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輕干部需要堅守的三項基本原則(1)
書名: 給領(lǐng)導干部的七十二條建議作者名: 曉山本章字數(shù): 7732字更新時間: 2019-09-27 15:19:08
向前
向上
向善
所謂原則,是指說話或行事所依據(jù)的法則或標準。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官有做官的原則。做官先做人,好人未必能做官,但做官一定要好人。努力做好人,就須寬闊胸懷,具有積極心態(tài),擁有助人情懷,正確看待得失,自覺珍惜友情,常存誠信之心、憐憫之心、感激之心、敬畏之心,并且能夠不斷完善自我。努力做好官,最為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動機、科學的思想和能夠付出與擔當。做人也好,做官也罷,總而言之,必須始終向前、向上、向善,這是三項基本原則,或者說重大原則,也是人類共通的指向。所以說,年輕人既然當了干部就得永遠向前向上向善。
一、何謂向前向上向善
古今中外關(guān)于向前向上向善的論述數(shù)不勝數(shù),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對向前向上向善的看法和認識也不盡相同,見仁見智,但概括來講共性的認識就是面向未來、追求進步、品行高尚。具體來說,又都有各自的內(nèi)涵和外延。
(一)關(guān)于向前。“前”是方向,“向前”是指向前看、朝前走,就是向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前行,不糾結(jié)于過往,不困惑于眼前,始終著眼長遠、面向未來。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搞準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奮斗的目標,生活才不會迷失。方向不對,努力也白費。人生是一場沒有回程的旅行,不能彩排,更不能“倒帶”,不會因個人喜悲而停下腳步,始終以現(xiàn)場直播的狀態(tài)不斷向前。歷史總是向前的,它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成功者從來都是想盡一切辦法向前走,哪怕只有半步。正如我們的國歌所唱的那樣:“前進!前進!前進進!”又如我們的軍歌唱的那樣:“向前,向前,向前!”只有向前,我們才能進步,才能勝利;只有向前,我們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但向前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因此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向前,值得每一位年輕干部用心把握。這就需要始終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不忘初心,向著目標前行,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屈不撓地拼搏奮斗,直至走出困境,是一種不畏艱難、奮勇爭先的向前;犯了錯誤,能夠吸取教訓,及時改正,是一種錯而能改、正視自我的向前;為了夢想不斷努力,朝著目標一步步接近,是一種心懷理想、與時俱進的向前;風物長宜放眼量,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勇敢生活、著眼未來的向前。
(二)關(guān)于向上。“向上”從字面看就是朝向較高或最高的位置,就是積極進取、向好的方向不懈努力。向上是一種心態(tài),就是不滿足于過去和現(xiàn)在,有所追求;向上是一種精神,不畏艱險,勇攀高峰;向上更是一種品質(zhì),是激活其他一切的優(yōu)良品質(zhì)。1951年9月,毛澤東同志接見參加國慶的安徽代表團時,送給渡江小英雄馬三姐一個筆記本,并在扉頁上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上的原動力是“好好學習”,學習的目的是掌握向上的知識和本領(lǐng)。閱讀古今中外一些杰出人物的傳記,他們的成長軌跡和人生經(jīng)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永遠懷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其實,向上并不玄乎,很直觀、很直白,也很容易理解。一棵幼苗扎根土壤,吸收陽光雨露,不斷茁壯成長,直至長成參天大樹,是一種從矮小到高大的向上;一個登山者拾級而上,從山腳到山腰再到山頂,是一種從低處到高處的向上;一個人從不知道學習到知道學習再到努力學習,是一種從無知到有知的向上;一位同學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身體不斷長高、心智不斷成熟、學業(yè)不斷精進、學識不斷豐富,是一種從幼小到成熟的向上;一個干部從不太成熟到有經(jīng)驗、能勝任再到優(yōu)秀和卓越,更是一種向上。
(三)關(guān)于向善。“善”就是心地仁愛、品質(zhì)淳厚,就是好的行為和品質(zhì)。可以這樣說,在一切道德品質(zhì)之中,善良是世界上最需要、最高的道德品質(zhì),它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是靈魂深處最美的音符。只有善良,才能戰(zhàn)勝人心的自私與貪婪,為社會和諧留出足夠的寫意空間。善與惡的取舍,也是區(qū)分好人與壞人的最直接標準。古人曾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至樂莫若行善”。向善有什么好處呢?簡單地說,人行善,福未至,禍已遠;人行惡,禍未至,福已遠。向善并不是遙不可及、虛無縹緲,而是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群眾有困難,能夠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慷慨相助,這是一種助人為樂、關(guān)愛弱者的向善;忠于職守,盡職盡本分,不投機取巧,這是一種崇尚誠信的向善;看到違法違紀行為,勇敢地站出制止,敢于斗爭,這是一種正義凜然、俠肝義膽的向善;看到他人成功了、富裕了、健康了、快樂了,不嫉妒、不眼紅、不猜忌、不刁難,真心誠意地為他人祝福,這是一種心地純正的向善。當然,向善并不是絕對的,雖說不能一概而論,但可以用一個簡單樸素的標準衡量,那就是,一般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向善的,那就應該是向善的,反之亦然。
二、向前向上向善意義重大
向前向上向善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是國家民族生生不息、昂揚奮進的力量源泉,是個人成長進步的意志基礎,也是年輕干部應當具有和必須承擔的突出特點和時代使命。向前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一種巨大的正能量,像太陽的光芒照亮全社會,照亮每個年輕干部的人生之路。
(一)向前向上向善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大家知道,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演變中,向前向上向善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推動力量,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發(fā)展進步,根源在于我們都擁有一顆向前向上向善的心。可以說,人類文明的起源史、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向前向上向善的奮斗史、奮爭史。回顧人類歷史,原始社會的人類為了求生存,過著抱團取暖、集體狩獵的群居生活,以最淳樸真摯的感情對待同伴,既與天斗又與地斗,既改造客觀世界又改造主觀世界,整個社會和諧而充滿溫情。進入階級社會后,人性惡的一面膨脹,欺騙、陰謀、屠殺等各種“毒素”在人類社會中蔓延,直至今日仍有很大市場。但必須承認,無論是哪一種社會形態(tài),人性向前向上向善的本質(zhì)都貫穿始終。不管是封建社會“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還是資產(chǎn)階級追求人類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家,都把向前向上向善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和價值理念,并最終形成廣泛的共識。正是在向前向上向善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下,我們有了“仁義禮智信”,懂得了“溫良恭儉讓”,從五馬分尸、千刀萬剮的嚴刑峻法進化到了現(xiàn)在的人道主義刑罰;從原來的世代奴隸永世不得翻身進步到了現(xiàn)在的人人平等;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前進到了當今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我們今天平和安逸的幸福生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更是向前向上向善的結(jié)果。如果缺少向前向上向善的動力,人類也就停滯了文明的進程。
(二)向前向上向善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社會進步是指社會運動變化和發(fā)展過程中呈現(xiàn)的一種前進的、上升的,由低級向高級演進的歷史趨勢。歷史反復表明,哪個時期的人們向前向上向善,哪個時期就最有活力、最有希望、最有競爭力,無論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還是漢唐時期的幾個盛世,都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一點。反之亦然,清朝后期不思進取、故步自封,“萬馬齊喑究可哀”的社會風氣也直接導致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百年國恥。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改革開放,盡管時代形勢各異,但向前向上向善歷來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時代追求。中國共產(chǎn)黨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天下情懷、最有理想抱負、最具生機活力的執(zhí)政黨,從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共產(chǎn)黨人始終以向前向上向善的特質(zhì)推動國家進步、社會發(fā)展。一件件振奮人心的實績告訴我們,國家的文明富強離不開向前向上向善,社會的進步更離不開向前向上向善。面對老人跌倒不敢扶、“碰瓷”頻發(fā)、歪風邪氣盛行等現(xiàn)象,如果大家都無動于衷,甚至處之泰然,只會使劣幣驅(qū)逐良幣,不斷侵蝕向前向上向善的土壤,好人、好官沒有市場,壞人、貪官庸官就會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是受害者,更會導致社會的倒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多次重要講話中談到“中國夢”,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豐富內(nèi)涵、基本特征、圓夢途徑,更加清晰地明確了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年輕干部一定要以主人翁精神積極投身這個偉大的時代、投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偉大實踐,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三)向前向上向善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關(guān)鍵。成長成才是黨和國家、社會、家人對年輕干部的熱切期盼,更是我們自身的主動追求。一個人要想成長成才,須臾離不開向前向上向善。沒有向前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是永遠立不起來的,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美國的巴頓將軍有句名言,“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不竭的向上追求。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并愿意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那么他就一定會有所成就;同樣,一個人一心向善,愿意為他人為社會付出,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一定是豐富、平和、充實的,做到了這些,他也一定會是成功、幸福的。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鐵人王進喜“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那種用身體攪拌泥漿的壯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鋒甘愿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無私奉獻,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成了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從風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從開拓奮進的改革開放到全面小康的決勝進軍,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樂章,把向前向上向善融入了血液、融進了骨髓、熔鑄成了信仰信念,無愧于時代,成就了自己。
三、實現(xiàn)向前向上向善的途徑
影響一個人價值取向和努力方向的因素很多,既有其所處的家庭、社會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有其所受教育的影響,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我選擇、自我修煉的結(jié)果,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促使人向前向上向善。
(一)靠環(huán)境。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說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你往往也會變成什么樣的人,我們常說的環(huán)境改變?nèi)耍彩沁@個意思,可見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可低估。環(huán)境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家庭的、社會的,還有學校的、單位的,都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首先,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至關(guān)重要,它甚至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價值取向,左右一個人對人生觀、幸福觀的評判標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性格、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一般來說,父母向前向上向善,帶出來的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反過來說也成立。其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孟母三遷”的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原因也就在這里。人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上學會有同學,工作會有同事,都不可能脫離社會環(huán)境。當今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期,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年輕干部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形成的重要階段,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的影響,要特別注意甄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guān)部門要大力營造向前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喚醒每個人心中的前進動力和“道德律令”;每個人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因為你就是他人的環(huán)境,這樣整個社會就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
(二)靠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重視教育的民族,尊師重教一直被認為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從最初的“天地國親師”到后來的“知識改變命運”,幾千年的滄海桑田、世代變遷,但教育的重要性一直為世人所普遍接受,教育最本真本源的目的和意義也從未變過,那就是幫助被教育的人,使其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身心。精練一點說,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人向前向上向善。一個人經(jīng)過完整的教育過程,尤其是經(jīng)過大學校園的熏陶,他的談吐、反應和思想層次就會有所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素質(zhì)和內(nèi)涵也會明顯優(yōu)于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禮之所存,人心向善;禮之不存,人心不古。”存與不存、善與不善,很大程度上要靠教育,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最后散作滿天星。良好的教育,既能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又能培養(yǎng)道德品質(zhì),能夠讓人明辨是非、心有所向,最重要的是有了選擇的機會,可以主動去追求真善美。從某種意義來說,好干部是教出來的。要始終加強對年輕干部的教育培訓,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培訓、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培訓,并且努力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靠自身努力。外因是發(fā)展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外因只有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每個人所面臨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可能會有差別,但這都不是決定因素,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個人努力。“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自身努力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一切成功者和失敗者都直接或間接證明了這點。很難想象,一個資質(zhì)好的人不經(jīng)過努力就會成為奇才;也可以肯定,一個平庸之人的努力不會付之東流。方仲永少年聰慧,卻忽視了后天的學習和教育,最后也只能是“泯然眾人矣”。其實,人的智力都差不多,導致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歸根結(jié)底還是努力程度的差別。古今中外,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例子俯拾皆是。要做到向前向上向善,首先自己內(nèi)心要有做個好人的意愿,善良厚道有愛心、本分老實有同情心,不能總是心里陰暗潮濕,看不得別人好、看不得社會好。“善人者,人亦善之。”愛心和善舉如同微笑,是可以相互傳遞的,你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受益者。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首要是做好自己,向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看齊,向品德高尚的人看齊,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做到向前向上向善。
四、向前向上向善應當成為好干部的基本特質(zhì)
年輕干部要想成長成才,必須具有向前向上向善的特質(zhì),向前是努力方向,就是認清目標,腳踏實地不斷向夢想靠近;向上是實現(xiàn)路徑,就是積極進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創(chuàng)業(yè);向善是人格力量,就是修身做人,凝聚正能量,放大正效應。如果說向前是人生的橫坐標,向上是人生的縱坐標,那么向善就是二者結(jié)合的延長線,順著這條線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三者是努力方向、實現(xiàn)路徑和人格力量的完美統(tǒng)一,是人類皆應遵循的普遍價值觀。
(一)向前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努力方向。“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人類歷史總是處在向前的發(fā)展變化之中,我們也只有不斷向前,才能跟得上形勢,不落伍,不被淘汰。判斷一個人是否向前,主要有以下4點:
一是有遠大理想。理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理想和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和作為。沒有理想的人,沒有遠大目標的人,是很難成就偉業(yè)的。毛澤東同志離開家鄉(xiāng)韶山時,寫下了“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詩句,也因此走上了一條矢志革命的道路。朱德同志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追求,也促使他果斷放棄軍閥部隊的高官厚祿,投身到艱苦卓絕的人民革命中來。當今世界,更是如此,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新概念新理論新知識層出不窮,沒有遠大的理想和追求,就會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更無法勝任繁重復雜的領(lǐng)導工作。英國科學家做了一個7年的追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shù)足足高了一倍。原因是如果你沒有生活目標,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隱藏在你潛意識里的自毀機制就會悄然啟動。因此,青年時期牢固樹立遠大理想,人生才會有目標、有追求,就能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也唯有如此,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當然,遠大的理想也不是說要立志做大官,而是要立志做大事,要腳踏實地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努力。同時也要明白,理想有多高,計劃就要有多遠,要能把遠大的理想,細化為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不然,理想就會變得遙不可及。也就是說,要有長計劃、短安排,要著眼明天、著眼未來、著眼長遠,不為一時的困難所阻,不為一時的勝利而得意忘形,始終胸懷大局、放眼長遠,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前行。
二是有發(fā)展眼光。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世界上的事物都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切不可“刻舟求劍”,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事實上,客觀事物都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都有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要想了解一個事物,不但要觀察它的現(xiàn)狀,還要了解它的過去,預測它的未來,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才能符合不斷變化著的客觀實際,適應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日日新,茍日新,又日新。”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我們自己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因此,看人看物都應樹立發(fā)展眼光,就是要用未來的眼光看待現(xiàn)在的問題,進而能夠知形識勢,準確把握事物的發(fā)展方向。“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講的是時間的變化;“物換星移”“滄海桑田”講的是事物的變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講的是人的發(fā)展變化。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也是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年輕干部一定要善于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新變化,主動接受新觀點新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安于現(xiàn)狀的舊觀念,努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看清主流發(fā)展方向,促進新事物的成長,積極應對新變化帶來的新問題。得意的時候,不忘記過去;失意的時候,不忘記還有將來。既立足現(xiàn)實,“有多大腳穿多大鞋”,量力而行;又登高望遠,“跳一跳摘桃子”,奮力前行。
三是能與時俱進。所謂與時俱進,就是能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在大膽探索中繼承發(fā)展,觀念、行動和時代一起前進。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就永無止境。1910年初,蔡元培撰寫《中國倫理學史》,針對清末中國思想文化界抱殘守缺、故步自封的局面,通過中西文化對比,指出“西洋學說則與時俱進”。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只有在實踐上大膽探索、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青年人朝氣蓬勃、積極進取,這既是青年的真實寫照,也是青年應有的特點,更是“向前”的應有之義。對年輕干部來說,要想從容前行,就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國家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不與時俱進,終會被時代所淘汰。年輕干部唯有正視自己所處的時代,始終保持奔涌不竭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激情,長懷“趕考”之心,“爭先恐后”“創(chuàng)先爭優(yōu)”為向前發(fā)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在人生的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進而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輝煌業(yè)績。
四是能堅毅前行。人生道路上充滿磨難、誘惑、抉擇,要想堅持到底、不斷前進,離不開過硬的定力修為,需要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及變化中掌控自己,歷艱險而不動搖,有所成而不自滿。要練就堅毅前行的定力,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達成目標。古人十分推崇有定力的人,贊美他們“每臨大事有靜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有了定力,人就會專注,就不會偏離目標,就會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沒有定力,人就會變得浮躁、坐立不安、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就會抵制不住世俗的誘惑以及自身欲望的驅(qū)使,隨波逐流。年輕干部一定要定心定性定行,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跟從心的召喚,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正確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將正在做的工作做細做精,向著前方堅守的正確道路一步一個腳印走扎實走穩(wěn)當。當然,向前行的同時也要懂得“向后看”,不斷總結(jié)反思,這樣才會更好地前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