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武智此人,乃是武家家主武強的驕傲,武強雖然生有兩子一女,但老大先天智障不成器,女兒雖十分優秀,且不能繼承家業。
唯獨老三武智,自小聰慧過人,五歲修煉,十七歲便已內氣圓滿,如今十九,修為更是突破至筑基境界。
不出意外,在不久的將來,武智便有望成就金丹大道,且不想被李廣一槍捅了個對穿,這讓武強怎能接受,誓要殺李廣報仇,泄心頭只恨。
再說這邊李家李廣,也是李家的少當家,年齡和武智相仿,成就筑基修為時間和武智相仿,因此兩人時常較勁,不是冤家不聚頭,兩人還真是緣分不淺,如今又因為同一個女子,結下了解不開的緣分。
武智一死,武強自然是要李廣的命,可李家又怎么能夠答應,如此一來,這件事就變的更為復雜,雙方家族人馬到齊,這是火拼的節奏。
再說這四大家族另外周家、趙家,對于此事且是不問不管,私下里更是達成默契,欲意做掉李武兩家,從此以后平分古越部落。
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李武兩家發生沖突,周趙兩家座山觀虎斗,實在不好意思推脫逃避,也只是表面上做做調解工作,而背地里且推波助瀾,推動兩家事態變的更加嚴重。
書房內,陸離細細講述之下,姬云大體已了解眼前形勢,名義上姬云算是部落的族長,但本質上姬云有名無實,從來不曾真正掌管,這個古老的部落在姬康隕落后,平衡就已經被打破,如今更是矛盾凸顯而出。
四大家族原本勢力相對較為平均,家主都為金丹初級修為,家族內各有筑基修士六七人,煉氣期武生數百人,手下依附勢力眾多,在古城內分別持掌控有著丹坊、賭場、酒館和娛樂場所等產業。
如今李武兩家戰局拉開,相信不出多久,雙方就會出現大規模的火拼,隨著戰局的深入,勢必造成其他勢力被牽連其中,被迫卷入戰局。
到后來即使雙方都有意停戰,且局面也很難把控,最終雙方必然損失慘重,重則被周、趙兩家吞并,輕則從此元氣大傷。
此次陸離找姬云商量目的,就是在被卷入戰局前,商量決定該如何選擇。陸離初步想法是讓姬云以族長身份,提前和周、趙兩家示意,盡快解決此次爭端,平息部落內部沖突。
細細推敲分析后,覺得有欠妥當之處,如若事態發展真如之前所說,那么到后期的李、武兩家,必然會斗個兩敗俱傷,周、趙兩家必然要聯手對李武兩家動手,欲將李武兩家兼并整合。
到時候部落內其他的中小勢力,必然要表明自己態度,勢必只有向兩家示好,如此,這些個中小勢力,就成了周、趙兩家來對付李、武兩家的槍頭。
在四大家族夾擊之中,最終部落內所有的中小勢力,都難有好的結果,想要在亂局中獨善其身,已是萬萬不能,真是進退兩難。
到了那個時候,作為部落名義上的族長,其最好結果就是,繼續當這個傀儡族長。
左右兩難之間,姬云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李、武兩家在戰局中,有沒有可能主動投靠或聯合周、趙兩家的其中一家,一舉消滅另外一家的可能性。
當一家被消滅后,再聯合來消滅另外一家,最終變成一家獨大的可能性,都說一山難容二虎,一家獨大那才是最終的目標。
所以說,戰局最終變化難以把握,也很難做出正確選擇,但時局又逼迫著必須做出選擇,二人來回探討半日無果,陷入苦思。
深夜時分,姬云心中生出一個瘋狂想法,那就是以亂制亂,乘著混亂,以族長名義,提前聯合其他中小勢力,美其名曰:聯合討伐李武兩家,不顧古城近萬族民,擾亂古城次序。
如此既可以掌握主動,避免受制于人,又同時避免了周、趙兩家的威脅,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在間接幫助這些中小勢力解套。
利用眼前部落局勢,掌握這些中小勢力,便是自己奪回族長權力開始,如何順勢消弱吞并李、武兩家勢力,那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到了那個時候,姬云便完全可以坐穩族長位置,奪回失去的一切,再有一定時間發展,實力足夠雄厚之時,再徹底鏟除一些潛在的威脅。
陸離覺得方法可行,姬云又提出整體戰略思路,首先是聯合把握性大的中小勢力,分析利害得失,便于管理又避免中間變故。
其次是在具體作戰中,避免與李、武兩家的正面接觸,戰戰退退,用一拖字來保存實力,同時再進行勸說溝通。
再次便是發動部落族民,聯合族民與自己站在統一戰線,謀取更多力量壯大自己勢力。
兩人計謀已定,姬云要求陸離和自己切磋武藝,短暫的交手,使得陸離對于姬云的計劃更是擁有信心,隨后兩人便分頭連夜行動。
此時部落內人心惶惶,到處都可以聽到刀劍相交的喊打喊殺之聲,無辜的族民們只能躲在自己的家中,事態也越加趨于復雜,已經有不少勢力被迫卷入其中。
城中各家中小勢力,此時都已是焦急憂慮萬分,看著眼前趨勢發展,大家都不難想到這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有些不長眼的小勢力,更是意圖連夜逃出古城,且不想是犯了忌諱,被無情的斬殺,要知道此時古城東西南北四門,早已被周、趙家族封鎖,但凡有出城者一律鏟除,以防可疑勢力出城通風報信,攪亂城內局勢變化。
且說陸離和姬云這邊,兩人連夜聯絡幾家關系好的中小勢力,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都表示愿意支持少族長姬云,各方勢力一合計,合計有筑基修士數十人,煉氣修士百來人,暗勁修士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