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避
- 刑事訴訟法一本通(第六版)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8262字
- 2019-10-22 09:44:28
·第二十八條 回避的法定情形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部門規章及文件〕
1.《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12年12月13日修訂 公安部令第127號)
·第30條 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申請,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申請的,應當責令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司法解釋及文件〕
2.《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2000年7月17日 高檢發〔2000〕18號)
·第9條 檢察人員從事檢察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15條 檢察人員離任后2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2011年6月10日 法釋〔2011〕12號)
·第1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
本規定所稱近親屬,包括與審判人員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近姻親關系的親屬。
4.《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2012年11月22日 高檢發釋字〔2012〕2號)
·第20條 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本規則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第21條 檢察人員自行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22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依法申請回避的權利,并告知辦理相關案件檢察人員、書記員等的姓名、職務等有關情況。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2年12月20日 法釋〔2012〕21號)
·第23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的;
(四)與本案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五)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24條 審判人員違反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本案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25條 參與過本案偵查、審查起訴工作的偵查、檢察人員,調至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
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或者獨任審判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但是,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在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進入第二審程序或者死刑復核程序的,原第二審程序或者死刑復核程序中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本款規定的限制。
·第26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回避,并告知其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書記員等人員的名單。
·第27條 審判人員自行申請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由院長決定。
院長自行申請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院長回避的,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第28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和本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回避,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6.《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執行職務規則》(2015年6月1日)
·第3條 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遇有可能影響其公正履行職責的情形,應當按照規定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其回避。
〔案例指引〕
郭某等妨害公務案(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2010]深中法刑一終字第487號)
裁判要點:關于偵查人員回避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4項規定,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在本案中,被害人為鹽田派出所的民警和巡防隊員,而偵查人員與被害人雖為同事關系,但事實上并沒有影響本案的公正處理,在偵查人員向上訴人作詢問筆錄的時候,上訴人業已知道偵查人員的身份并沒有提出質疑及回避申請,而且也在詢問筆錄上簽字,說明上訴人對偵查人員對案件的處理是予以認可的,現在其提出回避的理由,法院不予采納。
·第二十九條 辦案人員違反禁止行為的回避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部門規章及文件〕
1.《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12年12月13日修訂 公安部令第127號)
·第33條 偵查人員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第34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偵查人員提出回避申請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回避申請后二日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人;情況復雜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在收到回避申請后五日以內作出決定。
·第35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
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后五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36條 在作出回避決定前,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作出回避決定后,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的偵查工作。
〔司法解釋及文件〕
2.《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2000年7月17日 高檢發〔2000〕18號)
·第10條 檢察人員在檢察活動中,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3.《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2012年11月22日 高檢發釋字〔2012〕2號)
·第23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回避要求,應當書面或者口頭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并說明理由;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提出回避申請的,應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或者調查,符合回避條件的,應當作出回避決定;不符合回避條件的,應當駁回申請。
·第31條 因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第32條 本章所稱檢察人員,包括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和助理檢察員。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2年12月20日 法釋〔2012〕21號)
·第24條 審判人員違反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本案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三十條 決定回避的程序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部門規章及文件〕
1.《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12年12月13日修訂 公安部令第127號)
·第33條 偵查人員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第34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偵查人員提出回避申請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回避申請后二日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人;情況復雜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在收到回避申請后五日以內作出決定。
·第35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
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后五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36條 在作出回避決定前,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作出回避決定后,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的偵查工作。
〔司法解釋及文件〕
2.《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2012年11月22日 高檢發釋字〔2012〕2號)
·第20條 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本規則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第21條 檢察人員自行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22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依法申請回避的權利,并告知辦理相關案件檢察人員、書記員等的姓名、職務等有關情況。
·第24條 檢察長的回避,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其他檢察人員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
·第25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機關負責人回避,應當向公安機關同級的人民檢察院提出,由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26條 應當回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第27條 人民檢察院作出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后,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本決定,有權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
·第28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申請復議的,決定機關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29條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人員或者進行補充偵查的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或者復議期間,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2年12月20日 法釋〔2012〕21號)
·第29條 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第30 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口頭或者書面作出決定,并將決定告知申請人。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被駁回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
·第31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出庭的檢察人員回避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32條 本章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第三十一條 回避制度的準用規定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核心要點〕
1.一般解釋和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
2.翻譯人員、鑒定人、書記員的回避:《刑事訴訟法》185、198;《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38、39;《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33;《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1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33、34
〔法律〕
1.《刑事訴訟法》(2012年3月14日修正)
·第185條 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
·第198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于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部門規章及文件〕
2.《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12年12月13日修訂 公安部令第127號)
·第38條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需要回避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第39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司法解釋及文件〕
3.《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2000年7月17日 高檢發〔2000〕18號)
·第2條 檢察人員之間有下列親屬關系之一的,必須按規定實行任職回避:
(一)夫妻關系;
(二)直系血親關系;
(三)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弟兄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親關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配偶。
·第3條 檢察人員之間凡具有本辦法第二條所列親屬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二)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員、助理檢察員、書記員、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員;
(三)同一工作部門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書記員、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
·第4條 擔任縣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職。但是,民族自治地方縣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人員除外。
·第5條 檢察人員任職回避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本人提出回避申請或者所在人民檢察院的人事管理部門提出回避要求;
(二)按照管理權限進行審核,需要回避的,予以調整,并按照法律及有關規定辦理任免手續。
·第6條 檢察人員任職回避,職務不同的,由職務較低的一方回避,個別因工作特殊需要的,經所在人民檢察院批準,也可以由職務較高的一方回避;職務相同的,由所在人民檢察院根據工作需要和檢察人員的情況決定其中一方回避。
在本檢察院內無法調整的,可以與其他單位協商調整;與其他單位協商調整確有困難的,商請有關管理部門或者上級人民檢察院協調解決。
·第7條 檢察人員在錄用、晉升、調配過程中應當如實地向人民檢察院申報應回避的親屬情況。各級人民檢察院在檢察人員錄用、晉升、調配過程中應當按照回避規定嚴格審查。對原已形成的應回避的關系,應當制定計劃,逐步調整;對因婚姻、職務變化等新形成的應回避關系,應當及時調整。
·第8條 檢察人員從事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監察、審計等公務活動,涉及本人或與本人有本辦法第二條所列親屬關系人員的利害關系時,必須回避,不得參加有關考核、調查、討論、審核、決定,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響。
·第9條 檢察人員從事檢察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10條 檢察人員在檢察活動中,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第11條 檢察人員在檢察活動中的回避,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檢察人員自行回避申請的,可以書面或者口頭向所在人民檢察院提出回避申請,并說明理由;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檢察人員回避的,應當向該檢察人員所在人民檢察院提出書面或者口頭申請,并說明理由,根據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提出回避的,應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二)檢察人員所在人民檢察院有關工作部門對回避申請進行審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提出是否回避的意見。
(三)檢察長作出是否同意檢察人員回避的決定;對檢察長的回避,由檢察委員會作出決定并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會議,檢察長不得參加。
應當回避的檢察人員,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要求其回避的,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第12條 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駁回回避申請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駁回回避申請決定的5日內,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檢察院申請復議。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復議申請,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13條 檢察人員自行回避或者被申請回避,在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作出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案件的辦理;但是,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案件進行偵查或者補充偵查的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第14條 因符合本辦法第九條或者第十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決定回避的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訴訟的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
·第15條 檢察人員離任后2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
·第16條 檢察人員在檢察活動中具有以下情形的,視情予以批評教育、組織調整或者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一)明知具有本辦法第九條或者第十條規定的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對符合回避條件的申請故意不作出回避決定的;
(二)明知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具有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情形,故意隱瞞的;
(三)拒不服從回避決定,繼續參與辦案或者干預辦案的。
·第17條 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或者其他知情人認為檢察人員有違反法律、法規有關回避規定行為的,可以向檢察人員所在人民檢察院監察部門舉報。受理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并將有關意見反饋舉報人。
·第18條 本規定所稱檢察人員,是指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和司法警察。
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在訴訟活動中的回避,參照檢察人員回避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19條 各級人民檢察院的監察和人事管理部門負責檢察人員回避工作的監督檢查。
4.《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2012年11月22日 高檢發釋字〔2012〕2號)
·第33條 本規則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
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及本規則關于回避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2年12月20日 法釋〔2012〕21號)
·第33條 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適用審判人員回避的有關規定,其回避問題由院長決定。
·第34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有關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