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與愛情之間,夾雜著一份“友達以上,戀人不滿”。
就是這份似是而非的感情,退一步舍不得,進一步卻不敢,有點朦朧,還有點唯美,唯獨不能稱之為愛情或者友情,說不上是什么感覺,反正就是見了面會有些尷尬,熟人面前有些拘謹,害怕被人看穿,又害怕彼此之間距離太遠而生分,小心而謹慎地圍著某個點打轉轉。
當朦朧的感情經歷了某些事情后,就會有質的飛躍,它便不再是友情了,也不再是曖昧了,而是極致的接近于愛情,卻稍微偏移愛情,因為彼此之間還未明確關系,所以依然不能稱之為愛情,但是這個時候的關系,早已經開始變味了,變得不再是友情,但也不能準確稱為愛情。
但凡經歷過這個階段的相處,都會非常渴望愛情,而且不再想回歸友情,因為心里已經習慣了對方的存在與陪伴,一種習慣的養成,是很難改變的,不管是習慣一個人陪伴,還是習慣一個人的再也不見,都會變成成癮難戒。
男女之間關系變味了,這幾處細節,往往最明顯。
聊天親昵漸多
聊天多了,很多關系會自然而然地拉近。
就算不太熟悉的朋友之間,聊天頻繁也會讓距離縮小,雖然不至于升華成愛情或者其他,但一定會有所親近,這是很自然的,要不然業務中還有溝通這么一說,溝通多了,自然會有更多的信任與依賴。
然而,一旦男女聊天中,經常親昵或者走心的聊天,那就離著關系變味不遠了,今天是一份用心的安慰,明天是一場認真的分享,后天是一次恰到好處的問候,如此體貼和溫暖,大抵也只有戀人才能做到吧,但凡還不是戀人的男女朋友,這樣的聊天一旦增多,勢必引起關系的改變。
或許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想那么多以后的以后,也沒有想過會有所改變,更不會想到會有如今的尷尬與親昵,可是體貼與呵護漸多后,人的感情就會跑出來作妖,到時候想懸崖勒馬都很難做到。
若不是單身,請盡量遠離男女之間的親昵聊天,因為你很難挑戰人性成功。
世間總是情難自控,若不及時控制,不僅會毀掉你的幸福,也會打擾到別人的生活安寧,與其最后難以收場,不如適可而止的保持距離,有分寸感的關心與問候。
彼此關心,互相分享心事與秘密
心里話共享多了,很多信任便滋生了,一方的傾訴,是因為信任和依賴;另一方的耐心傾聽,是因為善念與真誠,好像彼此之間并無惡意,也無其他念想。
可是,這樣的關心與安慰一旦成為習慣,就很危險了。
若你未嫁、他未娶,你們彼此關心、互相分享心事與秘密,并無可厚非,也沒有什么可介意的,然而呢,一旦兩人早已不是自由身,卻因為善良之心不斷地奉送出陪伴與共享,那就有點懸了。
一個人在身處紛亂的時候,是很容易動情的,起初或許不是愛情,但絕對會有信任與依賴,更多的是一種安全感,因為周遭的世界都是荒涼與堅硬,唯獨那個人是一抹溫暖與柔軟,人在困境里會不自覺地依靠著僅有的救命稻草,絕不撒手,只要那個人不離開,始終陪伴,就會形成一種倔強的認可。
當一切風平浪靜后,想再回歸平日里的疏遠與分寸感,那就很難了。男女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微妙,保不齊哪件小事,就催化了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處于無形之中,讓人防不勝防。
在信任與依賴之間,被信任與被依賴的人,是好心的憐憫,而主動信任與依賴的人,則是認真的索取,好像冥冥之中有了一份供需關系,可是這樣的供需像極了愛情里的寵愛與尊重,男人得到了仰望的尊重,而女人得到了甜蜜的寵愛,漸漸的,關系變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經常單獨見面
幾乎所有的微妙關系,都不可避免來自于面對面的催化。
男女之間,就算平常關系一般,彼此不太厭煩,或者說有些許的認可與欣賞,那再稍有些交集與往來,比如經常一起加班,經常單獨出差,經常私底下見面,經常求助或者救援等等,都很容易將這段關系提升一個檔次。
在面對面的時空里,人是立體鮮活的,能看到對方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也能感受到對方的一切態度,若彼此不厭煩,偶爾有些好感,透過眼神的交流,以及面對面的溝通,男女之間的疏離與生分很容易就消失了,緊接著到來的就是心里的期待與胡思亂想。
若對方給了你很多的曖昧舉止,你在心底里會不斷地質問自己,是不是有啥其他的想法?是不是會有愛情的滋生?會不會是自己想太多了?
越是想太多,越容易單獨見面中有些尷尬與緊張不安,這樣的舉止與神態是很明顯的,透過眼神,舉止等等,都能感受到這份變化,彼此之間早已不再是原來的客氣與禮貌,而是親近中摻雜著些許的曖昧,但又不知道該往那個方向發展,是友情還是愛情,或者只是空幻想?
單獨見面機會多了,有期待與在乎是很正常的,日久不一定生情,但絕對會催化好感,若之前就彼此欣賞與好感頻繁,再加上單獨見面機會多,就會迅速激發情意,而且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發生。
我是木繁森,寫走心的文字,以37℃文字為生,用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溫度有風度的生活,余生漫長,惟愿云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