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除韃虜,復我山河。
一開始,北伐還比較順利,直到打下原宋朝都城開封之后,戰況急轉而下,金兵不再與梁兵硬碰,采取敵進我退的方式游擊戰,加上金兵大部都是騎兵,機動性極強,而梁兵大部都是步兵,被金兵弄得焦頭爛額,只能采取步步為營的方式,層層推進。還好梁兵兵員素質極高,人人練武,才堅持了下來,直到打下原宋國所有地盤,梁兵再也沒有能力往前推進了,只能暫時停下北伐,修整待命。
梁楓在邊境幾個軍事重鎮?駐下重兵之后。又派出3000禁衛軍,換上輕甲,分成三隊,前往金國境內打草谷,最主要是搶馬匹,補充大梁國騎兵方面的劣勢。
對內,大梁國全面普及學院制教育,小學,中學,大學,教授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憑著逍遙派和梁山基地這么多年培訓下來的老師,勉強夠分配中學大學,小學則用原來的秀才童生?反正也就是用簡單的語文數學而已,稍微培訓就是勉強及格的老師了。
另外,在學校里面全面普及武學,修仙的基礎功法。大學分文院和武院。文院負責各學科的深化研究和理論發展,武院則是負責仙武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編輯更基礎的武道功法和仙道功法,逍遙三老就在武院擔任副院長。
又是一年之后,梁兵先是收復燕云16州,獲得產馬地,擁有足夠的機動力量之后,而后繼續北伐,打下原北遼國全境。之后,遷都金陵,在金陵稱帝,號大梁帝國。
在北方的金兵,已經被打殘了,金國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上表乞降,圣贊天朝上國,以為大梁帝國跟以前的中原王朝一樣,只要納降稱臣就能得到優待。
在梁國皇帝梁楓的指示下,拋棄所謂天朝上國的面子,實施蠻夷歸流三策。
一,所有大梁帝國的人民為一等民,視為公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權利,享有人身尊嚴,生命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二,所有會說漢話的異族,為二等民,享有基本的法律保護,但不能參加科舉,不能經營事關國計民生的商業活動。但可以通過嫁給大梁國公民或者做上門女婿獲得公民待遇。
三,不會說漢話的異族,為三等民,享有基本的法律保護,但賠償極為低廉,殺死一個三等異族,只要賠一頭羊就可以。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讓這些異族盡快融入大梁帝國。幾十年之后,就再無,女真,這個異族。
在國家基本穩定,強大的軍隊威壓下,剩余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民族,不得不學習漢話,爭取早日做個二等民,三等民實在是太慘了,竟然只值一頭羊。
西北邊的蒙古族,西南邊的吐蕃族,和大梁帝國的軍隊硬碰了幾次之后,被打得丟盔棄甲,毫無還手之力,只能接受大梁帝國的領導,接受漢化教育,至處,基本的外患已除,只剩下國家大力建設,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