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8.4 直軸設計計算

18.4.1 軸的強度計算

18.4.1.1 按扭轉強度條件計算

這種方法是只按軸所受的轉矩來計算軸的強度;若還受不大的彎矩時,則用降低許用扭轉切應力的辦法予以考慮。在作軸的結構設計時,通常用這種方法初估軸徑。對于不太重要的軸,也可作為最后計算結果。

用這種方法估算軸危險截面直徑的公式見表18-19。

表18-19 按扭轉強度條件計算軸徑的計算公式

注:計算的截面上有一個鍵槽時,應將求得的d增大3%左右;有兩個鍵槽,d應增大7%左右,然后圓整至標準值(GB/T 2822—2005)。

18.4.1.2 按彎扭合成強度條件計算

通常把軸當作置于鉸鏈支座上的梁。軸上零件傳來的力,通常當作集中力來考慮,其作用點取在零件輪緣寬度的中點,軸上轉矩則從輪轂寬度的中點算起。軸上支承反力的作用點,根據(jù)軸承的類型和組合按圖18-6取定。

圖18-6 軸上支承反力的作用點

a)深溝球軸承 b)圓錐滾子軸承 c)兩個深溝球軸承 d)滑動軸承

e=0.5le=0.5d,但不小于(0.25~0.35)l;對調心軸承,e=0.5l

若作用在軸上的各載荷不在同一平面內,則可分解到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然后分別求這兩個平面內的彎矩,再按矢量法求得合成彎矩。

軸的直徑由表18-21的公式計算。

表18-21 按彎扭合成強度條件計算的計算公式

注:1.表中計算d的截面處有按GB/T 1095—2003的標準鍵槽時,應增大軸徑。對于直徑d>100mm的軸,有一個鍵槽增大3%;有兩個鍵槽時,應增大7%。對于直徑d≤100mm的軸,有一個鍵槽時,軸徑增大5%~7%;有兩個鍵槽時,應增大10%~15%。然后將軸徑圓整至標準值(GB/T 2822—2005)。

2.表中未考慮軸向力Fa引起的壓應力。當為壓應力較大的實心軸時,按校核軸的強度,式中α1—考慮軸向力和彎矩的作用性質差異的系數(shù),取法與α相同。

18.4.1.3 按安全系數(shù)校核計算

按安全系數(shù)的校核計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據(jù)材料疲勞極限計算軸危險截面處的疲勞強度安全系數(shù),載荷按軸上長期作用的最大變載荷進行計算;另一種是根據(jù)材料屈服強度計算軸危險截面處的靜強度安全系數(shù)。載荷是根據(jù)軸的短時最大載荷(包括沖擊載荷)來計算的。

危險截面的位置應是彎矩等較大及截面面積較小處。當按疲勞強度計算時,還應考慮應力集中較嚴重處,也就是實際應力較大的截面。當在同一截面處有幾個應力集中源時,取各源所引起的應力集中的最大值。

安全系數(shù)的校核計算按表18-22中的公式計算。

表18-22 按安全系數(shù)校核計算的計算公式

(續(xù))

表18-24 圓角處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

注:當r/d值超過表中給出的最大值時,按最大值查取KσKτ

表18-25 環(huán)槽處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

18.4.2 軸的剛度計算

一般機械制造業(yè)中,軸的許用撓度[y]、許用偏轉角[θ]和許用扭轉角[φ]見表18-28。

表18-28 軸的許用撓度[y]、許用偏轉角[θ]和許用扭轉角[φ]

18.4.2.1 軸的彎曲變形計算

要精確計算出軸的彎曲變形是比較困難的,除受力和支承情況外,軸承和機座的剛度,配合在軸上零件的剛度,以及軸的局部削弱等都影響到軸的變形。計算時,通常按簡化方法計算。對于有較大過盈配合零件的軸段,可取零件輪轂直徑作為軸的剛度計算直徑。

軸的彎曲變形可采用材料力學的圖解法,當量直徑法或能量法來計算。圖解法比較適用于求軸上多點變形量,或整根軸的撓度曲線;當量直徑法是把階梯軸當作直徑為de的等直徑軸來計算,只適用于對各段直徑相差很小的階梯軸的近似計算;當只需比較精確的計算軸上某幾個特定點的變形,或利用計算機時,建議用能量法。

(1)當量直徑法 把階梯軸,連同較大過盈安裝在軸上的零件,當成直徑為de的等直徑軸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L——軸的計算長度,當載荷作用于兩支承之間時,L=l,當載荷作用在懸臂端時,L=l+K;(l為兩支承之間長度;K為軸的懸臂長度);

li——階梯軸i段的長度;

di——階梯軸i段的計算直徑;

n——階梯軸計算長度內軸鍛數(shù)。有了de,可用表18-29所列不同受載情況和疊加法,求得所需部位的變形量。注意不同載荷位置可有不同的de

表18-29 軸的撓度y與偏轉角θ的計算公式

注:1.撓度yy軸線方向相同時為正,反之為負。如只需確定絕對值,則可不必考慮正負號。

2.支承處的偏轉角θ,當撓度yx增大而增大時為正,反之為負。

(2)能量法 用能量法計算軸的彎曲變形時,需要先按軸的計算直徑繪出軸的外形和彎矩圖(見圖18-12a、b);如需計算A處的撓度yA,則在A處加一單位力Fi=1(與變形方向相同),并繪出其彎矩M′圖(見圖18-12c);如需計算B處的偏轉角θB,則在B處加一單位力矩Mi=1(與變形方向相同),并繪出其(M′)圖(見圖18-12d)。然后按MM′及軸截面的連續(xù)性,把軸分為n段(見圖18-12),則按下式計算變形處的變形量Δi(撓度yA或偏轉角θB):

圖18-12 能量法計算軸變形簡圖

式中,積分值及符號說明見表18-30。

表18-30 積分值

注:1.如MM′的方向相反,則其中一個取“+”,另一個取“-”。

2.如軸段為空心圓柱形,則表中的d4要用(d4-d40)代替。

如果軸上各載荷不在同一平面內,則可把這些載荷分解成為互相垂直的兩個平面內的分力,分別算出在這兩個平面內各截面的yθ,然后用矢量法求出合成撓度和合成偏轉角θ

18.4.2.2 軸的扭轉變形計算

軸的扭轉變形,用每米軸長的扭轉角φ來表明。圓軸的扭轉角φ計算公式見表18-31。

表18-31 圓軸扭轉角φ的計算公式 [單位:(°)/m]

18.4.3 軸的設計計算舉例及設計計算程序

【例18-1】 已知傳遞的功率P=13kW,轉速n=200r/min,齒輪的齒寬為100mm,齒數(shù)z=40,模數(shù)mn=5mm,螺旋角β=9°22′軸端裝有聯(lián)軸器。試設計傳動帶運輸機減速器的主動軸。

【解】 (1)根據(jù)機械傳動方案的整體布局,擬定軸上零件的布局和裝配方案 考慮整體布局,擬定不同的裝配方案進行分析對比,選用圖18-12所示的裝配方案。

(2)選擇軸的材料 該軸傳動中小功率,且轉速較低,故選用45鋼,調質處理。其力學性能由表18-19查得σb=640MPa,σs=355MPa,σ-1=275MPa,τ-1=155MPa,[σ-1]=60MPa,τs=207MPa,ψσ=0.2,ψτ=0.1,由表18-20查得A=115。

表18-20 幾種常用軸材料的[τ]與A值

注:1.表中A值已將彎矩的影響考慮在內,當軸上彎矩較小時,[τ]取較大值,A取較小值。

2.當軸徑較大或用Q235、35SiMn時,取較大的A值。

(3)初步估算軸的直徑 由表18-19公式初步估算的軸徑為

考慮裝聯(lián)軸器加鍵,將其軸徑增加3%左右,故取錐形軸伸的大端直徑為50mm。

(4)軸上零部件的選擇和軸的結構設計

1)聯(lián)軸器的選用。根據(jù)工作要求選擇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由第23章查得K=1.25,則計算轉矩:

依據(jù)軸徑d=50mm和Tca選擇聯(lián)軸器的型號:LX4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允許最大轉矩[T]=2500000N·mm。

2)初步選擇滾動軸承。根據(jù)軸的受力,選取60000型深溝球軸承。為了便于軸承的裝配,取裝軸承處的直徑d=55mm。初選滾動軸承為6311,其尺寸為d×D×B=55mm×120mm×29mm,定位軸肩高度h=5mm。

3)根據(jù)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Ⅵ-Ⅶ軸段為d=50mm圓錐形軸伸,查表1-24,d=50mm的軸伸長lⅠ-Ⅱ=82mm(長系列),與聯(lián)軸器的錐孔長度L1=84mm相配合適。Ⅴ-Ⅵ軸段直徑為dⅤ-Ⅵ=50mm,長度根據(jù)軸承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lián)軸器左端面間的距離l=30mm,故取lⅤ-Ⅵ=56mm,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Ⅲ-Ⅳ的直徑dⅢ-Ⅳ=56mm;齒輪的右端與右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輪轂的寬度為100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輪轂寬度,故取lⅢ-Ⅳ=98mm。齒輪的左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度h>0.07d=3.92mm,取h=4.5mm,則軸環(huán)處的直徑dⅡ-Ⅲ=65mm,軸環(huán)寬度b≥1.4h=6.3mm,取lⅡ-Ⅲ=15.5mm。這里15.5mm是按齒輪距箱體內壁之距離取10.5mm,考慮到箱體的鑄造誤差,在確定滾動軸承位置時,應距箱體內壁3~5mm距離,這里取5mm;Ⅵ-Ⅶ段長度取與軸承寬B相同,則lⅠ-Ⅱ=29mm;Ⅳ-Ⅴ段長度為

lⅣ-Ⅴ=(15.5+2+29+2.5)mm=49mm

至此,已初步確定了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4)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齒輪、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齒輪與軸的鍵由表7-4查得b×h×L=16mm×10mm×90mm(GB/T 1096—2003),軸上鍵槽深t=6mm。另外,為了保證齒輪與軸配合有良好的對中性,由表18-3選擇齒輪輪轂與軸配合為H7/n6;半聯(lián)軸器與軸聯(lián)接,選用平鍵12mm×8mm×70mm。滾動軸承與軸的配合取k6。

5)確定軸上圓角和倒角尺寸。參考GB/T 6403.4—2008,取軸各處的倒角和圓角見圖18-14。

圖18-14 軸工作圖

(5)軸的受力分析

1)作出軸的計算簡圖。按照18.4.1.3節(jié)的方法,得到軸的計算簡圖如圖18-13所示,有a=b=80mm,c=170mm。

圖18-13 軸的結構、載荷分布及彎曲變形計算圖

2)軸受外力的計算。軸傳遞的轉矩為

齒輪的圓周力為

齒輪的徑向力為

齒輪的軸向力為Fa=Fttanβ=6125×tan9°22′N=1010N

聯(lián)軸器因制造和安裝誤差所產生的附加圓周力Fo(方向不定),故圖中以假想線表示:

3)求支反力。為方便計算,分別在水平面內和垂直面內進行計算。

① 在水平面內的支反力(見圖18-13):

由ΣMA=0,得

由ΣZ=0,得

RAz=Fr-RBz=(2259-490)N=1769N

②在垂直平面的支反力(見圖18-13e):

由圖可知,

③由于Fo的作用,在支點AB處的支反力(見圖18-13g):ΣMB=0,得

④合成支反力。按可能最大的支反力計算:

(6)軸的強度計算

1)按彎扭合成強度條件計算。

①計算彎矩、畫彎矩圖。由齒輪的作用力在水平平面的彎矩圖(見圖18-13d):

MDz=RAza=1769×80N·mm=141520N·mm

由齒輪的作用力在垂直平面的彎矩圖(見圖18-13f):

MDy=RAya=3063×80N·mm=245040N·mm

由齒輪作用力在D截面的最大合成彎矩:

Fo的作用作出的彎矩圖(見圖18-13h):MBo=Fo×c=2483×170N·mm=422110N·mm。

該彎矩圖的作用平面不定,但當其與上述合成彎矩圖共面時是危險情況。這時其彎矩為二者之和。如截面D的最大彎矩:

②畫轉矩圖(見圖18-13k):

T1=620750N·mm

③校核軸的強度,選擇計算彎矩Mca=較大、軸直徑較小的抽剖面校核計算。這里截面D計算彎矩最大,截面E計算彎矩亦較大,軸直徑小,確定校核此兩截面。

轉矩按脈動循環(huán)變化計算,由表18-21的公式:

兩截面都是σ≤[σ-1]=60MPa,安全。

2)按安全系數(shù)校核計算:

①按疲勞強度的安全系數(shù)計算。根據(jù)軸的結構尺寸及彎矩圖,截面D處彎矩最大,且有齒輪配合和鍵槽引起的應力集中;截面B處彎矩較大,且有軸承配合引起的應力集中;截面E處彎矩也較大,直徑較小。故這些截面都屬危險截面,應進行疲勞強度的安全系數(shù)計算。下面僅以D截面為例。

由于軸轉動,彎矩引起對稱循環(huán)的彎曲應力,其應力為

式中W——抗彎截面系數(shù),由表18-27的公式求得

表18-27 抗彎截面系數(shù)W和抗扭截面系數(shù)WT的計算公式

(續(xù))

注:開有鍵槽的軸和花鍵軸,也有按內接圓直徑計算其抗扭截面系數(shù)的。

彎曲正應力的平均應力σm=0根據(jù)表18-22中公式

式中Kσ——正應力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由圖18-7按鍵查得Kσ=1.82;按配合H7/n6查得Kσ=2.3,此處取Kσ=2.3;

圖18-7 彎曲時,螺紋、鍵槽、橫孔及配合邊緣處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Kσ

(在鍵槽或花鍵的中段處,可取Kσ=1,齒輪軸的齒取Kσ=1,滾動軸承與軸配合按H7/r6配合選擇,蝸桿螺旋根部可取Kσ=2.3~2.5,Rm≤700MPa取小值,Rm≥1000MPa取大值)

β——表面質量系數(shù),軸徑車削加工,Ra=1.6μm,由圖18-9查得β=0.92;

圖18-9 各種加工情況的表面質量系數(shù)β

1—Ra≤0.08μm 2—Ra=0.08~0.32μm 3—Ra=0.32~2.5μm 4—Ra=2.5~20μm 5—不加工

εσ——正應力尺寸系數(shù),由圖18-11查得εσ=0.81。

圖18-11 零件的絕對尺寸影響系數(shù)εσ、ετ

1—Rm=500MPa的碳素結構鋼εσ 2—Rm=1200MPa的合金鋼εσ 3—各種鋼的ετd>100mm時查曲線1

考慮到軸上作用的轉矩總是有些變動,故單向傳遞轉矩的軸的扭轉切應力一般視為脈動循環(huán)應力:

式中WT——抗扭截面系數(shù),由表18-27的公式求得

根據(jù)表18-22中公式:

式中Kτ——切應力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由圖18-8,按鍵查得Kτ=1.61,按配合查得Kτ=1.7,此處取Kτ=1.7;

圖18-8 扭轉時螺紋、鍵槽、橫孔及配合邊緣處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Kτ

(在螺紋處,可取Kτ≈1,蝸桿螺旋根部Kτ=1.7~1.9,滾動軸承與軸配合處按H7/r6選擇)

ετ——切應力尺寸系數(shù),由圖18-11查得ετ=0.76。

由表18-22中公式:

由表18-23的許用安全系數(shù)可知,D截面是安全的,其他危險截面也應進行校核計算。

表18-23 許用安全系數(shù)[S]、[Ss]

注:當軸的損壞要引起嚴重事故時,上述安全系數(shù)還應適當加大30%~50%。

②按靜強度的安全系數(shù)計算。取最大瞬時靜載荷為額定載荷的兩倍,也要分析危險截面。這里仍以D截面的計算為例。

按表18-22中的公式:

由表18-23的靜強度計算安全系數(shù)可知,靜強度是安全的。

(7)軸的剛度計算 考慮到D處的撓度大時,將使齒輪的嚙合狀態(tài)變壞。下面用能量法計算軸上截面D的撓度yD。為此,在D截面上加單位力Fi=1(圖18-13i)其彎矩圖如圖18-13j所示。將軸上存在M′部分分成五段,其各段長度、直徑和彎矩值如圖18-13所示。根據(jù)表18-30中公式計算D點之撓度。

由齒輪作用力在水平平面內D截面的撓度:

由齒輪作用力在垂直平面內D截面的撓度:

由齒輪作用力在D截面的合成撓度:

F0力的作用引起在D截面的撓度:

D截面可能產生的最大撓度:

yD=yD′+yDo

=(5.563×10-3+7.149×10-3)mm

=0.013mm

許用撓度量由表18-28可知:

[y]=(0.01~0.03)mn=(0.01~0.03)×5mm

=0.05~0.15mm

yD<[y],軸的剛度夠。

(8)校核鍵的連接強度(略,第7章)

(9)驗算軸承壽命(略,第19章)

(10)根據(jù)計算結果修改設計 軸及軸上零部件在強度、剛度、壽命的計算中,如有過于富裕或不夠時,都應對軸的結構及幾何尺寸,以及軸上零件的布置進行修改,直到取得滿意的結果。

(11)繪制軸的工作圖(見圖18-14) 在此例題中,(1)~(11)的步驟是軸通常設計的程序。對不太重要的軸,這個程序中的某些內容可以省略。對于高速軸還應作振動穩(wěn)定性計算。

18.4.4 軸的臨界轉速計算

由于軸和軸上零件的質量分布不均勻、制造與安裝誤差及軸的變形等原因,將產生以離心力為表征的周期性干擾力,從而引起軸的振動。如果這種干擾力的頻率與軸的自振頻率相同或接近時,軸要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產生共振現(xiàn)象時軸的轉速,稱為臨界轉速。軸的臨界轉速計算的目的是使軸的工作轉速避開臨界轉速,以防止發(fā)生共振。

軸的振動分為橫向振動、扭轉振動和縱向振動三類。軸在工作時,最可能發(fā)生的是橫向振動。

一根軸的臨界轉速從低到高分別稱為一階臨界轉速ncr1、二階臨界轉速ncr2、…。機械設計中常用到的是一階臨界轉速。設計時,應使軸的轉速不得與任何一階臨界轉速相接近。一般要求:對于工作轉速低于一階臨界轉速的軸,應滿足n≤0.75ncr1;對于工作轉速高于一階臨界轉速的軸,應滿足1.3ncrRn≤0.7ncr(R+1)R=1,2,…)。

軸的臨界轉速的高低,取決于軸的形狀和尺寸、軸的支承形式、軸材料的彈性模量和軸上零件的安裝形式、質量及分布。要精確計算其值比較復雜,可用下面的方法近似計算軸的一階臨界轉速。

將軸簡化為帶多個質量為WiGj的圓盤,且軸的自身質量為W0,截面當量直徑為de的光軸振動系統(tǒng)見表18-32的簡圖。這些光軸的一階臨界轉速可按表18-32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當量直徑de按下式計算:

表18-32 光軸的一階臨界轉速計算公式

(續(xù))

注:1.表列公式適用于彈性模量E=206GPa的鋼軸。

2.當計算空心軸的臨界轉速時,應將表列公式乘以1-γ2γ為空心軸的內徑d0與外徑之比)。

式中di——第i段軸的計算直徑(mm);

li——第i段軸的長度(mm);

ζ——經驗修正系數(shù),若階梯軸最粗一段長度或幾段軸的長度超過全長的50%時,可取ζ=1;小于15%時,此段當作軸環(huán),另按次粗軸段考慮,一般最好按照同系列機器的計算對象,選取有準確解的軸試算幾例,從中找出合適的ζ值,例如,對一般的壓縮機、離心機或鼓風機轉子,可取ζ=1.094。

表18-33 一端外伸軸的系數(shù)λ1

表18-34 兩端外伸軸的系數(shù)λ2

軸的自身質量包括不算作圓盤的其他軸上零件,如套筒等。軸的計算直徑指緊配合在軸上的零件,使軸的抗彎剛度增加而考慮的直徑。這里僅介紹了軸一階臨界轉速的計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阿合奇县| 健康| 逊克县| 灵寿县| 伊金霍洛旗| 巴马| 郯城县| 富源县| 涟源市| 丘北县| 清苑县| 丰县| 德安县| 龙口市| 陆丰市| 陕西省| 盱眙县| 大埔县| 博白县| 吉首市| 长寿区| 兴业县| 精河县| 饶平县| 喀喇沁旗| 余姚市| 岗巴县| 明水县| 广南县| 霞浦县| 阳原县| 清远市| 长阳| 比如县| 湖南省| 顺义区| 舞阳县| 大冶市| 城市|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