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漢學家李瑞智之研究: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當代價值
- 李書倉
- 946字
- 2019-10-25 16:53:00
一、結緣李瑞智
選擇李瑞智(Reginald Little)的漢學研究是始于2008年校對其當時的新作,也是他的第三部著作《未來是儒道的新千年?》的翻譯稿,因陳國興教授而結緣。
當時,陳國興教授正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樂黛云先生,是樂先生在北京大學退休后受聘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招收的第二級博士生。他因此結識了田辰山老師,田老師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東西方關系中心的主任、夏威夷大學安樂哲教授的學生和同事,而李瑞智又是安樂哲先生的老朋友。在這之前的2007年,李瑞智的《未來是儒道的新千年?》英文版剛剛出版,出版發行后,在澳大利亞、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之后的中央電視臺英文頻道《對話》欄目還專門就他的這部新作進行了訪談,主持人之一的楊瑞是當時的訪談人。
田辰山老師也覺得該書立意新穎、論證有力,對于學生正確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確認識西方文化存在的問題,正確認識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因此,他一邊組織學生學習,一邊組織國際關系學院的研究生將其翻譯成中文并準備以后出版。翻譯初稿完成后,因為還存在一些問題,田老師即委托陳國興教授組織我校部分對中西文化感興趣的老師進行校對或者部分重譯,我有幸參加了當時的工作。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此書譯稿一直沒有在我國出版,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我對李瑞智論著的翻譯和漢學研究工作正式開始。
2010年,因為陳國興教授臨時有其他安排,不能與會,我又代替他參加了在曲阜舉行的第二屆“儒學名家圣源論道暨《WE論壇》”。在論壇上,我見到了李瑞智、安樂哲、羅斯文等學者并聆聽了他們的演講,李瑞智先生還贈送了他親筆簽名的英文原著《未來是儒道的新千年?》。
之后,由于教學、科研以及申報項目的需要,自己陸陸續續開始閱讀、翻譯李瑞智的論著。由于翻譯、出版專著涉及版權問題,需要本人及原出版社授權,而我自己暫時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協調這些事情,因此,就首先選擇了翻譯、分析李瑞智的論文、演講稿,然后,聯系李瑞智本人并經過他的同意。
2012年,翻譯李瑞智的英文原著《〈易經〉、科技與全球知識經濟》。
2013年,撰寫論文《李瑞智:現代科學與〈易經〉》。
2015年,上述兩篇譯文、論文被《國際漢學》錄用、發表。
2016年,完成李瑞智的論文《21世紀的荀子與中華經典研究》的翻譯工作。
相關研究工作就這樣逐步展開。