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故事連載44 樂山大佛
- 我的三彩人生
- 信使305
- 1156字
- 2020-01-17 08:25:35
故事連載44 樂山大佛
我的三彩人生作者:信使
12,樂山大佛
我們在成都逗留幾天,乘車去夾江又到樂山參加培訓。四清工作隊由地方,軍隊和學生三結合組成。每天培訓結束后,都到江邊漫步,欣賞樂山美景。這里最著名的景點就是樂山大佛。54年前,旅游景區是不收費的。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處中國SC省的LS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東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中國著名詩人戈壁舟為樂山大佛
真實寫照: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帶領群山來,挺立大江邊?!?
關于佛像的相關數據如下:
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90余年完成。
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發髻有1021個,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手的中指長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佛像雕刻細致,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氣勢恢宏,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更是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下面我再提供一些眼見實景。人下到大佛腳邊,抬頭望不見腳趾頭。僅僅在一個腳面上就能同時站立百人之多!
我在想,古人為什么在這兒建大佛?站在大佛腳下,看到實景就能明白啦!
樂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是三江交匯處,和其他三江口不同。我們在鄱陽湖湖口可以看到湖水和長江水交匯,看到兩種顏色的水面,鄱陽湖水清,長江水混,雖然經渭分明,但水面是平靜的。船只往來穿梭自如。但是樂山不同。大渡河和青衣江匯合后由西向東奔流不息,而岷江從北向南流過,兩水是成近90度角,即垂直相遇。大渡河水流湍急,加上青衣江的助力,與岷江相匯后,由于岷江水量豐富,豪不退縮,照例南行,結果兩強相撞,水浪成45度角並高于岷江水面一米多浪頭,氣勢洶涌澎湃,江水受凌云山阻擋,水流回轉,形成直徑幾十米的順時針旋轉的漏斗形旋渦,我親眼看見有一根2.5米長的涂過黑色瀝青的火車枕木從大渡河漂流而下,在漏斗處成80度角近乎直立在旋渦處隨水流旋轉!險惡之場景無以言表!遺憾那時沒有相機拍攝。這大漏斗險情只有在大佛腳下才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在山頂看,也就是云霧繚繞,與一般風景別無二致。如果船只在附近定會吸入旋渦之中,非常危險!因此參觀的游船都是在劃定的安全范圍往來,不得進入禁區,否則就有滅頂之災!唐朝人見此狀況以為河妖作怪,只好建佛鎮妖,以求安穩。正如智取威虎山戲中所言,“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現在是“大佛鎮河妖”啦!其實這種場景,在太平洋百慕大三角區也出現。進入百慕大三角區船只無一幸免。就連飛機飛到上空也十分危險!那里有巨大的洋流旋渦!因此那里又稱為魔鬼三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