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如年少模樣
- 那些年,風把我們吹散了
- 清風山水郎
- 1983字
- 2021-07-16 10:42:30
你知道現代年輕人日常慣用的佛系三連是什么嗎?“都行吧,算了吧,隨它去吧。“佛系“這個詞像是早有預謀一樣,一出現,就霸占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這幾年,這個網絡熱詞,潛移默化地根植進眾多年輕人的生活觀念之中。和曾經的朋友圈跟風、玩梗相比,現在時常掛在嘴邊的“佛系“更像是年輕人的一種保護色。
日劇《俠飯》里的男主角良太,從畢業那天起,頭上就頂著三流大學畢業生的標簽,面試過好幾家公司,但都和他預想的一樣,沒有通過。他常說:“誰讓我們是三流大學的畢業生呢。“
幾番周折,同學春菜給他介紹了一家小型廣告公司,讓他好好準備面試。良太滿口答應,可面試前一晚,他卻只在家里悠哉地發呆。同住的大叔責備良太,叫他去準備面試相關的材料。
良太卻滿不在乎地說:“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某個地方妥協著。“說完自顧自地繼續發呆。
和你想的一樣,第二天的面試依舊以失敗告終。良太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態度,其實就是一種“假佛系“。
迷茫,有時候只是一種自我欺騙。
或許很多人都曾因為懷疑自己,害怕面對失敗,所以茫然無措地站在偌大的世界里,想要尋找一個安全的藏身之地,開始一種溫和的自暴自棄。
他們把假裝佛系,當成自己的保護色。畢竟比起努力過后的落敗,因為不爭取而沒收獲的結局,會顯得更體面,更容易接受。
我一個前同事,去年一直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研。但在公司的時候,也沒怎么看見她學習,下班之后也總是拉著我們出去吃飯逛街。
那時候有同事問:“你不抓緊回家復習啊?“她的原話是:“重在參與啊,反正考不上我還可以繼續工作。“
當時大家都覺得她可能真的不是很在意,后來由于疫情,她報考的學校遲遲沒有出成績。她每天在群里定時轟炸,和我們說自己好幾天睡不著覺,焦慮到不行。
后來成績出來了,她像大家意料之中的那樣落榜了,可是她卻對這個結果憤憤不平,各種抱怨。
可是這種假佛系,不過是自我安慰的糖衣,為一切懶惰和對生活的消極裹上一層糖霜,目的就是自我欺騙。
這種自我欺騙無法治愈人的焦慮,一切麻痹都是暫時的,只能讓人在反復自我懷疑的怪圈中越陷越深。
付出多少生活就會還給你多少。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佛系,最后卻對結果耿耿于懷。這完全是不盡人事,全聽天命,最后還要責備命運沒給自己一個好結局。
其實很多把佛系掛在嘴上,踐行在生活中的人,多半都做不到知行合一。嘴上說著無所謂,不期待,可結果擺在眼前時,比誰都難受。
可是又能怪誰呢?假裝沒有期望,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失望。你有注意過,身邊真正很佛系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嗎?
前段時間看見朋友圈里一篇電影解讀的文章,點進去發現竟然是我同學做過的一個公眾號。瞄了一眼閱讀量,已經是10w+了。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她經常熬到深夜準備電影素材,白天繼續寫稿。洋洋灑灑幾千字,可發到朋友圈也沒什么閱讀點贊,那時候她只是笑笑說:“我喜歡嘛,有沒有人看無所謂。“
和以前的同學聊起她,有人說她撞了大運,上大學的時候每天窩在宿舍里,性格也是不爭不搶的,沒想到最后混得這么好。
成功來自專注。可只有我們那些曾經住在一個宿舍的人知道,她能做到今天,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堅持。
其實生活中每個實現理想的人,都在腳踏實地地努力著。只是這個過程中,他們總是默默地拼盡全力,對于結果總是不屑一顧。
因為當一個人真的做到專注于過程時,最后的成功都是水到渠成的。真正的佛系,從來都是竭盡所能后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曾經一個朋友突然莫名其妙說道:“柳倩,我問你,如果有件事我很想做,但是又怕自己后悔,該怎么做?”
我直截了當道:“做了怕后悔?這本來是句廢話啊,明擺著不做是肯定后悔的,既然做了是‘有可能’后悔,為啥不做?陳如初啊陳如初,你是不是腦子給門板夾到了?”
好不容易扳回一城的我有些洋洋得意。
低頭前行的陳如初輕聲道:“是啊。”
我好奇問道:“還有你陳如初猶豫不決的事情?”她說是啊。
不后悔每一種選擇,就是最好的人生。
顧城在《避免》那首詩里寫過:“你不愿意種花,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有的人說,努力了,也有可能會失敗啊,那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去努力。努力的確一直都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但人總歸是努力過,才有機會成功啊。
當然,我并不想去評價不努力這件事,只是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不夠努力也好,過得沒那么好也罷。
不要讓假佛系,甚至是其他任何事情成為自己的借口,不要讓這些借口,掩蓋了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
我知道,承認自己還不夠努力也需要勇氣,我希望我們都能擁有這種勇氣,這也是一種力量,在往后的生活里支持著我們,不斷前進。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誰都有停下來休息的權利。只是要記得,不管怎么樣都不要對自己失望。
你不必非要第一個沖向終點,但起碼回首來路時,能坦然地說:“我無愧于自己。“累了就停下歇歇,歇夠了也要能隨時重振旗鼓,再次出發。一如年少模樣,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