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論
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先驅,是近代德國理性心理學的始祖。他生活在德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資本主義剛剛萌芽時期的資產階級力量十分軟弱,無力提出自己獨立的政治主張,只能依靠封建制內王宮貴族的“開明專制”發展資本主義和推動自然科學進步。這些情況影響著具有先進思想的萊布尼茨,使他成為近代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心理學思想的始祖。萊布尼茨的父親是德國萊比錫大學的教授,萊布尼茨自己就在該大學學習過。他和洛克有交往,還創辦了柏林科學院,任第一任院長。他精通哲學和科學,極力提倡工業技術的革新,發明了微積分和計算器,在學術思想上對德國各種唯心主義流派的影響都很大。他推崇柏拉圖的思想,是個客觀唯心論者,認為世界的實體是精神,取名為“單子”。物質只是單子的外部表現。單子是主體的活力,由于內部原因不斷活動著,力求自身發展和日趨完善。人體中的最高單子是靈魂,支配其他單子。單子的數目不增不減,所以是不變的。
⊙萊布尼茨
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和笛卡兒、斯賓諾莎被認為是17世紀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
⊙創辦柏林科學院
萊布尼茨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在哲學、數學、法學、歷史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促成柏林科學院的成立,并任第一任院長。
在心理學思想上,萊布尼茨和笛卡兒一樣,是唯理論者,承認有天賦觀念,反對洛克的感覺經驗論,提出單子論學說。他認為,可靠的、普遍必然的知識是來自理性的知識。洛克說,凡是存在于理性中的,無不已先存在于感覺中。萊布尼茨則說,應該補充一句,“理智本身除外”。洛克把心靈比作白板,經驗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畫。萊布尼茨則把心靈看作具有紋理的大理石,雕刻家只能根據大理石(心靈)的原有紋理加工,實際上這是一種心靈先驗論的觀點。
在身心關系上,萊布尼茨把心靈看作一種單子,按它自身固有的內部規律活動。它由本身的規律推動著活動的單子連續地發展變化。它的發展變化是由低級到高級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單子活動具有不同的觀念,單子越高級,觀念就越明晰。他反對笛卡兒的身心交感論,提出了自己的“預定和諧”說。這個學說認為,各個單子之間是互不影響的,作為身心之間的單子沒有因果關系,它們按各自的內部規律活動。例如,人在憤怒時摩拳擦掌,在歡樂時喜笑顏開,表面看來,似乎身心的活動互相影響,實際上,這是身心兩方面同時產生的活動。這種同時產生、同時進行的活動是預先安排好的,正如兩只構造同樣精致的鐘表,它們同時開動,總是走著同一時間,但都只按自己的內部規律運動。他說:“靈魂遵守自己的規律,形體也遵守它自己的規律,它們的會合一致,是由于一切實體(即單子)之間的預定的和諧。”這就是他的“預定和諧”的身心平行論的基本觀點。這個理論對近現代西方心理學思想影響很大。
萊布尼茨從單子論觀點提出“知覺—統覺”學說和無意識的思想。他認為,單子有一種特性,叫作覺性或知覺。這種有覺性的單子,因等級不同表現出觀念明晰度上的差異,而有微覺、知覺和統覺之分。人的觀念之所以比無生物、植物和動物的觀念明白、清晰,就是因為人的單子等級高。人最明白的觀念是統覺觀念,它是真的、自覺的觀念,而模糊的觀念是靠不住的。明白的觀念能促進動作的趨向,對活動也有利。這樣,他把觀念的明晰性和單子的主動性聯系起來,認為主動性越大,觀念就越明晰。統覺極明白是由于主動性大,所以,統覺含有自我意識。相反,那些明白性等于零的或者極小的微覺,幾乎不能被意識到,這就是無意識的。這種無意識的微覺在人的個性和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為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個性習慣對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明白的意識也就是由這些微覺積聚起來的,猶如海浪擊岸,聲大如雷,是由我們聽不到的每滴水聲積聚起來的。
笛卡兒、洛克和萊布尼茨三人的思想交鋒,推動了西方近代心理學思想的大解放,促進了英、法、德各國的傳統思想之間的相互吸收和論戰。爭論的結果是形成了一種英國感覺經驗的聯想心理學思想。下面提到的貝克萊則是從主觀的經驗論方面發展心理學思想的。
⊙萊布尼茨發明的計算器
萊布尼茨對二進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為二進制是最完美的邏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