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BIM應用工程師教程
-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
- 967字
- 2019-10-29 10:59:28
第3節 BIM模型拆分及搭建原則
3.1 BIM模型拆分原則
BIM在設計中的應用流程如圖5-17所示。

圖5-17
為了更好地管理模型和適應硬件設備條件,應根據項目類型特點與大小進行模型的拆分和組織,其基本原則如下:
1)先按項目子項進行拆分,每個子項再按照建筑、結構、設備等專業進行模型拆分,各專業模型應按相同的軸網標高系統相互鏈接。
2)對于建筑專業,子項里可根據項目特點再次拆分為“內部”“外部”兩部分,使平面空間等技術設計相關模型與立面造型等細部模型進行區分管理。
3)對于公建類型,建筑專業基本按照“塔樓”“裙房”“地下室”的原則進行模型拆分組合,如果規模特別大,則進一步按樓層或防火分區進行拆分。
4)對于住宅類型,基本按照“戶型”“單元棟型”“地下室”進行拆分組合。
5)對于結構專業,基本按照“塔樓+裙房+地下室”“塔樓+地下室”的原則進行模型拆分組合,如果規模特別大,則進一步按結構分縫分區進行拆分。
6)對于規模龐大的綜合體項目,經過拆分后的模型文件大小不宜超過100MB。
3.2 BIM模型搭建原則
1)應保證BIM模型在各個階段的完整性,對于實際建筑物中土建部分均應搭建模型,粉刷層、砂漿層等小于20mm厚度的,若不做預算深度應用要求的,可用二維圖形表達,其工程量依據土建模型計算。
2)屋面、樓板等結構找坡、大面積建筑找坡,必須通過建模反映真實坡度。
3)建筑墻體應該根據立面材質分類建立,最少應區分內、外兩種類型。
4)建筑圍護結構的定位線必須為核心層(核心中心、核心外、核心內)。
5)所有專業均使用建筑標高,結構專業所有構件建模均依據建筑標高偏移,不另做結構標高系統。
6)所有模型二維注釋的添加原則上使用模型信息的自動注釋提取,以保證項目信息模型的關聯性。
7)構件族內的細小零件模型,如門窗把手等,不應過度細致,曲面宜用多邊形代替。
8)建模過程中應注意對物體進行連接處理,消除不必要或不符合圖紙表達的交線。
9)除陽(露)臺、中庭上空等非閉合或進行功能描述補充的使用文字注釋外,其余均應使用放置“房間”來對功能房間進行注釋。房間高度設至上層樓板底或吊頂。
10)模型建立方法應以高效修改、能逐步深化的思路完成。不應使用速度快但通用性差、修改難的建模方法。
11)結構樓板與建筑樓板(含填充層、面層)應分開建模。
12)除展示用途進行替換外,機械設備、衛生潔具模型應大致反映實際尺寸與形狀,避免精細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