲“我們勝利了”就倒地死去。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長跑以悲劇收場。這讓人們產生了一個疑問,斐力庇第斯怎么會突然死亡呢?

美國科學家用古代斯巴達人的日歷重新計算了這次長跑的日期。經過推算,他們認為斐力庇第斯從馬拉松跑到雅典的日期是8月12日,當時希臘地區的氣溫可能達到39攝氏度。科學家據此推測,斐力庇第斯很可能是因為中暑才在長跑后丟了性命。

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與斯巴達的霸主爭奪戰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戰爭,戰爭的雙方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場戰爭使雅典走出了全盛時期,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

這次戰爭要從提洛同盟說起。提洛同盟是希波戰爭中雅典為了對抗波斯帝國而聯合一些希臘城邦組成的聯盟。然而,希波戰爭結束后,雅典逐漸將提洛同盟變為它控制和剝削盟國的工具,雅典變成事實上的盟主。因而提洛同盟又被稱為“雅典霸國”或“雅典帝國”。雅典憑借這個同盟實力大增,嚴重威脅了另一個早已存在的聯盟——伯羅奔尼撒聯盟。這個聯盟是以斯巴達為首的。

伯里克利在雅典進行民主政治改革,對外卻實行帝國政策,經常干擾其他希臘城邦的事務。

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對提洛同盟的干擾、對抗與日俱增,終于在公元前431年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

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聯盟的底比斯襲擊了提洛同盟的普拉提亞,這成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導火索。戰爭第一階段(公元前431年—前421年),斯巴達依靠陸上優勢,率領盟軍大舉進攻雅典。伯利克里把雅典取勝的條件放在海上反擊和城市固守等方面,因此他把雅典城外的農民全都撤回城內。密集的人口和惡劣的衛生條件使得瘟疫四起,全城居民的1/4染疾而死,更嚴重的是,伯里克利也被瘟疫奪去性命。雅典主和派得勢,戰爭雙方簽訂合約,暫時休戰。

戰爭第二階段(公元前415年—前404年)以雅典發動西西里遠征開始。當時西西里島最大城邦敘拉古與斯巴達為盟,雅典想以空前規模的海上遠征奪取敘拉古,結果事與愿違,全軍覆沒。更糟糕的是,此時斯巴達借助波斯的資助,已經建立起來強大的海軍,雅典陸海軍完全處于劣勢。公元前405年的羊河之役,雅典海軍被全部殲滅,雅典只好屈膝求和,被迫簽訂了苛刻的條約。條約規定:解散提洛同盟;雅典只能保留十二艘警衛用的艦只;拆除長垣通道和海港防御工事;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了,雅典降為俯首聽命于斯巴達的二等城邦,斯巴達則成為整個希臘的霸主。然而勝利者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次戰爭牽涉之廣、損失之大、殺戮之殘酷,均為歷史罕見。此后希臘歷史進入城邦危機階段,希臘古典文明亦由全盛走向衰落。

趣味鏈接 斯巴達的下場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后,斯巴達成為整個希臘的霸主。然而此時的斯巴達也已筋疲力盡,不久被其昔日的盟友底比斯打敗,其后再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從此走向衰亡。公元前192年,斯巴達被亞該亞同盟吞并。而亞該亞同盟不久亦為羅馬共和國所滅。斯巴達淪為羅馬共和國的領土,從此不再以獨立城邦的姿態出現。

亞歷山大帝國——世界歷史上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336年—前323年),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后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其疆域東自費爾干納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爾干半島,北從中亞細亞、里海和黑海起,南達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亞歷山大帝國起源于馬其頓王國。馬其頓地處希臘東北邊緣,南接貼撒利,中隔奧林匹亞山,西為伊利里亞,東鄰色雷斯。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在腓力二世時期強大起來,成為巴爾干半島的軍事強國。南部希臘城邦內爭猶酣,腓力二世趁機把勢力伸到希臘北部地區。馬其頓的南進使雅典極為不安,它聯合底比斯企圖抵抗,卻被腓力二世打敗。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城召開全希臘會議,成立了“希臘聯盟”。從此,希臘城邦實際上失去了政治獨立地位。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繼位。亞歷山大上臺伊始,即以鐵腕手段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馬其頓國內的政敵也被無情地清除。后方安穩下來,亞歷山大于是在公元前335年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遠征軍,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東侵征程。

亞歷山大首先輕取整個小亞細亞地區。繼續進軍途中,在敘利亞的伊蘇斯平原遭遇波斯大流士三世親率的10萬余波斯軍。兩軍會戰,由于大流士三世怯陣脫逃,致使波斯軍全線潰敗。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女都成了亞歷山大的俘虜。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進攻腓尼基。由于腓尼基南部城邦推羅的抵抗,亞歷山大7個月后才占領該地區。同年11月,亞歷山大進入埃及,兵不血刃占領上、下埃及,祭司們稱他為“阿蒙神之子”。亞歷山大在尼羅河口建造了一座城市,命名為“亞歷山大城”。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東渡幼發拉底河,同號稱百萬的波斯軍決戰于高加米拉原野。大流士三世再次帶頭逃跑,致使全線崩潰。波斯從此喪失抵抗能力,大流士三世也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殺害。大流士三世之死標志著波斯帝國的滅亡,亞歷山大以波斯帝國的當然繼承人自居。

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率軍穿越現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興都庫什山,直至中亞錫爾河一帶。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被富庶的印度所吸引,進入印度西北部。當他想要繼續東進時,部下表示強烈反對。亞歷山大無奈,只得于公元前326年秋率軍西返。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率軍回到巴比倫,10年東侵至此結束。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突然病亡,時年33歲。由于他留下的權力真空無人能夠填補,中央權力迅速解體,各地總督擁兵自立,為爭奪亞力山大的遺產展開你死我活的斗爭。最后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為托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

趣味鏈接 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世紀,希臘文化在北非、西亞廣泛傳播,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廣泛交流。因此在歷史中,自亞歷山大帝國崩潰到最后一個希臘人統治的王國——托勒密王國滅亡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作“希臘化時代”。

古希臘哲學——人類寶貴的智慧之學

古希臘留給后人諸多的寶貴財富,哲學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古希臘哲學于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出現在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是西方哲學最初發生和發展的階段。古典希臘哲學在很多方面為現代哲學與現代科學鋪設了道路。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都深受它的影響。

古希臘哲學的產生,源于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太陽東升西落、斗轉星移、海水的潮漲潮落、萬物的出生和死亡,令希臘人開始思考這些現象背后的規律是什么。同時,由于處于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各地的文明都在這里交匯,使希臘人的思想更為活躍。這些都促使了哲學的產生。

古希臘眾多的哲學家中,有兩位堪稱巨擘,他們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古希臘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他師從蘇格拉底,并教導了亞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理想國》,書中描繪了他幻想的“完美”國家。他也寫了《律法》和許多對話錄。柏拉圖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蘇格拉底的學生,而且參加了對他老師的審訊。柏拉圖積極傳播自己的哲學觀點,并留下相當多的手稿。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也留下了很多的作品。亞里士多德重視從感觀獲得知識,因而相對地更多地獲得了經驗主義者的稱呼。亞里士多德為后來的科學探索做了最初的準備。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并未被發行,如今遺存的亞里士多德作品以論文的形式出現。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和很多其他的作品。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二人相比,柏拉圖寫下了很多哲學對話錄(以談話的形式來辯論,通常由蘇格拉底以參與者身份出現)和少量信函。雖然早期的對話錄主要是關于獲得知識的方法,而且大多數是關于公正和實際的倫理,但他最著名的作品陳述了一個關于倫理學、形而上學、推論、知識和人類生命的概要觀點。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過直覺(感觀)所獲得的知識總是會留下困惑和不純的觀點,而且對所謂“沉思的心靈能從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知識”感到厭煩。只有靈魂能掌握知識的結構、事物的真實本質,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一個充滿瑕疵的復制。這樣的知識不僅有倫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把柏拉圖視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一點,和亞里士多德的經驗主義很不同。

除了這兩人之外,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等人也都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

趣味鏈接 古希臘神話與哲學

希臘人最初是以神話來理解和反映他們周圍的世界的,他們構造的神話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最為完整和系統,很多神話情節帶有哲學意味。希臘神話的特點是:(1)把自然力和社會活動都人格化;(2)神話中,神和人同時出現,在外形和性格上差異不大;(3)神話中,存在著狂熱的宗教精神;(4)對現實社會的產生,在神話中做了想象。

公元前6世紀左右,希臘第一批哲學家開始尋找比神話世界更為合理的自然觀和道德原則,于是有了哲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铁岭市| 西和县| 库车县| 上饶市| 聂拉木县| 天峻县| 清远市| 莲花县| 沈丘县| 芜湖市| 青阳县| 普陀区| 武清区| 南木林县| 平江县| 三台县| 定边县| 吉首市| 嫩江县| 华池县| 郑州市| 沂水县| 濉溪县| 英吉沙县| 麟游县| 竹北市| 项城市| 都江堰市| 石家庄市| 茌平县| 普安县| 镶黄旗| 东至县| 宣城市| 郎溪县| 寻乌县| 延安市| 运城市| 如东县|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