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民族一家親之義診篇
- 護士的學生時代
- 愛.柚子
- 2230字
- 2019-11-13 15:51:34
伯伯和他們一起交流著,是在問些身體健康的問題還是生活中的事情,哥哥和芯檸都不知道。
“伯伯好厲害”芯檸由心的夸贊著。
哥哥望了她一眼,微微一笑“他會說十三種少數民族的語言”
芯檸微微一怔。像伯伯這種在邊疆一扎根就是一輩子的醫生,自學十三種少數民族語言,每周都外出義診,默默的做著實事的人,怎么看都是滿滿正能量的存在。芯檸心里很服,很服的那種。
在這里,芯檸和哥哥可以小聲說話。只要聲音不是很大,表情很愉快放松,就不會引起多大的注意吧,芯檸心想,反正他們也不會聽懂漢語。等等,是能聽懂呢還是不能聽懂呢?如果能的話,為什么伯伯一開始就說他們的語言呢,如果不能的話,他們接待的游客大部分應該是漢族才對,不可能來此旅游的人都必須會他們的語言才是。
那到底是能聽懂,還是不能聽懂呢?芯檸迫切想知道這個答案。
“哥,他們能聽懂漢語嗎?”芯檸小聲的拋過去這個問題。
“能。”哥哥簡單把答案拋過來。
走過前面這排標準式的蒙古包,后面的氈房充滿了濃郁的生活色彩。放眼望去,氈房前面都是奔跑的小羊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芯檸忍不住拍了幾張照片。氈房的門簾上繡著五顏六色幾何的圖案,雖說不上有多好看,但是純手工縫制的布料加之純手工繡制的圖案,給人一種濃濃的家的味道,很親切。
隨著一聲馬叫聲,對面一個少年小伙子騎馬勒著韁繩過來了。
“是醫生嗎?我阿爸需要治療”,小伙子急匆匆的往這邊喊道。
漢語雖說的不太流利,但能讓人聽懂已經很好了。
幾個人剛要掀開門簾,伯伯一聽立馬退了回來,跟長者說先去看看情況。
少年從馬上下來,把哥哥手中的藥箱接過去,給伯伯指了指方向,伯伯騎上馬就走了。
留下芯檸在風中凌亂。出診還要學會騎馬嗎?
藥箱被伯伯背走。哥哥也輕松了很多。芯檸和哥哥,還有少年,一同跑步前往。
“為什么不把車開過來呢?”芯檸氣喘吁吁的問道。
“這里是生活區,牛羊很多,不方便”哥哥答。
芯檸四處又看了看。
“你阿爸什么情況?”哥哥問那位少年。
“從昨天開始就高熱不下,不吃飯不喝水,現在也不說話了,渾身很燙。”少年焦急的闡述。
一路小跑到一座氈房門前,少年喊了一聲,迎出了一位頭戴圍巾的婦人。
“阿媽,醫生來了嗎?”少年急切的聲音
“來了,來了,在看病呢。這兩位客人請進。”
芯檸一進氈房,眼睛一亮,天啊,這氈房內也太漂亮了吧。
哥哥急匆匆的趕到伯伯身邊,給伯伯當助手。芯檸站到一邊,看著,學著,等著有用到自己的地方。
哥哥幫忙測血壓,測血糖,伯伯在施針止痛。在伯伯的指導下,芯檸幫忙用冷水降溫。
經過一番查體及詢問。
“單純性胰腺炎急性發作”
伯伯慢慢的說道,
“剛剛的針灸能鎮痛四個小時。你們剛叫的救護車還有一個小時就到了,我先給患者輸上抗炎藥,等到救護車來應該沒啥大問題。你趕緊準備醫保卡,身份證,帶上錢,可能要在醫院住上幾天。到了醫院,根據檢查結果,再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法。”
在等救護車到來的這段時間,芯檸除了給患者繼續冷水降溫,就是看著哥哥打針輸上的液體,坐在地毯上無聊,便細細打量起這氈房內景致。
從一進門時就被這滿屋的闊氣與整潔所吸引。
一個蒙古包就一個房間,整個的寬敞明亮就讓人舒坦。地上鋪著一條大大的紅色地毯,覆蓋了整個地面。四周墻壁上也是掛滿了一條條的壁毯。在諾大的炕上還有一層層的親手縫制的單子鋪著,在炕的那頭還有沒有繡完的手工品。在一塊墻壁的某個區域里,還掛有動物的皮毛,不像是牛羊的。
大媽取了碗,過來給芯檸倒了一碗奶茶。
小小蒙古包內很快來了一些聽到消息的鄰居或者是親戚。
大人們圍坐在一起,聽伯伯講疾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
少年不放心阿爸,和芯檸待在一起。
“你叫什么名字呢?”芯檸問少年。
“我的本族名字很復雜,一不小心說錯的話會很難聽,我給自己取了一個漢族名字,很簡單的,叫小米”少年認真的回答。
“為什么要叫小米呢?”芯檸追問
“因為喜歡小米手機”男孩兒不好意思。
“奧,原來這樣,我還以為有什么其他的含義呢”
芯檸捂住自己嘴巴,微微一笑,生怕自己的大嗓門兒會笑出聲來。這樣的情況下,實在是不太合適。
“姐姐呢?叫什么名字?”小米追問著
“芯檸,芯蕊的芯,檸檬的檸”,芯檸看著少年說道。
“你們日常飲食習慣是什么樣的呢?”芯檸繼續問道。
“我們吃的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一日三餐,白天的兩餐,主要是飲用磚茶和茯茶煮出來的清茶或奶茶,奶茶是在煎好的濃茶里加點鹽,兌點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麥,這是早餐和午餐。晚上吃一頓帶有肉、面的主食,并且大量飲茶。”
少年說的很詳細。
芯檸聽的很認真。
“為什么奶里面要放茶呢?聽上去好像一日三餐離不開茶”芯檸把疑問說出。
“我們可以一日無菜,但不可以一日無茶。大量飲茶,冬可驅寒,夏可解暑。因為食肉多,喝茶可幫助消化和增加營養。這些都是阿爸教的。”少年一邊說,一邊看著他的阿爸。
“救護車來了”
一瓶液體還沒有滴完,車就到了,不塞車的路就是快。
送走了少年和他的阿爸阿媽,伯伯帶著哥哥和芯檸繼續走向下一個氈房。
每個氈房內都會有人,只要是人,就有或大或小的問題。
只要不是需要急診搶救的,哪怕是需要住院治療的,伯伯都會耐心的講解。
要么給人扎上幾針針灸,再給幾貼膏藥,要么就把藥品直接拿了過來給患者服用。
走了大概六七家。伯伯說,剩下的住戶只能下周再來了。
回到村長家里,(這里不知道是該稱呼村長還是族長,大小是個管事兒的。)伯伯做了記錄交待。帶著哥哥和芯檸就回了。
好客的民族人是不想讓客人餓著肚子回去的,可是伯伯是個有原則的人。推不過盛情,被人裝了一桶牛奶扔在了車上,哥哥隨即把錢扔在了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