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啟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了兩名司機先加盟到公司里來。回到了家里,他把這天的經過跟樹斌說了。
樹斌一聽雷經理車隊有兩個加盟,高興地說:“你真有辦法。有人加盟,這是好事啊!咱們可以先試一試,看情況再想辦法。”
得到了樹斌的贊同,孟啟心里高興起來了,心想:“既然這方法可以,那要好好地使用這兩個人了。”
要想使用好這兩位司機,孟啟卻又有點犯難,要怎么給他們找貨源呢?如果兩位司機過來了,找不到貨源那可非被雷經理嘲笑死去不可。
過了一周,雷經理將選定的司機調度給了孟啟,是兩輛載重八噸的貨車,一位司機姓鐘,一位司機姓錢,兩人都是三十多歲的樣子。孟啟這一周沒有找到新的貨源,別的貨又沒按計劃發運,無奈,他只得到公司找去找鄭總安排運輸業務。
“鄭總,運輸公司那兩臺車明天就要到咱公司來承接運輸業務了,你這里給他們安排一下?”孟啟問鄭總。
“明天要運貨,只能安排建材市場運往漣縣的地板磚了。”鄭總查了一下劉銘送過來的運輸計劃說。
聽到能安排業務,孟啟松了一口氣,趕緊說:“行,行,讓他們先熟悉一下。”
“不過這事你可得想好,按當時的約定,業務量都是按貨源來算的,既然這批貨是建材市場的,因此這個業務可是只能算是劉銘的。”鄭總解釋說。
一聽要算是劉銘的業務,孟啟有點急了,說:“這怎么行呢?我辛辛苦苦聯系了好幾天的車,跟我沒關系了?”
“那沒辦法,這是當初定下的規矩。”鄭總說。
孟啟心里盤算著他聯系的鋼材制品業務,他知道貨物量還不到發車的時間,如果再等兩天貨也就齊了,可問題是明天司機就要過來。當然,他也不想自己的聯系的業務算到劉銘頭上,心里開始盤算起來。
他看著鄭總,自言自語道:“這樣做下去可慘了,我干嘛去聯系車呢?真是麻煩。”
鄭總看了他一眼,略帶惋惜地說。“話可不能這么說啊,你孟總的業務范圍擴大了,話語權也大了呀,再說公司要發展也得擴大車輛規模不是?你就算做一次奉獻了。”
孟總苦笑了一下,繼續想著他的對策。這時他想到了僅憑貨源來算業績是有問題的,可要去找樹斌劉銘他們協商顯然讓自己顯得太小氣,他心想找車源這事也得算業績才行,但眼下最要緊的是給那兩臺安排運輸任務。鄭總說的這些他心里都知道的,他只是覺得他應該要算些業績在里面,心里才舒服。他要既保住自己的面子又弄點業績來讓自己心里平衡一下。
“別去想這事了,既然車確定了過來,那我把你的車編入計劃了。”鄭總看孟啟不再說話,便說。
孟啟當然知道要編入裝車計劃,但眼看自己辛苦聯系的車卻沒有自己什么事,心里不免不愉快,更覺得跟小艾不好交待,情急之下,孟啟說:“要不把那批鋼材制品編進去吧,再配一部分建材裝車,這樣兩臺車就裝滿了。”
“這樣不麻煩嗎?一輛車裝兩個貨主的貨,裝卸兩次,這個我們以前可沒想過要這樣做的。”鄭總不想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分兩個點裝貨會耽誤不少時間的。
“沒事,我跟司機們吩咐一下就行了,就多一個裝貨點而已,想想那些做零散貨運的,一路上都是裝貨點的。”孟啟說,象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
鄭總纏不過孟啟,只得照著做了,把孟啟那聯系的貨與車都編入了計劃。做完了計劃,他對孟啟說:“你這種做法下不為例了,這樣如果多幾個點的話,裝裝停停,這些車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到目的地的。”
聽到鄭總這么說,孟啟象勝利者一樣笑了,終于安心下來。
這時樹斌來了,看他們倆人在討論著。
“拼貨挺好的,就算不是滿車,多拼幾個客戶自然就成了滿車,不過這也是個辦法。”樹斌說完,象是想到了什么,自言自語道:“做整車競爭太激烈了,如果有將零散貨物拼整車的能力,那就是咱公司的優勢了。”。
“你說的那個是零擔車了,咱這車做零擔會有些麻煩的。運輸條件不一樣,有的要防雨,有的不用防雨,輕貨與重貨搭配這些都要考慮。”鄭總說。
“這兩批貨沒有這個問題吧,都是一樣的運輸條件的。”孟啟趕緊說。
鄭總一想也對,運輸條件是一樣的,當然可以拼車了。
看到自己最關心的車與貨都有了著落,孟啟對樹斌說:“我看咱聯系車隊這事應該要算些業績才行,今天差點就白忙了。”
樹斌一聽有些道理,但一想到聯系的車的回程貨物時,又猶豫了。說:“話是這么說,可是這些車送貨過去之后如果沒有回程貨物還不一定能賺錢,正因為這個原因才決定暫停的。”
“實在不行回來的時候就組織運礦吧。”孟啟說。
“八噸車運礦還是小了點,而且漣縣的礦他們都已經跟那些車主簽了合同的,這種車最好是能從漣縣運五金家具什么的回來,不過漣縣的運輸的風氣可沒有這邊好。”鄭總說。
漣縣除了出礦產,還有就是鄉鎮企業生產的五金與家具了,在漣縣已經成了重要的經濟支柱,鄭總之前做礦,對那些產業并不太熱衷。
“這個我也聽說,據說那邊的五金做得還不錯。”樹斌想了一下,又說:“要不我們到那邊去看看去。”
一聽去漣縣,孟啟樂了,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客戶面前吹噓胡侃,如果能胡侃著又把事情辦了那就更是他得意的時候。于是,樹斌決定跟孟啟選一個時間盡快去一次漣縣。
第二天,孟啟、樹斌陪著鐘師傅與錢師傅先去鋼材市場裝了半車鋼制品,然后去了建材市場的倉庫。劉銘見車上裝了貨,問起孟啟來。
“這鋼制品是你那邊的貨吧,這樣就裝不了計劃中的地板磚了。”
“拼整車吧,到那邊先送地磚,送完地磚再去送鋼制品,這樣不影響地磚的交貨時間。”樹斌說。
聽樹斌這么一說,劉銘不好再說什么,再一想沒有影響他的交貨時間,也就做罷了。
“采用拼裝這種方式倒是有利于那些小貨主的貨的運輸了,不過就是麻煩一些,長期這樣做是不是太不現實了?”樹斌在想著這些貨的問題,想了一會又說:“以前我們總感覺什么問題沒有解決,是不是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這些零散貨物的問題?”
“這倒是有可能了,象我們以前做回程車,是因為運費打折能打下來,如果誰掌握了貨源之后一樣能做,這些運輸公司也能做,有沒有能力做的其實還是取決于這些零散貨物。如果零散貨物少,他們可以走快遞的,但快遞的成本高,因此有些零散貨物就不想走快遞了,走整車的話他們量也不夠的。這就是矛盾吧。”劉銘說。
“按你這個說法,應該說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把零散貨物做成整車的費用,這樣才能在零散貨物的運費中獲得收益了。”樹斌說。
孟啟此時也聽明白了他們兩人的意思了,說:“如果有了貨源的組織能力那就可以把零散變成整車,零散貨物運費高,整車貨物運費低,這樣的話咱們運費收入就會高不少,到時運量就算小一點也能有更高的贏利的。我也覺得那些車隊只接整車業務是有問題的,如果咱們要用好他們的車,肯定要跟他們不一樣的。”
三個人慢慢形成了共識了,但如何做這塊業務卻并不容易。現在的目標慢慢清楚了。他們知道象他們這樣做業務必須要用別人所沒有的方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