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學問,是研究人的行為及其精神過程的科學。它對某一行為進行描述,即這是什么行為,解釋為什么會發生,并預測將要發生的行為,以達到控制行為的目的。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專家預言,21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近年來,心理學在刑事司法領域中被廣泛運用,如群體事件、人質危機談判、犯罪心理痕跡分析和犯罪心理畫像、審訊的心理學方法、罪犯心理矯正技術等。審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個體之間相互產生心理影響的過程,心理學對人的規律性認識可以幫助審訊人員制定有效的審訊策略,實現審訊目的。

心理學這一術語是從希臘文中“靈魂”一詞演變過來的[1]。心理學有著漫長的過去,但卻只有短暫的歷史。1897年馮特[2]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的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也就百余年,而人類對心理現象的關注可以說很久以前就開始了。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心理學的應用涉及許多領域,諸如軍事、商業、外交、政治等。

國外的歷史記載中,也有許多運用心理戰戰勝對手的故事。如公元前216年,迦太基統帥漢尼拔與羅馬軍隊交戰之前散布說:“我們有一種秘密武器,任何人也不能抵御。”這一消息使羅馬人軍心渙散,惶惶不可終日。其實,漢尼拔所稱的“秘密武器”只不過是一群驅以沖鋒陷陣的大象而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歐洲戰場的形勢轉為對同盟國有利后,美、英、蘇三國便商定將在歐洲登陸作戰,開辟第二戰場。然而,美方上層卻對何時登陸意見不一致。一方主張及早登陸,最遲不超過1944年5月底,另一派則認為最好在1944年8月以后登陸。雙方爭論的焦點是5月登陸還是8月以后登陸。為此,羅斯福總統在1944年1月初下令中央情報局(CIA)在最短的時間搞一份有關希特勒心理和性格的有說服力的報告。經過一個多月的情報收集,一份詳盡的分析報告放在了總統的桌上。在報告中對希特勒的心理和性格做了分析:(1)他長年做隆鼻的手術,每次增高一點。因為希特勒是日耳曼人,對于日耳曼人而言,有一個高鼻梁會給人“剛毅、勇敢、無畏”的感覺。然而,他對這一手術卻嚴格保密,直到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節節敗退時,他的加高鼻子的手術仍未停止。(2)他會因孔雀死了而掉眼淚。希特勒對自己飼養的動物關懷備至,他擁有一個龐大的鳥類養殖場。當他飼養的一只孔雀死了,他難過地落淚。(3)他夜間愛好坐“飛車”。希特勒一生沒有駕駛過汽車,但是,他卻喜歡在夜深人靜之時坐上車要求司機以超過10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駛,在當時,這是一個“瘋狂速度”,另外,他又嚴格規定他所乘坐的大車最高時速不得超過37公里/小時。(4)他對長桌特別感興趣。召開會議時他總是用很長的會議桌,德國一些優秀的木匠常常被招去制造長桌,他擁有一張最長的桌子將近50英尺(15.25米)。(5)他很在意別人的手指,如果他不喜歡一個人的手指會轉身走開,拒絕和這個人繼續交談。(6)由于希特勒肌肉不發達,因此,夏天也不穿短袖,他周圍的人對此也必須嚴格保密,否則有“殺身之禍”。(7)他一生對女人都無好感,但年輕時曾瘋狂地愛上他的外甥女,最后以外甥女自殺收場。(8)年輕時,他曾畫過一些色情畫出售,當權后,他悄悄指使人全部購回銷毀。

美國心理學家依據這些資料得出希特勒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的結論:(1)高度壓抑。夜間飛車是為了求得心理壓抑的解脫,希特勒不顧生命危險夜間“瘋狂飛車”說明他的壓抑程度已經很嚴重。(2)心理脆弱。肌肉不發達并不是嚴重的缺陷,希特勒對此卻“諱莫如深”,并到了反常的地步,說明他的心理十分脆弱。同樣,他對于長桌的酷愛,是因為居于主席位置的人能夠給人一種威嚴感,同時又可以與與會者離得遠一點,顯示其對于“威望”的渴求,同時表明對于下屬心存疑慮。(3)“女性化”。希特勒對別人手的關注相當反常,屬于一種比較嚴重的女性性格,他對動物的“柔情”也是“多愁善感”的女性心理的特征。(4)心理問題嚴重。與自己的外甥女戀愛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感,這次戀情的失敗必然會在心理上留下陰影,包括對自己鼻子的過分要求,到了畸形的程度。綜上,此時的希特勒有著種種的心理問題,矛盾、壓抑、扭曲都可以造成或歸結為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份報告的結論是如果盟軍在1944年上半年發動強大的攻勢,他已經無法有效指揮,也無法承擔起這樣的壓力和局面了。羅斯福對這份心理分析報告反復閱讀后決定在1944年上半年參加西線登陸戰,這也是歷史上最壯觀、宏偉的登陸戰。以后的事實也證實了這份報告結論的正確性。

我國歷史上也有許多運用心理戰獲勝的故事。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項羽垓下四面楚歌、漢文帝賜書趙陀、諸葛亮七擒孟獲、成吉思汗先聲奪人等,都是著名的心理戰史。

而心理學最早應用于刑事司法領域的是馮特的弟子雨果·米斯特貝克于1908年出版的《在證人席上》(On Witness Stand),表明了心理學與刑事司法的結合,他也因此被認為是司法心理學的創始人。

在刑事司法領域,心理學的作用已經得到實踐和理論界的認可。可以說,在現代社會,人們最為關注的刑事司法活動莫過于偵查活動,在偵查活動中,心理學的應用又是人們關注和最為感興趣的話題。

《圣經》中描述道,當上帝發現亞當因為自己裸體而感到害羞不敢出來見他時大為驚訝,于是問亞當,你是不是偷吃了禁果?亞當說,是夏娃給他吃的。上帝又追問夏娃,夏娃說,是蛇誘騙她吃的。有人說這是最早的一次對“違法”行為的調查。亞當和夏娃被查出偷吃禁果而被上帝趕出伊甸園,被罰在人間終生勞作,人類社會由此開始。這種意象經過歲月的洗刷和沉積已經潛隱在現代人的意識中,凝固為一種“偵查”情節。[3]

在我國古代周朝就有記載用“五聽”的方法,也就是用察言觀色的方法斷案,而察言觀色就是一種心理學的方法。《周禮·秋官·小司寇》中記載:“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4]”漢代的律學家鄭玄對此注解曰:“觀其出言,不直則煩;觀其顏色,不直則赧然;觀其氣息,不直則喘;觀其聽聆,不直則惑;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5]”這其實就是通過察言觀色來審理案件。“辭聽”就是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如果不說實情就會言語紊亂,沒有條理;“色聽”就是觀察當事人在陳述時的表情,如果不說實話就會因羞愧而臉紅;“氣聽”就是把握當事人的氣息,如果說謊就會氣喘不止;“耳聽”就是注意當事人的聽力,如果說謊就會聽不進對方說的話;“目聽”就是看當事人的眼神,如果不講實話就會眼神慌亂,不敢正視。可見,古人從經驗中獲得了心理學的規律并對其不自覺地應用。

吳趼人的《我佛山人筆記》中記載:清苑縣有兄弟兩人各自分居,弟婦預謀奪弟之家產,借至兄弟借錢之機,在食物中下毒,不料兄子腹饑先食,中毒而死,弟婦轉誣是侄媳婦謀殺親夫。由于證據不足,當事人又屢供屢翻,因此三年不能定案。直隸總督邀某知府重審。知府調查后,第二日重審時就充分運用了“五聽”的方法。他先對眾人說:“昨夜我夢見死者對我說‘兇手不是我的妻子。殺我者,右手掌變青,白睛色變黃。’”說完,以目環視眾人,然后指著弟婦說:“你就是兇手,我說‘殺人者右手掌變青’時,眾人皆神色自若,唯獨你卻急視手掌,這是你自己招認了;我說‘殺人者白睛變黃’的時候,唯獨你丈夫急忙看你的眼睛,這是你丈夫替你招認了,你還有什么可以抵賴的!”弟婦驚慌失措,被迫招認了犯罪事實。事后知府對人說:“我破此案并非神明,僅僅是運用了‘察言觀色’四字訣竅罷了。”這一例子生動形象地體現了運用“五聽”方法破案的特征。此案由于年代久遠,又沒有其他證據,知府便利用了罪犯心理上的弱點,通過察言觀色,在罪犯失去心理平衡并形于顏表之際,出其不意予以揭露。

鄭子產斷案的故事也生動地體現了心理學的妙用。古代官吏鄭子產一次在去上朝的路上,忽聽一婦人在其夫墳前哭泣,于是他叫轎夫停下,仔細傾聽,然后差人將婦人叫來盤問,婦人果然承認她就是殺夫兇手。仆人好奇地問子產為何如此神機妙算,子產分析道:如果有家人生病,那么此人的心理應是始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哀。也就是剛開始生病時是擔憂,面臨死亡而恐懼,如果已經去世只有悲哀了,而婦人在哭中不哀而懼,其中必定有詐。子產綜合了人的情緒、生理反應進行分析,可謂心理學在斷案中的樸素應用。

人的心理并不是虛無縹緲、神秘莫測的東西,而是人們在日常活動中經常熟知的精神現象。恩格斯曾將人的心理活動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6]遺憾的是偵查人員面對的是犯罪現象的調查和犯罪心理的分析,盡管心理的具體內容千差萬別,但背后的規律仍有著共性。

心理學在在刑事司法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一是要研究司法中的人,包括司法人員選拔,什么類型的人適合干什么工作,某一工作適合哪種類型的人從事。還包括司法人員應該具備的心理品質,如認知、情緒、加工方式與決策、溝通能力等;還包括司法人員的心理健康、情緒波動、職業倦怠、抑郁、壓力的緩解、心理調節、疏導、咨詢、治療等。二是研究訴訟參與人的心理,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等。諸如犯罪人特點與犯罪心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訴訟中的心理,審訊中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與拒供心理,證人作證能力和證言的可靠性,等等。三是研究提高司法公正與效率的心理學方法。如群體事件和人質危機談判、犯罪心理痕跡分析和犯罪心理畫像、測謊、調解中的溝通與說服、罪犯心理矯正技術等。

隨著犯罪總量增加,犯罪越來越智能化、隱蔽化,現代偵查活動與心理學有著更加密不可分的關系,包含了心理學、精神病學、遺傳學等多學科涉及的問題。2012年5月29日,加拿大保守黨位于渥太華的總部收到一個帶血跡的郵政包裹,打開里面是一只人腳,這成為了世界頭條新聞。當天晚些時候,渥太華警方在一家郵局發現一個裝有一只斷掌的包裹,收件人是加拿大自由黨總部。警方證實兩個包裹均發自蒙特利爾,蒙特利爾的一個看門人發現一只裝有男性分解軀干的手提箱,里面沒有頭部和四肢。2012年5月30日,警方證實,這些殘肢屬于同一個人——亞裔留學生林俊。嫌疑人很快鎖定為馬尼奧塔。警方發布了通緝令,后升格為國際通緝令。最初,警方無法確定受害人是林俊,可是一段視頻很快流傳開來,視頻顯示一名男子把碎冰錐反復刺入一名年輕亞裔男子的身體,隨后,這名男子將死者的頭顱割下和肢解,奸尸后吃掉部分尸體,警方證實這一段視頻是真實的。視頻中有殺人、奸尸、吃人肉、虐尸等畫面,馬尼奧塔的公寓作為犯罪現場。據電視臺報道,在發送給保守黨總部的包裹中還有一張紙條,宣稱他將再次殺人。2012年5月31日,蒙特利爾警方發出國際通緝令,因為,馬尼奧塔很可能離開加拿大飛往法國。后來證實,馬尼奧塔確實前往法國,又從法國飛往德國柏林,在柏林被警方拘捕(摘自維基解密,2012)。這一血腥案件令人發指,媒體大肆報道,吸引人們的眼球。雖然人們對此類案件興致很高,但要深入了解和剖析馬尼奧塔的犯罪行為卻是一個難題。百姓有著自己的一知半解,專家有著自己的解析。上述案件中郵寄殘肢等作案手法本身就說明了其心理問題,案件還顯示此人雙性戀、吃人肉、殘忍、病態說謊等特點,包含了心理學、精神病學、遺傳學等多學科涉及的問題,犯罪嫌疑人馬尼奧塔的作案動機、人格特點、實施犯罪的行為特點、心理歷程等非常復雜,要探明其背后的心理動因、描繪其整體的犯罪心理非常困難,但對偵查破案和審訊卻是非常有必要的[7]

對審訊中的心理問題研究一般稱為審訊心理(學),廣義來說包括審訊人員心理、犯罪嫌疑人心理、證人和被害人心理的研究。證人和被害人心理的研究大多作為較為獨立的門類,有一些專門研究的論著,這些論著主要從詢問證人的法律規定、證人心理及詢問對策幾個方面進行的,也有專門研究證言形成的心理、動機的相關論著。近年來,一些學者對認知詢問技術和詢問中催眠術運用進行了研究,法學界則主要從詢問證人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進行研究。對于審訊人員心理和犯罪嫌疑人心理的研究多見于審訊學、審訊對策、偵查心理方面的著作和論文中。作為審訊活動的主體,審訊人員要科學地組織審訊活動并成功地控制審訊活動的進程與發展方向,必須具備相應的心理品質。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從心理活動過程出發,探討審訊人員應當具備的認知、情緒情感以及意志方面的特征;二是從個性出發,研究審訊人員的能力、氣質等方面應當具備的特征。而對于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的心理特點、心理變化的一般規律以及審訊對策的研究在審訊心理學的研究中占有重要成分,本書也是集中對于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的心理(供述心理)及審訊對策展開的,供述心理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障礙和犯罪嫌疑人供述動機,同時研究如何在審訊中有針對性地運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就審訊而言,從心理學的視角研究審訊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其意義有以下三方面。

1.為審訊策略和方法的運用提供心理依據

審訊是偵查人員為揭露案件真相,證實犯罪和查明犯罪人,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的偵查活動。在審訊中,犯罪嫌疑人深知審訊結果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命運,大多不會輕易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行為,而是千方百計地通過編造謊言等方式企圖逃避或減輕自己的罪責,因而會有一系列劇烈而復雜的心理活動。偵訊人員只有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規律,才能針對其心理,采取適當的審訊策略和方法,給犯罪嫌疑人施加積極的心理影響,改變其拒供態度,促其形成如實供述的動機,從而實現審訊活動的目的。

2.有利于偵查人員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言行,始終駕馭審訊的主動權

審訊既具有法律性的需要又有藝術性的特點,審訊的法律性體現在這一執法活動中必須嚴格執法;藝術性就體現在審訊雙方的心理較量,體現在審訊中審訊策略和方法的運用。偵查人員是審訊活動的主體,審訊活動能否順利進行,與偵查人員能否洞察犯罪嫌疑人心理、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重要關系。這是因為,審訊活動是由偵查人員與犯罪嫌疑人共同參與進行的,在審訊過程中,雙方能否通過心理接觸,達到心理相容,決定著審訊活動的成敗。由于審訊活動的結果往往關系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及生命權,犯罪嫌疑人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和智慧,干擾正常的審訊活動。偵查人員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特點及心理活動規律,就能在這種沖突的審訊中識別犯罪嫌疑人的種種反審訊伎倆,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調節自己的不當情緒,建立必勝的信心,始終駕馭審訊的主動權。

3.有助于審查犯罪嫌疑人陳述的真偽

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的陳述,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都受其一定心理狀態的支配,并且這些心理狀態會不同程度地通過其語言、行為表現出來。偵訊人員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就會幫助偵訊人員從犯罪嫌疑人的外部表現中,結合收集到的證據和案件事實,對陳述的真偽做出判斷。

國外許多國家不僅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刑事司法領域,而且在偵查活動、審訊活動中也相對成熟,研究也較為深入,而在我國的研究還是相對薄弱的。近年來,隨著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入和審判中心理念的提出,對辦案規范化和證據的要求更高,審訊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取證手段,一直以來由于其封閉性和方法的不科學導致嫌疑人翻供、錯供甚至冤假錯案而受到人們的質疑和批評。在國外,傳統的審訊方式因單純注重對犯罪嫌疑人施加生理和心理壓力,在審訊中靠熬夜、體罰,試圖讓犯罪嫌疑人開口,而失去了這樣的手段后偵查員就變得一籌莫展,案子問不下來,認為原因在犯罪嫌疑人態度不好,暴力取證不僅侵犯了人權,也與現代法治精神相悖,被人們詬病。如何展開有效的審訊獲得犯罪嫌疑人口供,同時如何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等等,這些問題成為理論與實務界關注的熱點,也是審訊的難點。近年來,以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的審訊方法、技術在公安、檢察等部門被廣泛運用,采用心理學方法開展審訊工作的嘗試也已經從以往注重常識性的經驗總結過渡到強調實證的經驗歸納,展現了心理學的應用價值。


[1] 李漢松:《心理學的故事》,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9頁。

[2] 馮特(Wilhem Wundtl,1832~1920),德國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被譽為心理學之父。

[3] 左為民、周長軍:《刑事訴訟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頁。

[4] 呂友仁、周禮譯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62頁。

[5]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第965—966頁。

[6] 李安、房緒興:《偵查心理學——偵查心理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9頁。

[7] 楊波、張卓主編:《犯罪心理學》,開明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延寿县| 河间市| 合川市| 普定县| 荃湾区| 赣州市| 成都市| 呼伦贝尔市| 枣庄市| 剑河县| 息烽县| 尉氏县| 滁州市| 漳浦县| 时尚| 蓝田县| 芷江| 玛沁县| 乃东县| 安顺市| 望江县| 玉屏| 浏阳市| 庄河市| 济阳县| 运城市| 江门市| 太原市| 阿坝县| 洪泽县| 铜梁县| 萍乡市| 玉林市| 鄯善县| 泗水县| 定陶县| 稻城县| 泽库县| 木里|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