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五代十國史
- 牟彥秋
- 2214字
- 2019-10-18 15:20:48
第一章 后梁代唐
朱溫的崛起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唐)李商隱
唐朝自從經歷過安史之亂后,元氣大傷,逐步走向衰落。到了唐朝末年,全國的土地兼并嚴重,終于激起了農民的不滿,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帶頭的人叫黃巢,很快他建立了“大齊政權”,索性自己做起了皇帝。
在這場農民起義中,還有一個叫朱溫的人,混進了起義的隊伍之列。朱溫是鄉下一個窮苦教書先生的兒子,父親去世早,他不肯勤苦勞動,游手好閑,憑著一身力氣,茍活于世。
他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逐漸升為大將。等到農民起義軍處境艱難之時,他卻背叛了起義軍隊伍,投靠了唐朝。

▲朱溫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農民軍領袖黃巢退出了長安。經過黃巢等人一鬧,唐王室已奄奄一息。而叛徒朱溫這時卻到汴州(今河南開封)上任了,做了唐朝的宣武軍節度使。他被皇帝賜名為朱全忠。然而這個名字對他來說完全與事實不符。因為他既不忠于“大齊金統皇帝”黃巢,也從來沒有忠于大唐天子,可以說是個“全不忠”。
知識鏈接 朱溫的家世情況如何?
朱溫是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碭山)人。據《新五代史》記載,朱溫的父親名誠,在鄉學里教授五經,生子三人——全昱、存、溫。朱誠死后,三個兒子無力維持生計,便與母親一起到劉崇家做工為生。朱全昱雖沒什么才能,但為人善良。朱存與朱溫身強力壯,而朱溫更為兇悍、霸道。
朱溫剛剛到達汴州的時候,只帶了幾百號人,雖然有龐師古、朱珍等得力將校,但并沒有多少實力。
那么,實力微小的朱溫,此時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呢?
第一,他既需要強兵猛將,也需要文臣謀士。
朱溫出生低微,世代公卿、高門望族的士大夫自然看不起他,而不懂得詩書的朱溫,對那些“上流社會”的人也抱有惡感。這時落榜的進士敬翔、李振流落到汴州,正要找出路,便做了朱溫的得力助手。
第二,朱溫的事業剛有些基礎,然而要發展并不容易。
這時候,北方的舊藩鎮有盧龍(以幽州為中心)、鎮定(以鎮州為中心)、魏博(以魏州為中心),以及以青州為中心的平盧。它們都沒有受到農民起義軍的打擊,實力很強。
而兗、鄆一帶有新起的朱瑄、朱瑾兄弟,他們同農民軍打過硬仗,乘亂割據,很有戰斗力。河南還有原蔡州(今汝南)節度使秦宗權。此人本來是許州(今河南許昌)的一員牙將,但是有一次軍隊出兵時發生了兵變,他乘亂占據了蔡州。上司無奈,任他為刺史。他參與鎮壓黃巢的戰爭,升為節度使。但是黃巢在河南苦戰時,秦宗權又反過來和黃巢攻打唐朝,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黃巢失敗后,秦宗權縱橫河南,到處燒殺擄掠,成為一支專起破壞作用的流竄武裝,朱溫直接感受到他的威脅。
第三,朱溫面臨著一個強勁對手——李克用。
對于以上的這些勢力,朱溫不是特別留意,在中原這個臥虎藏龍的地區,他的最大勁敵當屬李克用。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追剿黃巢,朱溫與李克用在汴州結下了不解之仇。
當時,李克用率領士兵日夜不停縱馬疾馳,人困馬乏,糧草也吃光了,只好退到汴州。他想補充了糧草,再去追擊。他在汴州城外扎營,原本與朱溫不相干。朱溫卻認為這是一個除掉對手的大好機會。
他派人再三邀請李克用進城歇息。李克用沒有懷疑朱溫的用心,帶了幾百名隨從進城,住在上源驛。朱溫禮數周到,酒菜、樂舞都極精美。
當夜,李克用喝得醉醺醺的,回到上源驛。朱溫命部將楊彥洪在街上豎起木柵,再橫七豎八地停放了許多車輛,然后派兵圍攻上源驛。
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李克用竟然毫無知覺。薛志勤等十幾名親兵奮起格斗,暫時擋住了汴州兵。侍從郭景銖吹滅蠟燭,扶著沉醉不醒的李克用,躲到床底下,然后用冷水澆他的臉,才把他喚醒。李克用睜開眼睛,拿起弓箭。這時,形勢越來越緊張,薛志勤等人奮力抵抗,最后沖破了層層阻撓,殺出了一條血路。親兵史敬思斷后,阻滯追兵,苦戰陣亡。
李克用登上城墻,身邊只剩下了幾個人,天明時終于回到了營地。監軍陳景思等三百多人都死在城里。
李克用死里逃生,至此與朱溫勢不兩立。依著李克用的脾氣,回營以后,他要立刻興兵報仇,但他的夫人劉氏很有見識,她說:“汴人無道,自當向朝廷申訴,如果擅自舉兵相攻,天下人就無法分辨是非曲直了。”李克用聽了這一席話,覺得有理,率兵而去,只寫了一封信,質問朱溫。朱溫假作癡呆,回信道:“前夜之變,我一無所知,是朝廷使者和楊彥洪搞的陰謀。楊彥洪今已自取滅亡,望公鑒察。”朱溫把事情推在死人身上,來了個死無對證。
就這樣,老奸巨猾的朱溫用陰謀和武力,在這個困難的時局中一步步冒出了頭角,成為中原最強大的軍閥。
對于李克用的上疏,朝廷無從處理,只得不了了之。不過從此以后,宣武與河東勢成水火,朱李兩家夾河爭雄。這也成為后來后梁政權長期受晉的威脅,最終被對方所取代的一個導火索。
那么,對于風起云涌的動蕩江山,唐王朝這邊又是怎么一個局面呢?
知識點思考 朱溫是如何起家的?
朱溫加入黃巢起義軍,在起義軍中屢立戰功,被提拔為隊長。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二月,黃巢任命朱溫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進攻南陽。漸漸地,朱溫在農民起義軍中有了一定的軍事實權。同年九月,朱溫斬殺黃巢監軍使嚴實,背叛農民起義軍,投降王重榮。這是朱溫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唐僖宗得知朱溫反叛黃巢來降,大喜,詔拜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賜名全忠。
從此,朱溫便與唐朝軍隊一起鎮壓農民起義軍。在這個過程中,朱溫不斷擴充實力。后唐僖宗拜朱溫為宣武軍節度使,宣武軍逐漸成為北方諸鎮中的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