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生之準則,立萬世之常青
/文
七十三歲,我會怡養天年.而您卻走上創業之路.本應在家享受兒孫繞膝,三世同堂.您卻走上為人民服務的榮光之路上.
沒有教師,您去請.沒有校舍,您去借.沒有標本,您去找.那一個個寒冷的冬夜.您守在墳地墓地,吃不上熱飯,甚至喝不上水,八旬高齡的您就是為了給學生們,找到骨架標本.
終于您的熱誠打動了各級領導.我們澍青醫學專科學校,有了自己的固定教室,自己的教師.就在航海路馮莊,那是多少醫學愛好者的夢鄉.門口經常鋪蓋滿地,都是求學的鄉下醫郎.您把學校的結構一再調整.爭取所有學生都能有地方學習,有地方安寢.這么大的成績對于任何人,都是無限榮光的,而您說這遠遠還不夠.于是您依然騎著那個破舊的自行車.走在學校發展的艱辛路途上.
八旬老人,在風云變幻不定的天下,孤獨的行走著.不!您不孤獨.因為您有夢想和事業陪伴.您的努力為您贏了一個個名譽.那不是您所在乎的,您在乎的是學生的學業學校的未來建設.
由于學校規模一天天擴大.在九八年,我們學校在馬寨一片荒灘上再次建立,占地五百多畝.有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護理實訓樓等.設備全省一流,市級重點.擁有這么成就和事業.您的生活依然像苦行僧.出門辦事自行車.在您八十四高齡時,因為學校新址與家相距過遠和家人的多次勸告,您才買了一輛二手殘疾人摩托當作代步工具.學校不是沒有車,但是您說那是接送老師用的.
九十高齡的您.還親自上講臺,教導學生們:必須有高尚之醫德,方能悟化出精湛之醫術.您還經常提醒學生:尚品德,尊知識,比貢獻,賤浮華.
在公元二零零六年八月三日.那個炎熱的夏天,您不舍的離開了人間.您的遺愿就是,把一生所創成就和自己的遺體全捐給人民,捐給社會,捐給國家.您其實不曾離去.您其實萬世流芳,您可比華佗,因為不僅治病而且育人.您是杏林的一棵常青樹.您真的‘樹人生之準則,立萬世之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