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故事連載218 驚蟄賞梅
- 我的三彩人生
- 信使305
- 1188字
- 2022-04-27 06:28:20
故事連載218?驚蟄賞梅
我的三彩人生?作者:信使
218,驚蟄賞梅
陽春三月,春滿人間,我們決定到梅花山賞梅。
平時散步我們沿明長城月牙湖公園經(jīng)常從標營門走到中山門,到梅花山也就剩三分之一的路程啦。決定午睡后步行登山。帶上水果,零食和溫開水,穿好旅游鞋一路沿明長城城墻抄近路向梅花山進發(fā)。
2022年3月5日,正好是驚蟄節(jié)氣。廿四節(jié)氣歌唱得好“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過了中山門,沿路河邊樹林前行。小河流水嘩啦啦,樹林里有乘涼長凳,偶爾有個把游人坐凳休息。小河兩邊最顯眼的就是盛開的小蘭花和黃色的迎春花,帶給人們這春的氣息。
過了龍景軒茶社,登上跨溪木橋,爬一段小坡,上一涼亭,就到了小廣場,對面就是梅花山景區(qū)2號門啦。
景區(qū)門囗,人頭攢動。因為要戴口罩,查看蘇康碼,以及享受免費的老人身份證等。旅游旺季,一般游客門票優(yōu)惠價每人100元。
進入景區(qū),可謂之摩肩接踵。現(xiàn)在人們的穿著打扮,就是與一二年前也都大不一樣,一路到處都是打扮入時的年輕男女。男士服裝談雅,女士光鮮亮麗。有的是情侶親密無間,有的是公司什么總,隨行數(shù)人。也許是平日里忙忙碌碌,恰逢周六假日,入園賞梅,品味人生。這里是梅花的海洋。梅花樹下,常有站立拍照的游客。賞梅者,老者很少,尤其是八旬老人步行于此,往返步數(shù)兩萬多步,近14.48公里,幾乎是獨此一家。
其實我家附近的月牙湖畔就有那梅花樹數(shù)棵,真所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那為什么還要舍近求遠,到梅花山賞梅呢?關鍵是這“深厚的文化底蘊”。
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梅花山最早稱為孫陵崗,山崗下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之墓。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選址建地宮時,保留了位于明孝陵南邊的孫權墓,大有為其鎮(zhèn)守南門之意。梅花山通往明孝陵的石象路兩側的石象,石馬已經(jīng)成為獨特一景。到了民國時期,民國大總統(tǒng)孫中山先生葬于東邊的中山陵園。
沿著整齊的登山路,一邊欣賞著盛開的梅花,一路登上山頂。梅花山山頂是個平頂,遙望四周,山巒疊翠,郁郁蔥蔥,勃勃生機。漫山遍野的梅花,把個梅花山打扮得花枝招展。游客可以坐在觀梅軒長凳賞梅,也可在南邊的博愛閣前留影,博愛閣的橫匾是中山先生所書,博愛傳承著海峽兩岸同胞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巍巍鐘山腳下,西邊的中山植物園,東邊的中山陵園,北邊的明孝陵園,南邊的孫權紀念館構成了這風景如畫的鐘山旅游5A級風景區(qū)。
梅花,作為NJ市的市花,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花香和如潮的人流。
在梅花山山頂,立有一石碑,由原南京軍區(qū)政委杜平所書
四個綠色大字“第一梅山”。游客排隊拍照。
這“第一梅山”並非徒有虛名。
南京梅花山與上海淀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梅園并稱中國四大梅園。梅花山以1500多畝的梅田,4萬多株梅樹,雄居四大梅園之首。
漫步在這千畝梅田,萬株梅花的梅花山,令人心曠神怡。
從1996年始,NJ市每年都在梅花山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國際梅花節(jié)”,歡迎來自世界七大洲的朋友,歡慶這春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